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阀系和汽车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971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阀系和汽车悬架系统,减振器阀系包括活塞;活塞包括:舒适模式打开的第一阻尼通道组,包括具有第一压缩阻尼力的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和具有第一复原阻尼力的第一复原阻尼通道;运动模式打开的第二阻尼通道组,包括具有大于第一压缩阻尼力的第二压缩阻尼力的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和具有大于第一复原阻尼力的第二复原阻尼力的第二复原阻尼通道;切换提供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一复原阻尼通道的阻尼力的第一活塞阀;切换提供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二复原阻尼通道的阻尼力的第二活塞阀;切换打开第一阻尼通道组或第二阻尼通道组的切换结构。该减振器阀系可提供两种阻尼特性,从而满足不同用户或不同路况对车辆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阀系和汽车悬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减振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减振器阀系,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减振器阀系的汽车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减振器,用于抑制弹簧吸振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了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双筒液压减振器应用最为广泛。在汽车车轮上跳,减振器受压缩时,此时减振器的活塞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推开压缩阀,流回储油缸。上述流通阀和压缩阀对油液的节流作用形成悬架压缩的阻尼力。在汽车车轮下跳,减振器受拉伸时,这时减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此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流进下腔进行补充。上述伸张阀和补偿阀对油液的节流作用形成悬架在复原的阻尼力。但是,减振器的阻尼特性由活塞阀(具体为流通阀和伸张阀)和底阀(具体为压缩阀和补偿阀)的阀系决定,即活塞阀和底阀一经确定,阻尼特性也随之确定;因此传统的双筒液压减振器难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车辆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的需求,也难以满足车辆在不同路况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器阀系,以实现可提供两种阻尼特性,从而满足不同用户或不同路况对车辆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减振器阀系的汽车悬架系统,以实现可提供舒适和运动两种驾驶模式,从而满足不同用户或不同路况对车辆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的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振器阀系,包括内缸筒和设置在所述内缸筒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内缸筒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活塞包括:在舒适模式下打开的第一阻尼通道组,包括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一复原阻尼通道,所述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具有第一压缩阻尼力,所述第一复原阻尼通道具有第一复原阻尼力;在运动模式下打开的第二阻尼通道组,包括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二复原阻尼通道,所述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压缩阻尼力的第二压缩阻尼力,所述第二复原阻尼通道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复原阻尼力的第二复原阻尼力;用于切换提供所述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一复原阻尼通道的阻尼力的第一活塞阀;用于切换提供所述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二复原阻尼通道的阻尼力的第二活塞阀;用于切换打开所述第一阻尼通道组或所述第二阻尼通道组的切换结构。优选的,上述减振器阀系中,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外罩于所述活塞本体的活塞壳体,所述活塞壳体与所述内缸筒密封配合并能够相对所述内缸筒轴向滑动,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设置在所述活塞壳体内。优选的,上述减振器阀系中,所述活塞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分别位于所述活塞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活塞阀设置有利用液压切换打开的第一压缩孔和第一复原孔,两孔均能够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压缩孔打开时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压缩阻尼通道;所述第一复原孔打开时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压缩阻尼通道;所述第二活塞阀设置有利用液压切换打开的第二压缩孔和第二复原孔,两孔均能够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孔打开时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压缩阻尼通道;所述第二复原孔打开时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压缩阻尼通道。优选的,上述减振器阀系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位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减振器阀系的活塞杆一侧的第一中心孔,自所述第一中心孔向外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活塞阀的多个第一倾斜分流孔;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位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活塞杆一侧的第二中心孔,自所述第二中心孔向外侧延伸至所述第二活塞阀的多个第二倾斜分流孔。优选的,上述减振器阀系中,所述第一倾斜分流孔和所述第二倾斜分流孔均为四个,且沿所述活塞的周向均匀交错布置。优选的,上述减振器阀系中,所述切换结构包括:通过轴向移动切换打开所述第一阻尼通道组或所述第二阻尼通道组的切换阀芯,所述切换阀芯包括能够关闭所述第一阻尼通道组的第一阻挡部、关闭所述第二阻尼通道组的第二阻挡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中心孔连通的第三中心孔;驱动所述切换阀芯移动的驱动装置。优选的,上述减振器阀系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阀,当所述电磁阀得电时,具有驱动所述切换阀芯向靠近所述活塞杆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二阻尼通道组的电磁吸引力;弹簧,具有驱动所述切换阀芯向远离所述活塞杆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一阻尼通道组的弹性力。优选的,上述减振器阀系中,所述活塞杆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活塞还包括将所述电磁阀压紧在所述安装槽内的螺纹连接组件,所述螺纹连接组件与所述活塞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连接组件中心设置有供所述弹簧穿过的弹簧孔和环壁上设置有供油液通过的流通孔,所述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电磁阀的弹簧槽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切换阀芯的弹簧槽内。优选的,上述减振器阀系中,所述第一压缩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压缩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复原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复原孔的直径;所述第一中心孔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倾斜分流孔和所述第二倾斜分流孔的直径相同。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器阀系包括内缸筒和设置在内缸筒内的活塞,活塞将内缸筒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包括:在舒适模式下打开的第一阻尼通道组,包括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一复原阻尼通道,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具有第一压缩阻尼力,第一复原阻尼通道具有第一复原阻尼力;在运动模式下打开的第二阻尼通道组,包括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二复原阻尼通道,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具有大于第一压缩阻尼力的第二压缩阻尼力,第二复原阻尼通道具有大于第一复原阻尼力的第二复原阻尼力;用于切换提供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一复原阻尼通道的阻尼力的第一活塞阀;用于切换提供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二复原阻尼通道的阻尼力的第二活塞阀;用于切换打开第一阻尼通道组或第二阻尼通道组的切换结构。为了便于描述,第一腔体指设有活塞杆的腔体,第二腔体指远离活塞杆的腔体。应用时,切换结构根据驾驶模式切换打开第一阻尼通道组或第二阻尼通道组。在舒适模式下,利用切换结构打开第一阻尼通道组,关闭第二阻尼通道组。当活塞进行压缩行程时,第二腔体的油液通过第一压缩阻尼通道流经第一活塞阀,进入第一腔体,此时减振器阀系具有第一压缩阻尼力;当活塞进行复原行程时,第一腔体的油液通过第一复原阻尼通道流经第一活塞阀,进入第二腔体,此时减振器阀系具有第一复原阻尼力。在运动模式下,利用切换结构打开第二阻尼通道组,关闭第一阻尼通道组。当活塞处于压缩行程时,第二腔体的油液通过第二压缩阻尼通道流经第二活塞阀,进入第一腔体,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阀系,包括内缸筒(9)和设置在所述内缸筒(9)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内缸筒(9)分隔为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n在舒适模式下打开的第一阻尼通道组,包括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一复原阻尼通道,所述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具有第一压缩阻尼力,所述第一复原阻尼通道具有第一复原阻尼力;/n在运动模式下打开的第二阻尼通道组,包括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二复原阻尼通道,所述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压缩阻尼力的第二压缩阻尼力,所述第二复原阻尼通道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复原阻尼力的第二复原阻尼力;/n用于切换提供所述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一复原阻尼通道的阻尼力的第一活塞阀(8);/n用于切换提供所述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二复原阻尼通道的阻尼力的第二活塞阀(10);/n用于切换打开所述第一阻尼通道组或所述第二阻尼通道组的切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阀系,包括内缸筒(9)和设置在所述内缸筒(9)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内缸筒(9)分隔为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
在舒适模式下打开的第一阻尼通道组,包括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一复原阻尼通道,所述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具有第一压缩阻尼力,所述第一复原阻尼通道具有第一复原阻尼力;
在运动模式下打开的第二阻尼通道组,包括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二复原阻尼通道,所述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压缩阻尼力的第二压缩阻尼力,所述第二复原阻尼通道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复原阻尼力的第二复原阻尼力;
用于切换提供所述第一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一复原阻尼通道的阻尼力的第一活塞阀(8);
用于切换提供所述第二压缩阻尼通道和第二复原阻尼通道的阻尼力的第二活塞阀(10);
用于切换打开所述第一阻尼通道组或所述第二阻尼通道组的切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阀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
活塞本体(7);
外罩于所述活塞本体(7)的活塞壳体(6),所述活塞壳体(6)与所述内缸筒(9)密封配合并能够相对所述内缸筒(9)轴向滑动,所述第一活塞阀(8)和所述第二活塞阀(10)设置在所述活塞壳体(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阀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本体(7)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活塞阀(8)和所述第二活塞阀(10)分别位于所述活塞本体(7)的两侧;
所述第一活塞阀(8)设置有利用液压切换打开的第一压缩孔(81)和第一复原孔(82),两孔均能够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压缩孔(81)打开时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压缩阻尼通道;所述第一复原孔(82)打开时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压缩阻尼通道;
所述第二活塞阀(10)设置有利用液压切换打开的第二压缩孔(101)和第二复原孔(102),两孔均能够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孔(101)打开时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压缩阻尼通道;所述第二复原孔(102)打开时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压缩阻尼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阀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
位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减振器阀系的活塞杆(1)一侧的第一中心孔(71),
自所述第一中心孔(71)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海漩戴益亮施宇锋彭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