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77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其包括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为正多棱柱形,连接壳体的侧棱面上设置有侧插孔,所述连接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侧面上和下壳体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接的半圆形凹口,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半圆形凹口对接形成连接壳体的侧插孔,还包括用于插接在所述侧插孔中的连接筒套,所述连接筒套的开口端下方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插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插板的限位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筒套插接在侧插孔中,利用连接筒套进行连接杆的插接,保证了连接筒套与连接杆进行同轴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件侧面的插孔与连接杆插接时出现无法插入或插入后容易松动脱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儿童拼装玩具
,尤其涉及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
技术介绍
用于儿童智能开发的儿童拼装玩具,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拼装从简单到复杂的结构或造型,实现寓教于乐目的。拼装玩具由连接件和多根连接杆插接而成,连接件通常为圆盘状或多棱柱状,连接件的侧面设置有与连接杆相插接的插孔。现有的连接件多为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而成,上壳体和下壳体侧面形成的半孔对接形成连接件的插孔,这样的插孔由于是两半对接的,容易产生错位,导致连接杆与插孔连接时候,无法插入或插入后容易松动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件侧面的插孔与连接杆插接时出现无法插入或插入后容易松动脱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其包括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为正多棱柱形,连接壳体的侧棱面上设置有侧插孔,所述连接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侧面上和下壳体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接的半圆形凹口,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半圆形凹口对接形成连接壳体的侧插孔,还包括用于插接在所述侧插孔中的连接筒套,所述连接筒套的开口端下方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插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插板的限位骨。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插板到连接筒套开口端的距离与连接壳体的壁厚相等,所述限位骨到连接壳体内侧面的距离比插板的厚度大0.5mm-1m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骨的上端部形状与连接筒套的外周面相适应。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边缘设置有内唇,所述下壳体的边缘设置有外唇,所述外唇和外唇相匹配。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均设置有与连接壳体同轴线的正多边形凹槽,所述正多边形凹槽有多条第一加强筋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与连接壳体侧棱面数量相同,且每条所述第一加强与正对的连接壳体的侧棱面平行,所述正多边形凹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于第一加强筋,且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交处设置有圆柱型凸台。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表面中心处均设置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与圆柱型凸台同轴设置。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内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相交处均设置有第一螺孔通道,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螺孔通道连通的螺丝孔,所述下壳体内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相交处均设置有与第一螺孔通道相配合的第二螺孔通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丝孔中设置有封堵头。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与限位骨之间连接有两条第三加强筋,两条第三加强筋之间的宽度大于连接筒套的外径,两条第三加强筋、限位骨与第一加强筋围合形成第一隔间,相邻两个第一隔间之间形成有第二隔间。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内第二隔间中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卡扣,所述上壳体内的第二隔间中设置有与卡扣相配合连接的卡槽。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公开的儿童玩具连接件,通过设置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装配形成连接壳体,上壳体的侧面上和下壳体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接的半圆形凹口,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半圆形凹口对接形成连接壳体的侧插孔。同时设置连接筒套插接在侧插孔中,连接筒套的开口端下方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插板,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插板的限位骨。可以使连接筒套固定在连接壳体侧面上的侧插孔内,利用连接筒套进行连接杆的插接,保证了连接筒套与连接杆进行同轴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件侧面的插孔与连接杆插接时出现无法插入或插入后容易松动脱出的问题。(2)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均设置有由多条第一加强筋连接而成的正多边形凹槽,正多边型凹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垂直于第一加强筋,且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交处设置有圆柱型凸台。这样的结构设置,增加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结构强度。(3)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卡扣形式连接以及螺丝连接的双重紧固方式,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了上壳体和下壳体产生错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儿童玩具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公开的连接壳体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所公开的上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公开的下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公开的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包括连接壳体1,连接壳体1的材质为塑胶材质,连接壳体1为正多棱柱形,连接壳体1的侧棱面上设置有侧插孔2。连接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通过注塑成型,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厚度相等,上壳体11的侧面上和下壳体12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接的半圆形凹口21,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的半圆形凹口21对接形成连接壳体1的侧插孔2,还包括用于插接在侧插孔2中的连接筒套3,连接筒套3用于插接连接杆,连接筒套3的开口端下方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插板31,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内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插板31的限位骨4。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本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壳体1,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将连接筒套3放置到下壳体12内,并使连接筒套3的开口端与侧插孔2的口齐平。在放置连接筒套3时,利用下壳体12内的限位骨4对连接筒套3上的插板31进行卡接,从而使连接筒套3在下壳体12内得以固定,防止连接筒套3发生轴向滑动。上壳体11内也设置有限位骨4,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盖合后,上壳体11内的限位骨4和下壳体12内的限位骨4同时对插拔进行限位,使得连接筒套3在连接壳体1的侧插孔2内得到固定。利用连接筒套3与连接杆进行插接,保证了连接筒套3与连接杆的同轴度,使得连接杆的插拔更加方便,同时连接也更加稳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筒套3的材质可以和连接壳体1的材质一样为塑胶材质,也可以选择橡胶材质,作为优选,橡胶材质因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力,可以使连接杆与连接筒套3在连接时更加稳固。插板31到连接筒套3开口端的距离与连接壳体1的壁厚相等,这样以来,可以保证连接筒套3的开口端与连接壳体1的侧棱面齐平。限位骨4到连接壳体1内侧面的距离比插板31的厚度大0.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其包括连接壳体(1),所述连接壳体(1)为正多棱柱形,连接壳体(1)的侧棱面上设置有侧插孔(2),所述连接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的侧面上和下壳体(12)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接的半圆形凹口(21),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的半圆形凹口(21)对接形成连接壳体(1)的侧插孔(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插接在所述侧插孔(2)中的连接筒套(3),所述连接筒套(3)的开口端下方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插板(31),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内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插板(31)的限位骨(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其包括连接壳体(1),所述连接壳体(1)为正多棱柱形,连接壳体(1)的侧棱面上设置有侧插孔(2),所述连接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的侧面上和下壳体(12)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接的半圆形凹口(21),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的半圆形凹口(21)对接形成连接壳体(1)的侧插孔(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插接在所述侧插孔(2)中的连接筒套(3),所述连接筒套(3)的开口端下方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插板(31),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内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插板(31)的限位骨(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31)到连接筒套(3)开口端的距离与连接壳体(1)的壁厚均相等,所述限位骨(4)到连接壳体(1)内侧面的距离比插板(31)的厚度大0.5mm-1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骨(4)的上端部形状与连接筒套(3)的外周面相适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的边缘设置有内唇(111),所述下壳体(12)的边缘设置有外唇(112),所述外唇(112)和内唇(111)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儿童玩具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内均设置有正多边形凹槽(5),所述正多边形凹槽(5)有多条第一加强筋(51)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加强筋(51)的数量与连接壳体(1)侧棱面数量相同,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介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童康贝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