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膜片的真空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0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膜片的真空助力器,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包括前壳体部件、主缸推杆部件、回位簧、阀体、二助力盘、二膜片、中壳体部件、一膜片、后壳体部件、一助力盘、反馈盘和阀杆部件,主缸推杆部件与阀体间隙配合,主缸推杆部件与反馈盘端面接触,进气螺栓与后壳体部件铆接固定,进气螺栓与一膜片导向孔径向过盈配合,助力器工作时一膜片在进气螺栓上滑动配合,进气螺栓与中壳体密封套径向过盈配合并密封,进气螺栓内孔直接与助力器的两个大气腔相通。优点在于:结构新颖,进气道的面积大,不受其他条件影响的特点,进气量大,速度快,助力器的效率高,回程快,增加膜片铆接强度,使助力器的寿命及可靠性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膜片的真空助力器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动
,尤其是对汽车真空助力器的改进。
技术介绍
真空助力器是轻、轿、微车制动系统中的制动伺服装置,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汽油发动机工作时所产生的真空,或者是柴油发动机所加装的真空泵所产生的真空,在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时,借真空助力器内两个工作腔的不同的压力差所产生的推力,按设计比例放大制动踏板力来推动制动主缸活塞,压缩制动主缸内的制动液产生液压,并输送至轮制动器使制动蹄与车轮轮毂接触进而产生摩擦阻力控制车辆减速或制动。现在的汽车设计中,由于整车配置和制动效果及驾驶人员的舒适性的提高,真空助力器的尺寸规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从常态的6、7、8、9英寸向10、11、7+8、8+9英寸过渡。真空助力器的尺寸规格的增加,可以产生更大的制动伺服力及行驶安全性。目前真空助力器主要有单膜片式、串联双膜片等结构形式。下面介绍的双膜片真空助力器如图1所示,该常规双膜片真空助力器包括如下部件,前壳体部件1′、主缸推杆部件2′、回位簧3′、阀体4′、二助力盘5′、二膜片6′、中壳体部件7′、一膜片8′、后壳体部件9′、一助力盘10′、反馈盘11′、压块12′、锁片13′、阀杆部件14′、防尘罩部件15′、橡胶阀部件16′、空气阀座17′,其中,前壳体部件1′与后壳体部件9′间隙配合,铆接固定,二膜片6′与后壳体部件9′间隙配合,二膜片6′挤压在中壳体部件7′与前壳体部件1′、后壳体部件9′之间的空间里,二助力盘5′与阀体4′间隙配合并铆接固定在一起。中壳体部件7′的橡胶部分与阀体4′径向过盈配合,一膜片8′外径与后壳体部件9′间隙配合,通过中壳体部件7′和后壳体部件9′挤压固定,一膜片8′内径与阀体4′径向过盈配合,一助力盘10′内孔与阀体4′间隙配合,通过铆接固定,压块12′与阀体4′径向上间隙配合,一端与空气阀座17′接触。另一端与反馈盘11′接触,锁片13′与阀体4′间隙配合,端面与后壳体部件9′接触,与空气阀座17′间隙配合,空气阀座17′与阀杆部件14′间隙配合,通过铆接固定,橡胶阀部件16′与阀体4′过盈配合,通过阀杆部件14′和阀体4′挤压固定,端面与空气阀座17′接触,反馈盘10′与阀体11′径向上过盈配合,主缸推杆部件2′与阀体4′间隙配合,主缸推杆部件2′与反馈盘11′端面接触。上述双膜片真空助力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双膜片真空助力器由两个真空腔A腔和C腔,及两个大气腔B腔和D腔构成,A腔和C腔始终相通,B腔和D腔始终相通,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真空源,通过真空管把A、B、C、D四腔内的空气都抽走,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当制动时,助力器阀杆部件受力前移,把助力器的真空阀口关闭,使两个真空腔和两个大气腔分隔开,之后大气阀口被打开,空气进入两个大气腔B腔和D腔,两膜片在前后腔压力差的作用下产生真空伺服力,再加上阀杆输入力,使主缸推杆产生增大了的输出力。当汽车发动机开启后,开始对助力器的真空腔进行抽真空。在汽车制动时,阀杆输入力推动控制阀部件的阀杆、空气阀座及橡胶阀部件等前移,橡胶阀部件与阀体密封面接触并密封关闭真空阀口,使助力器的大气腔与真空腔分隔开。在输入力和真空力的作用下空气阀座克服阀杆回动簧的抗力继续前移与橡胶阀部件分离打开大气阀口,空气开始进入真助力器大气腔从而使大气腔与真空腔产生压力差,使助力器产生伺服力,伺服力是通过膜片、助力盘、阀体作用到反馈盘传递到主缸推杆部件。当阀杆输入力达到一定数值时,由于进入大气腔的大气不断增加,从而迅速增大两腔的压力差,并使整个阀体、膜片和助力盘在伺服力的作用下前移,并将伺服力作用在反馈盘上,直至大气阀口逐渐关闭。达到平衡状态。解除制动时,阀杆输入力减小。此时在反馈盘的反作用力和阀杆回动簧抗力作用下,阀杆带动空气阀座迅速回位,空气阀座压缩橡胶阀部件致使大气阀口关闭,橡胶阀部件与阀体密封面脱离使真空阀口打开,助力器的大气腔与真空腔畅通,在主缸推杆的反作用力和回位簧的抗力的作用下阀体后移,回到原始工作位置。常规双膜片助力器的进气方式:常规双膜片助力器的两个大气腔B腔和D腔的空气通道是在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上,空气通道位置如图3所示。第一膜片8′通过中壳体部件7′和后壳体部件9′挤压固定,第二膜片6′与后壳体部件9′间隙配合,第二膜片6′挤压在中壳体部件7′与前壳体部件1′、后壳体部件9′之间的空间里。第一膜片8′上的气道位置由于结构的限制,零件壁厚尺寸不可能很大,助力器装配后会使膜片上气道箭头处的面积受到两边壳体的挤压,实际的进气通道的截面积将会减小,这样直接影响进气效率,也就使助力器的助力效率大打折扣,也影响中壳体部件7′和后壳体部件9′之间的过盈量,从而间接地影响助力器回程速度及膜片铆接强度,助力器的重复制动效果变差,也可能会直接影响膜片与壳体的铆接强度,降低助力器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膜片的真空助力器,以解决常规双膜片助力器进气通道变形、进气效率低,助力效率差,中壳体部件和后壳体部件之间的过盈量减小,间接地影响助力器回程速度及膜片铆接强度,助力器的重复制动效果变差,过盈量减小直接影响膜片与壳体的铆接强度,降低助力器使用寿命及可靠性的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二膜片挤压在中壳体部件与前壳体部件、后壳体部件之间的空间里,回位簧一端与前壳体部件中心间隙配合,另一端与阀体间隙配合,二助力盘与阀体间隙配合并铆接固定在一起,中壳体部件的橡胶部分与阀体径向过盈配合,一膜片通过中壳体部件和后壳体部件挤压固定,一膜片内径与阀体径向过盈配合,一助力盘内孔与阀体间隙配合,通过铆接固定在一起,压块与阀体径向上间隙配合,一端与空气阀座接触,另一端与反馈盘接触,防尘罩部件与阀杆部件过盈配合,防尘罩部件与后壳体部件过盈配合,锁片与阀体间隙配合,端面与后壳体部件接触,与空气阀座间隙配合,空气阀座与阀杆部件间隙配合,通过铆接固定,橡胶阀部件与阀体过盈配合,通过阀杆部件和阀体挤压固定,端面与空气阀座接触,反馈盘与阀体径向上过盈配合,主缸推杆部件与阀体间隙配合,主缸推杆部件与反馈盘端面接触,进气螺栓与后壳体部件铆接固定,进气螺栓与一膜片导向孔径向过盈配合,助力器工作时一膜片在进气螺栓上滑动配合,进气螺栓与中壳体密封套径向过盈配合并密封,进气螺栓内孔直接与助力器的两个大气腔相通。本技术所述一膜片上没有进气通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进气道的面积大,不受其他条件影响的特点,进气量大,速度快,助力器的效率高,回程快。取消膜片上的气道后,可以增加膜片铆接处的过盈量,增加膜片铆接强度,使助力器的寿命及可靠性有效提高。尤其在助力器频繁工作时,优点更为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技术介绍
的工作原理图;图3是
技术介绍
进气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进气方式的示意图;图中,前壳体部件1、主缸推杆部件2、回位簧3、阀体4、二助力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膜片的真空助力器,二膜片挤压在中壳体部件与前壳体部件、后壳体部件之间的空间里,回位簧一端与前壳体部件中心间隙配合,另一端与阀体间隙配合,二助力盘与阀体间隙配合并铆接固定在一起,中壳体部件的橡胶部分与阀体径向过盈配合,一膜片通过中壳体部件和后壳体部件挤压固定,一膜片内径与阀体径向过盈配合,一助力盘内孔与阀体间隙配合,通过铆接固定在一起,压块与阀体径向上间隙配合,一端与空气阀座接触,另一端与反馈盘接触,防尘罩部件与阀杆部件过盈配合,防尘罩部件与后壳体部件过盈配合,锁片与阀体间隙配合,端面与后壳体部件接触,与空气阀座间隙配合,空气阀座与阀杆部件间隙配合,通过铆接固定,橡胶阀部件与阀体过盈配合,通过阀杆部件和阀体挤压固定,端面与空气阀座接触,反馈盘与阀体径向上过盈配合,主缸推杆部件与阀体间隙配合,主缸推杆部件与反馈盘端面接触,其特征在于:进气螺栓与后壳体部件铆接固定,进气螺栓与一膜片导向孔径向过盈配合,助力器工作时一膜片在进气螺栓上滑动配合,进气螺栓与中壳体密封套径向过盈配合并密封,进气螺栓内孔直接与助力器的两个大气腔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膜片的真空助力器,二膜片挤压在中壳体部件与前壳体部件、后壳体部件之间的空间里,回位簧一端与前壳体部件中心间隙配合,另一端与阀体间隙配合,二助力盘与阀体间隙配合并铆接固定在一起,中壳体部件的橡胶部分与阀体径向过盈配合,一膜片通过中壳体部件和后壳体部件挤压固定,一膜片内径与阀体径向过盈配合,一助力盘内孔与阀体间隙配合,通过铆接固定在一起,压块与阀体径向上间隙配合,一端与空气阀座接触,另一端与反馈盘接触,防尘罩部件与阀杆部件过盈配合,防尘罩部件与后壳体部件过盈配合,锁片与阀体间隙配合,端面与后壳体部件接触,与空气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明涂中萍孙炳龙张辉王波吴月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东光奥威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