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65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包括第一过渡车道、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过渡车道,所述第一过渡车道内侧设置有减速缓冲带,且减速缓冲带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带,所述减震带内部设置有减震珠,且减震珠下方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均设置在减震带表面两侧,且第一固定螺栓内侧设置有卡槽,同时卡槽内部设置有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通过设置减震珠可以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减震效果,在车辆进行日常的进出时,通过减震珠和减震弹簧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对车辆进行减震效果,同时还防止车辆在进出陡坡时,造成底盘的剐蹭,从而提升了对来往车辆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
本技术涉及地下车库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
技术介绍
在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中,坡道长度为地下车库深度的六到七倍,占用大量建筑面积,在场地狭小的建筑设计中,没有更大的空间来回旋,在车道所在位置,两侧布置停车位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其限制,不能实现有效面积的最大化利用,因此浪费了大量的宝贵建筑面积。在原有的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不具备减震设置,由于进入地下车库的坡度较陡,会造成车辆在进出陡坡时发生刮擦底盘的现象,导致车辆的损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解决了不具备减震效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包括第一过渡车道、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过渡车道,所述第一过渡车道内侧设置有减速缓冲带,且减速缓冲带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带,所述减震带内部设置有减震珠,且减震珠下方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均设置在减震带表面两侧,且第一固定螺栓内侧设置有卡槽,同时卡槽内部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过渡车道设置在减震带的下方,且第二过渡车道下方设置有反光镜,所述反光镜外侧设置有防护框,且防护框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下方设置有液压杆,且液压杆下方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下方设置有底座。优选的,所述减速缓冲带在第一过渡车道内侧呈逐层递减设置,且减速缓冲带为三角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减震带通过减震珠与减震弹簧构成伸缩结构,且减震珠在减震带内部呈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与减震带为螺纹连接,且第一固定螺栓在减震带内部呈等间距设置。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卡扣为卡合连接,且卡扣关于卡槽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反光镜直径小于防护框的直径,且反光镜为圆柱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杆与反光镜构成升降结构,且液压缸与液压杆为垂直分布。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通过设置减震珠可以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减震效果,在车辆进行日常的进出时,通过减震珠和减震弹簧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对车辆进行减震效果,同时还防止车辆在进出陡坡时,造成底盘的剐蹭,从而提升了对来往车辆的保护;2、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通过设置卡槽可以对减震带快速的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与日常对减震带的更换和使用,另外通过卡槽还可以根据坡道所需要的长度来进行拼接效果,以便于应对各种宽度的道路;3、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通过设置液压缸可以对反光镜进行角度的调节,在不同的地下车库,所需要的角度和深度不是不用的,通过设置的液压缸可以对反光镜进行高低角度调节,直至将反光镜调至最佳直射角度,使来往车辆可以安全快速的进出地下车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俯视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减震带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反光镜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过渡车道,2、减速缓冲带,3、减震带,4、减震珠,5、减震弹簧,6、第一固定螺栓,7、卡槽,8、卡扣,9、第二过渡车道,10、反光镜,11、防护框,12、第二固定螺栓,13、液压杆,14、液压缸,15、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俯视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减震带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反光镜正视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包括第一过渡车道1、第一固定螺栓6和第二过渡车道9,第一过渡车道1内侧设置有减速缓冲带2,且减速缓冲带2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带3,减震带3内部设置有减震珠4,且减震珠4下方设置有减震弹簧5,第一固定螺栓6均设置在减震带3表面两侧,且第一固定螺栓6内侧设置有卡槽7,同时卡槽7内部设置有卡扣8,第二过渡车道9设置在减震带3的下方,且第二过渡车道9下方设置有反光镜10,反光镜10外侧设置有防护框11,且防护框11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2,第二固定螺栓12下方设置有液压杆13,且液压杆13下方设置有液压缸14,液压缸14下方设置有底座15。减速缓冲带2在第一过渡车道1内侧呈逐层递减设置,且减速缓冲带2为三角形结构,通过设置在第一过渡车道1内侧的减速缓冲带2,可以有效的对车辆进行缓冲减速的效果,可以防止车辆速度过块,造成对车辆自身和过往车辆的伤害。减震带3通过减震珠4与减震弹簧5构成伸缩结构,且减震珠4在减震带3内部呈等间距分布,通过设置减震珠4,可以在车辆缓慢通过该减震带3时,减震带3内部的减震珠4和减震弹簧5会进行伸缩挤压的作用,以达到对车辆进行减震的效果,极大的降低了车辆自身的减震器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在车辆上的人员的舒适性。第一固定螺栓6与减震带3为螺纹连接,且第一固定螺栓6在减震带3内部呈等间距设置,通过设置减震带3可以在车辆进出第一过渡车道1和第二过渡车道9时,提升对车辆的保护和乘坐人员的舒适性。卡槽7与卡扣8为卡合连接,且卡扣8关于卡槽7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的卡槽7和卡扣8则可以便于进行日常的安装和拆卸,还可以根据不同道路的宽度进行拼接,使其更大方便与人们的使用。反光镜10直径小于防护框11的直径,且反光镜10为圆柱形结构,通过设置在地下车辆弯道处的反光镜10可以对对向行车进行反光作用,使驾驶人员可以发现对向车辆,确保其可以安全的通过弯道处。液压缸14通过液压杆13与反光镜10构成升降结构,且液压缸14与液压杆13为垂直分布,设置在反光镜10下方的液压缸14和液压杆13,则可以对反光镜10进行高低角度的调节,由于不同的地下车库会有不用的深度和角度,通过设置液压缸14可以对反光镜10进行角度上的调节,直至将反光镜10调整至最佳反射角度,最大限度的确保来往车辆的行驶安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进出车辆进出地下车库时,首先会缓慢通过第一过渡车道1,通过设置在第一过渡车道1内侧的减速缓冲带2,可以有效的对车辆进行缓冲减速的效果,可以防止车辆速度过块,造成对车辆自身和过往车辆的伤害,另外减速缓冲带2是以逐层递减式顺着第一过渡车道1和第二过渡车道9进行分布的,可以方便其进一步的对进出车辆的减速和缓冲效果,有效的提升了对来往车辆的安全保护,其次通过设置在第一过渡车道1和第二过渡车道9上的减震带3可以对来往车辆进行有效的减震效果,在车辆缓慢通过该减震带3时,减震带3内部的减震珠4和减震弹簧5会进行伸缩挤压的作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包括第一过渡车道(1)、第一固定螺栓(6)和第二过渡车道(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车道(1)内侧设置有减速缓冲带(2),且减速缓冲带(2)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带(3),所述减震带(3)内部设置有减震珠(4),且减震珠(4)下方设置有减震弹簧(5),所述第一固定螺栓(6)均设置在减震带(3)表面两侧,且第一固定螺栓(6)内侧设置有卡槽(7),同时卡槽(7)内部设置有卡扣(8),所述第二过渡车道(9)设置在减震带(3)的下方,且第二过渡车道(9)下方设置有反光镜(10),所述反光镜(10)外侧设置有防护框(11),且防护框(11)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2),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2)下方设置有液压杆(13),且液压杆(13)下方设置有液压缸(14),所述液压缸(14)下方设置有底座(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包括第一过渡车道(1)、第一固定螺栓(6)和第二过渡车道(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车道(1)内侧设置有减速缓冲带(2),且减速缓冲带(2)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带(3),所述减震带(3)内部设置有减震珠(4),且减震珠(4)下方设置有减震弹簧(5),所述第一固定螺栓(6)均设置在减震带(3)表面两侧,且第一固定螺栓(6)内侧设置有卡槽(7),同时卡槽(7)内部设置有卡扣(8),所述第二过渡车道(9)设置在减震带(3)的下方,且第二过渡车道(9)下方设置有反光镜(10),所述反光镜(10)外侧设置有防护框(11),且防护框(11)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2),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2)下方设置有液压杆(13),且液压杆(13)下方设置有液压缸(14),所述液压缸(14)下方设置有底座(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缓冲带(2)在第一过渡车道(1)内侧呈逐层递减设置,且减速缓冲带(2)为三角形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昆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柏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