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643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尼器,能够使帽盖小径化而减小缸体的外径,并能够将帽盖可靠地组装于杆外周。该阻尼器(10)具有缸体(20)、杆(30)以及安装于缸体(20)的开口部(22)的帽盖(80),杆(30)在前端侧具有活塞(50),在基端侧具有安装于一对部件的另一方的安装部(33),帽盖(80)具有沿着杆(30)的轴向延伸的主体部(82),在该主体部(82)形成有能够从径向的外侧接纳杆(30)的接纳开口(8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用于汽车的手套箱的开关动作等的制动的阻尼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汽车的手套箱中,为了抑制箱盖突然打开而使其缓慢打开,有时使用阻尼器。作为这种阻尼器,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阻尼装置,具备:基端侧开口的缸体;插入到该缸体内的杆;比杆扩径地设置在杆的前端侧且外装具有弹力的O型环的活塞;安装于缸体的开口部的帽盖;以及配置在杆与帽盖之间,将杆朝从缸体的开口部突出的方向施力的弹簧。此外,在杆的基端侧形成有用于安装于手套箱等的安装部。进而,在帽盖形成有用于插通杆的插通孔。并且,在组装上述的阻尼装置时,将杆插入缸体内,在杆外周外装弹簧,在该状态下,使杆的基端侧从帽盖的插通孔插出后,将帽盖朝向缸体的开口部压入来进行安装,由此组装阻尼装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文本WO2009/028264号然而,近年来,期望阻尼器的小型化。关于这一点,为了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阻尼装置加以应对,例如考虑使杆变细并相应减小缸体的外径。但,由于插通到帽盖的插通孔中的杆的基端侧的安装部的尺寸取决于对方侧的形状,因此无法变更,因此形成杆的基端侧扩径的杆形状。此外,由于在杆的前端侧设置有扩径的活塞,所以无法从杆的前端侧或另一端侧插入到帽盖的插通孔中。
技术实现思路
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将帽盖小径化而减小缸体的外径,并将帽盖可靠地组装于杆外周的阻尼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尼器,安装于相互接近或分离的一对部件,当两个部件接近或分离时施加制动力,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缸体,端部形成开口部,与所述一对部件的一方连结;杆,通过所述缸体的所述开口部从前端能够移动地插入;以及帽盖,安装于所述缸体的所述开口部,防止所述杆从所述缸体的所述开口部脱落,所述杆在前端侧具有活塞,在基端侧具有安装于所述一对部件的另一方的安装部,所述帽盖具有沿着所述杆的轴向延伸的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能够从径向的外侧接纳所述杆的接纳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帽盖形成能够从杆的径向的外侧组装的形状,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帽盖安装于杆的外周,并且无需在帽盖设置能够供杆的卡合部、安装部通过的孔,能够使帽盖小径化而减小缸体的外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表示构成该阻尼器的杆,图2的(a)是其立体图,图2的(b)是其俯视图,图2的(c)是其侧视图。图3表示构成该阻尼器的活塞,图3的(a)是其立体图,图3的(b)是从与图3的(a)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图4表示构成该阻尼器的活塞,图4的(a)是俯视图,图4的(b)是侧视图,图4的(c)是图4的(a)的A-A箭头线的剖视图,图4的(d)是图4的(b)的B-B箭头线的剖视图,图4的(e)是图4的(b)的C-C箭头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构成该阻尼器的活塞中,杆向与制动方向相反侧的返回方向移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表示构成该阻尼器的帽盖,图6的(a)是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的(b)是组装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的(a)是帽盖的主视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D-D箭头线的剖视图。图8的(a)是帽盖的俯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的G-H-I-J箭头线的剖视图。图9的(a)是将帽盖组装于杆时的说明图,图9的(b)是将帽盖安装于缸体的开口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将杆从图9的(b)的状态向阻尼器的制动方向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的(a)是图9的(b)的K-K箭头线的剖视图,图11的(b)是杆从图11的(a)的状态移动而帽盖扩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L-L箭头线的剖视图。图13表示该阻尼器的使用状态,图13的(a)是杆静止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3的(b)是阻尼器的制动力起作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表示该阻尼器的使用状态,是阻尼器的制动力被解除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是该阻尼器的主要部分放大说明图。图16的(a)是杆静止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6的(b)是对图16的(a)中的活塞相对于缸体内周的压接状态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说明图。图17的(a)是杆向阻尼器的制动方向移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7的(b)是对图17的(a)中的活塞相对于缸体内周的压接状态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说明图。图18的(a)是杆向阻尼器的返回方向移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8的(b)是对图18的(a)中的活塞相对于缸体内周的压接状态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说明图。图19表示活塞从图18所示的活塞压缩的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状态,图19的(a)是其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9的(b)是对图19的(a)中的活塞相对于缸体内周的压接状态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说明图。图20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器的第二实施方式,图20的(a)是组装构成该阻尼器的帽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的(b)是组装该帽盖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的(a)是将帽盖安装于缸体的开口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1的(b)是将杆从图21的(a)的状态向阻尼器的制动方向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2是图21的(a)、图21的(b)的状态下的纵剖视图。图2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器的第三实施方式,图23的(a)是组装构成该阻尼器的帽盖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3的(b)是组装该帽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4的(a)是将帽盖组装于杆时的说明图,图24的(b)是将帽盖安装于缸体的开口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5是将杆从图24的(b)的状态向阻尼器的制动方向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器的第四实施方式,是构成该阻尼器的帽盖的立体图。图27的(a)是将帽盖组装于杆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7的(b)是将帽盖安装于缸体的开口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8是将杆从图27的(b)的状态向阻尼器的制动方向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9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器的第五实施方式,图29的(a)是构成该阻尼器的帽盖的立体图,图29的(b)是该帽盖的从与图29的(a)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图30的(a)是将帽盖组装于杆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0的(b)是将帽盖安装于缸体的开口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1是相对上述实施方式的阻尼器而将阻尼器的制动方向设为反向的阻尼器的主要部分放大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19对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阻尼器10安装于相互接近或分离的一对部件,在该一对部件接近或分离时施加制动力,例如能够用作可以开闭地安装于在汽车的仪表板上设置的收纳部的开口部的手套箱或箱盖等的制动用。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一方的部件设为仪表板的收纳部等的固定件,将另一方的部件设为能够开闭地安装于固定件的开口部的手套箱或箱盖等的开闭件进行说明,但只要一对部件能够相互接近或分离,则没有特别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10主要包括: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器,安装于相互接近或分离的一对部件,当两个部件接近或分离时施加制动力,其特征在于,具有:/n筒状的缸体,端部形成开口部,与所述一对部件的一方连结;/n杆,通过所述缸体的所述开口部从前端能够移动地插入;以及/n帽盖,安装于所述缸体的所述开口部,防止所述杆从所述缸体的所述开口部脱落,/n所述杆在前端侧具有活塞,在基端侧具有安装于所述一对部件的另一方的安装部,/n所述帽盖具有沿着所述杆的轴向延伸的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能够从径向的外侧接纳所述杆的接纳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8 JP 2018-0628261.一种阻尼器,安装于相互接近或分离的一对部件,当两个部件接近或分离时施加制动力,其特征在于,具有:
筒状的缸体,端部形成开口部,与所述一对部件的一方连结;
杆,通过所述缸体的所述开口部从前端能够移动地插入;以及
帽盖,安装于所述缸体的所述开口部,防止所述杆从所述缸体的所述开口部脱落,
所述杆在前端侧具有活塞,在基端侧具有安装于所述一对部件的另一方的安装部,
所述帽盖具有沿着所述杆的轴向延伸的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能够从径向的外侧接纳所述杆的接纳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中,
所述帽盖由呈对开圆筒状的一对对开部件构成,且具有在组装成圆筒状时能够相互卡止的卡止单元。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幸一
申请(专利权)人:百乐仕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