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40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包括:满纱管输入轨道、空纱管输入轨道、满纱管输出轨道、空纱管输出轨道和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通过满纱管输入轨道对满纱管固定座组件进行输送,通过满纱管输出轨道将转移至输送带上的满纱管支撑盘组件输送至络筒机,通过空纱管输出轨道将转移至纱管固定座上的空纱管支撑盘组件输送至细纱机,最终实现络筒机与细纱机之间纱管固定座的自动往返输送以及满纱管与空纱管之间的交换;各轨道通过同步输送带进行输送,输送速度较快,且无需担心环境温差过大以及细纱机锭数过大而导致变形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的接触损伤,且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
技术介绍
现有的满纱管、空纱管运送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自动落纱细纱机管纱及筒管输送系统和自动络筒机的管纱及筒管输送系统之间设置专用的轨道运输小车进行管纱和筒管交换,整个过程需要人工参与,劳动强度大,纱线易出现污染、损伤及毛羽增加等问题;另一种是将自动落纱细纱机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与自动络筒机的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直接连接而实现管纱和筒管交换,但所配的细纱机生产的管纱量较高,未能络完的管纱量小,造成利用率低。公开号为CN108560088A的专利技术专利介绍了细络联管纱和筒管的输送接口装置及其输送方法,通过拨盘拨出输送到接口处并解除卡合定位的托盘,通过托盘输出机构将脱离托盘支架组件的各托盘自动输送到第二托盘输送轨道上;通过托盘输入机构将第二托盘输送轨道上输出的各托盘自动输送到第一托盘输送轨道的托盘支架组件上,达到自动络筒机与自动落纱细纱机之间托盘的自动往返输送目的,实现自动落纱细纱机与自动络筒机的连接;该输送机构中将托盘支架组件固定连接,通过钢带带动其沿轨道运转虽然输送速度较快,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钢铁材料存在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当环境温差过大以及细纱机锭数过大而导致的纱管定位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通过满纱管输入轨道将满纱管固定座组件输送至过渡板处,通过第一导向板对满纱管固定座组件进行定位,通过压力传感器触发支撑盘转移组件的驱动电机启动,驱动满纱管支撑盘转移拨叉将满纱管支撑盘组件转移至输送带上;驱动空纱管支撑盘转移拨叉将空纱管支撑盘组件转移至纱管固定座上;通过满纱管输出轨道将转移至输送带上的满纱管支撑盘组件输送至与满纱管输出轨道连接的自动络筒机;通过空纱管输出轨道将转移至纱管固定座上的空纱管支撑盘组件输送至细纱机,最终实现络筒机与自细纱机之间纱管固定座的自动往返输送以及满纱管与空纱管之间的交换。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包括与细纱机连接的满纱管输入轨道和空纱管输入轨道、与络筒机连接的满纱管输出轨道和空纱管输出轨道和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一端与细纱机连接,另一端与空纱管输入轨道连接;所述满纱管输出轨道一端络筒机连接,另一端与空纱管输出轨道连接;所述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的一端位于满纱管输入轨道和空纱管输入轨道连接处,另一端位于满纱管输出轨道和空纱管输出轨道的连接处。进一步的,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空纱管输出轨道和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由一U型导轨组成,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和空纱管输出轨道分别位于U型导轨的两侧,所述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位于U型导轨的底部;所述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的两端分别与满纱管输入轨道、空纱管输出轨道连接;所述U型导轨沿满纱管输入轨道向空纱管输出轨道的方向运动;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空纱管输出轨道和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还包括第一导向板和同步输送带;所述同步输送带固定在U型导轨的内侧,所述第一导向板由金属薄板制成,两侧面分别固定在U型导轨的两侧,将U型导轨和同步输送带包含在其内部,所述第一导向板的顶面中间设置有第一导向槽。进一步的,所述U型导轨由金属板材或型材制成,其支撑面为平面且光滑;所述同步输送带在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的两端与满纱管输入轨道、空纱管输出轨道连接处均设置有张紧轮。进一步的,所述空纱管输入轨道和满纱管输出轨道结构相同,分别由第二导向板和输送带、输送带组成,所述第二导向板与第一导向板之间通过一倾斜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位于过渡板的下方,第二导向板位于过渡板上方;所述输送带和输送带的上表面为支撑面,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两侧面分别位于输送带和输送带的两侧分别将输送带和输送带包含在其内部,所述第二导向板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进一步的,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用于传送满纱管固定座组件,所述满纱管固定座组件包括纱管固定座和满纱管支撑盘组件;所述纱管固定座为圆盘状,其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一圆形槽,圆形槽内设置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圆形槽的底部;所述纱管固定座的外圆弧上设置有螺纹安装孔,各纱管固定座以一定的间距固定在同步输送带上;所述满纱管支撑盘组件包括:纱管支撑盘、纱管定位销和满纱管;所述纱管定位销垂直固定在纱管支撑盘的中部,所述满纱管插在纱管定位销上且其底部支撑在纱管支撑盘上;所述纱管支撑盘的底部压在弹簧上,所述纱管支撑盘的顶部被导向板上面压住,并在导向板的压力下,使纱管支撑盘压缩弹簧位于圆形槽内并保持其顶面与纱管固定座的顶面持平。进一步的,所述空纱管输出轨道用于传送空纱管固定座组件,所述空纱管固定座组件包括纱管固定座和空纱管支撑盘组件;所述空纱管支撑盘组件与满纱管支撑盘组件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纱管定位销上安装空纱管。进一步的,所述满纱管输出轨道用于传送满纱管支撑盘组件,所述满纱管支撑盘组件置于满纱管输出轨道的输送带上,依靠摩擦力随输送带运动;所述空纱管输入轨道用于传送空纱管支撑盘组件,所述空纱管支撑盘组件置于空纱管输入轨道的输送带上,依靠摩擦力随输送带运动。进一步的,所述U型导轨的外侧在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与满纱管输入轨道、空纱管输出轨道连接处均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U型导轨连接的内侧面为与U型导轨圆弧面相吻合的圆弧,所述导向块的外侧面粘接在第一导向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导向块的内圆弧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导向块的内圆弧面中间。所述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右侧设置有支撑盘转移组件,所述支撑盘转移组件包括:满纱管支撑盘转移拨叉、空纱管支撑盘转移拨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支撑盘转移组件同步带和驱动电机,所述满纱管支撑盘转移拨叉和空纱管支撑盘转移拨叉分别安装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上端,并通过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锁紧;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固定在底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同步带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底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通过支撑盘转移组件同步带连接。进一步的,满纱管输入轨道和满纱管输出轨道以及空纱管输入轨道和空纱管输出轨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在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和满纱管输所述轨道连接处将满纱管支撑盘组件由满纱管输入轨道导入满纱管输出轨道,所述导向装置在空纱管输入轨道和空纱管输出轨道的连接处将空纱管固定座组件由空纱管输入轨道导入空纱管输出轨道;所述导向装置对称分布在导向槽的两侧,均包括:导向带轮组件一、导向带轮组件二、导向带轮组件三和导向带,所述导向带均与导向带轮组件一、导向带轮组件二和导向带轮组件三连接,并由电机驱动;所述导向带均匀设置若干推板,所述推板垂直固定在导向带的外侧面上,所述导向带轮组件一的前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压板和第二弹性压板,所述第一弹性压板和第二弹性压板分别固定在第二导向板与第一导向板之间的倾斜过渡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细纱机连接的满纱管输入轨道(1)和空纱管输入轨道(2)、与络筒机连接的满纱管输出轨道(3)和空纱管输出轨道(4)和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5);/n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1)一端与细纱机连接,另一端与空纱管输入轨道(2)连接;所述满纱管输出轨道(3)一端络筒机连接,另一端与空纱管输出轨道(4)连接;所述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5)的一端位于满纱管输入轨道(1)和空纱管输入轨道(2)连接处,另一端位于满纱管输出轨道(3)和空纱管输出轨道(4)的连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细纱机连接的满纱管输入轨道(1)和空纱管输入轨道(2)、与络筒机连接的满纱管输出轨道(3)和空纱管输出轨道(4)和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5);
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1)一端与细纱机连接,另一端与空纱管输入轨道(2)连接;所述满纱管输出轨道(3)一端络筒机连接,另一端与空纱管输出轨道(4)连接;所述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5)的一端位于满纱管输入轨道(1)和空纱管输入轨道(2)连接处,另一端位于满纱管输出轨道(3)和空纱管输出轨道(4)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1)、空纱管输出轨道(4)和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5)由一U型导轨(8)组成,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1)和空纱管输出轨道(4)分别位于U型导轨(8)的两侧,所述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5)位于U型导轨(8)的底部;所述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5)的两端分别与满纱管输入轨道(1)、空纱管输出轨道(4)连接;所述U型导轨(8)沿满纱管输入轨道(1)向空纱管输出轨道(4)的方向运动;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1)、空纱管输出轨道(4)和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5)还包括第一导向板(6)和同步输送带(7);所述同步输送带(7)固定在U型导轨(8)的内侧,所述第一导向板(6)由金属薄板制成,两侧面分别固定在U型导轨(8)的两侧,将U型导轨(8)和同步输送带(7)包含在其内部,所述第一导向板(6)的顶面中间设置有第一导向槽(6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导轨(8)由金属板材或型材制成,其支撑面为平面且光滑;所述同步输送带(7)在纱管固定座输送轨道(5)的两端与满纱管输入轨道(1)、空纱管输出轨道(4)连接处均设置有张紧轮(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纱管输入轨道(2)和满纱管输出轨道(3)结构相同,分别由第二导向板(13)和输送带(201)、输送带(301)组成,所述第二导向板(13)与第一导向板(6)之间通过一倾斜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6)位于过渡板的下方,第二导向板(13)位于过渡板上方;所述输送带(201)和输送带(301)的上表面为支撑面,所述第二导向板(13)的两侧面分别位于输送带(201)和输送带(301)的两侧分别将输送带(201)和输送带(301)包含在其内部,所述第二导向板(13)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3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满纱管输入轨道(1)用于传送满纱管固定座组件(9),所述满纱管固定座组件(9)包括纱管固定座(10)和满纱管支撑盘组件(11);所述纱管固定座(10)为圆盘状,其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一圆形槽(1001),圆形槽(1001)内设置一弹簧(1002),所述弹簧(1002)的一端固定在圆形槽(1001)的底部;所述纱管固定座的外圆弧上设置有螺纹安装孔,各纱管固定座(10)以一定的间距固定在同步输送带(7)上;所述满纱管支撑盘组件(11)包括:纱管支撑盘(1101)、纱管定位销(1102)和满纱管(1103);所述纱管定位销(1102)垂直固定在纱管支撑盘(1101)的中部,所述满纱管(1103)插在纱管定位销(1102)上且其底部支撑在纱管支撑盘(1101)上;所述纱管支撑盘(1101)的底部压在弹簧(1002)上,所述纱管支撑盘(1101)的顶部被导向板(6)上面压住,并在导向板(6)的压力下,使纱管支撑盘(1101)压缩弹簧位于圆形槽(1001)内并保持其顶面与纱管固定座(10)的顶面持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纱管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纱管输出轨道(4)用于传送空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任李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道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