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19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过形成在内部保持样品液体、试剂液体和洗涤液体等液体的结构,不需要连接构件使其简化结构,同时能够具有控制细管内的液体的流速的功能,这样就能够不使用泵,容易地进行控制。反应容器(1)是一种免疫测定用一次性容器,具备在一端具有供液口(4),在内部充填结合抗原或抗体的固相载体微颗粒(5)的透明细管(2)、以及在内部设置吸引注入细管(2)的液体的吸液构件(13),通过连通通路(11)连接于细管(2)下游侧的废液回收管(3)、以及控制细管内的液流,使液体在细管(2)内保持规定的时间的液流控制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免疫测定法使用的一次性反应容器
技术介绍
免疫测定法(Immunoassay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测定法,使用于各种各样的物质的检测和定量。所述免疫测定法分为竞争性反应法和非竞争性反应法,分为分别对抗原·抗体反应结合体(BBound Form)与非结合未反应体(FFree Form)进行BF分离的多相法和不进行BF分离的均相法。在多相法中有在液相中进行对抗原·抗体反应的液相法和在固相与液相之间进行的固相法。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时,由于检测灵敏度优异,与竞争性反应法相比,非竞争性反应法、特别是夹心法那样的多相-固相法使用得更多。作为利用夹心法测定抗原时的步骤的例子,预先使对于测定对象的抗原的抗体与固相化载体结合,在其中加入包含测定对象的抗原的检体液,使抗原特异地结合于抗体的抗原抗体反应(第1反应)发生,其后,进行去除夹杂成分的清洗。然后添加使例如酵素结合的酵素标识抗体作为标识物质,通过使抗原抗体反应(第2反应)发生,使酵素标识抗体结合于与固相化载体结合的抗原。其后,进行使其BF分离用的清洗,为测定结合于抗原的酵素标识抗体的酵素活性,添加包含发色基质或发光基质等的试剂,进行使其发生反应的酵素反应,测定吸光度和发光度,以检测抗原的量。作为利用竞争多相法测定抗原的情况的一个例子,预先使对于测定对象抗原的抗体与固相化载体结合,同时对其添加包含被测定抗原的检体液以及使标识物质结合于该抗原的标识抗原,进行使其竞争性化与固相化载体的抗体反应的抗原抗体反应。在该抗原抗体反应中,被测定抗原以及标识抗原根据各自的量的比例与固相化载体结合。其后,与夹心法一样进行BF分离,进行酵素反应。这时的酵素活性由结合的标识抗原的量决定,因此根据添加的标识抗原量,利用校正曲线能够测定被测定抗原的量。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使用于如上所述的酵素免疫测定法的反应容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反应容器在毛细管的上下端部设置透水性隔板,形成在这些隔板之间充填微颗粒的结构。而且在使抗原或抗体结合于微颗粒的状态下在细管内充填被检测液体,使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反应容器也相同,形成将结合了抗原或抗体的微颗粒充填于细管内的结构。又,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微颗粒浸渍于保存液的状态保持,另一方面,在细管的下游侧连通前端被关闭的排出孔,在检查时打开排出孔,使保存液和检查液能够通过。专利文献1特开昭62-169055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许第25153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那样的反应容器中,进行检查时注入细管内的样品液体、试剂液体和洗涤液体,在其反应和洗净等规定的处理之后,每次都要从细管排出。在上述反应容器中,将从细管排出的这些液体贮存于反应容器外部的桶中,防止发生二次污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使用用于将液体移送到桶中的软管或管道等的连接部件,同时需要吸引液体使液流发生的泵或抽吸器等,导致检查装置复杂化。而且连接部件的连接也麻烦。而且,将液体注入细管或使其流下利用泵或抽吸器等的液压力或吸引力进行,因此存在着液流的调整困难,控制烦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考虑这样的存在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能够在内部保持注入细管的被测定液体、试剂液体和洗涤液体的结构,不需要连接构件,能够简化检查装置,同时具有控制细管内的液体的流速的功能,从而只要对测光装置进行设定,就能够原封不动进行测光,而且不需要使用泵,其控制容易进行的反应容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免疫测定用一次性反应容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在一端具有供液口,在内部充填结合抗原和抗体中的任一方的固相载体微颗粒的细管、以及在内部设置吸引注入细管的液体的吸液构件,通过连通通路连接于细管下游侧的废液回收管;具有控制细管内的液流,使液体在细管内保持规定的时间的液流控制机构。在这样的反应容器中,最好是液流控制机构至少包含吸液构件的液体吸引力控制和所述连通通路内的通液速度控制,而且吸液构件具有保持吸取的液体的吸液保持构件和架设于该吸液保持构件与连通通路上,将从连通通路来的液体吸引到吸液保持构件上的引导构件是合适的,还有,最好是在废液回收管的吸液保持构件的配置区域的上游侧形成游隙。而且在废液回收管的吸液保持构件的配置区域的上游侧形成通气孔是合适的,而且,最好是通气孔可利用密封材料封闭,或供液口可利用密封材料封闭,还有,吸液构件是在吸引含水液体时有吸热作用的构件是理想的。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反应容器,则对充填有固相载体微颗粒的细管,根据各种免疫测定法注入被测定液和洗涤液、标识抗体液、发光基质或发色基质或荧光基质等反应试剂,以此使充填固相载体微颗粒的细管内发光或发色。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该发光量和吸光度、荧光强度等,进行被测定液体中的物质的识别和定量。本专利技术的反应容器中形成通过由吸附构件吸附注入细管内的液体,使其贮流于废液回收管内,防止二次污染的结构。因此没有必要在反应容器之外设置防止二次污染用的桶,不仅不需要,而且也不需要将桶和测光装置与反应容器连接用的连接部件,能够使结构简单,同时不需要进行防止二次污染的连接工作,能够方便地进行测定。又,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设置液流控制机构对细管内的液流进行控制,因此不需要调整吸引力,容易进行控制,同时不需要泵等外部吸引手段和向测光装置输送液体的输液控制手段等,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形态的反应容器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形态的反应容器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反应容器2细管3废液回收管4供液口5固相载体微颗粒6、7隔板 11连通通路12引导构件13吸液构件14吸液保持构件15空间17游隙19通气孔21、23密封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反应容器用的最佳形态。还有,在各实施形态中,对同一构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形态的反应容器1,具备细管2和废液回收管3,具有液流控制机构。该反应容器1使用于免疫测定法(Immunoassay),是可以在使用于免疫测定法后原封不动地利用高压灭菌处理或焚烧等处理方法进行废气处理的一次性反应容器。作为能够使用于本实施形态的反应容器1的免疫测定法,只要是利用免疫反应对测定对象抗原(包含半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或半定量测定的方法,可以使用于任何方法。作为免疫测定法,具体地说,有例如固相酵素免疫测定法(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荧光酵素免疫测定法(FEIAFluor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化学发光酵素免疫测定法(CLEIA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生物发光酵素免疫测定法(BLEIABio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等的酵素免疫测定法(FIAEnzyme Immunoassay)、和不使用酵素的荧光免疫测定法(FIAFluorescentImmunoassay)、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生物发光免疫测定法(BLIABioluminescent Immunoassay)等。在细管2内部进行酵素反应,同时对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疫测定用一次性反应容器,其特征在于,    包含    在一端具有供液口,在内部充填结合抗原和抗体中的任一方的固相载体微颗粒的细管、以及    在内部设置吸引注入细管的液体的吸液构件,通过连通通路连接于细管下游侧的废液回收管,    具有控制细管内的液流,使液体在细管内保持规定的时间的液流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川润治松本麻美冈周作
申请(专利权)人:伊藤火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