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40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夹持条和输水管,所述墙体的顶端安装有屋顶,且墙体的外侧上方安装有集水框,所述集水框的左侧壁焊接有安装机构,所述夹持条焊接在集水框的内壁上方,且夹持条的顶端安装有钢板,所述钢板的内部设置有滤网,所述输水管连通在集水框的末端内部,且集水框的末端外侧焊接有引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通过设置集水框,在雨水天气时集水框对屋顶上的雨水具有收集的作用,并且在刮风天气时,避免将雨水吹至墙体的表面,对该檐口进行第一道防水保护,并且在安装孔和螺钉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可将固定板之间连接牢固,亦可将连接条左端的集水框进行安装,亦可便于使用者对集水框内部的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房屋建筑是指在规划设计地点,为用户或投资人提供进行生活、生产、工作或其他活动的实体,檐口就是指建筑构图中在顶部的典型地带线脚并凸的水平部件,“檐口”又被常被误作“沿口”,现代建筑中在檐口处需要用到防水结构,顾名思义为排水结构,对檐口具有防水保护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檐口防水结构,排水力量过于集中,使得排水管道压力过大易出现爆裂情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檐口防水结构,排水力量过于集中,使得排水管道压力过大易出现爆裂情况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夹持条和输水管,所述墙体的顶端安装有屋顶,且墙体的外侧上方安装有集水框,所述集水框的左侧壁焊接有安装机构,所述夹持条焊接在集水框的内壁上方,且夹持条的顶端安装有钢板,所述钢板的内部设置有滤网,所述输水管连通在集水框的末端内部,且集水框的末端外侧焊接有引流板。优选的,所述集水框的横切面为“凹”字型结构设置,集水框的右壁端点低于水框的左壁端点。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连接条,且第一固定板的右侧壁螺钉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壁焊接有连接条,且第一固定板的左侧壁与墙体的外壁相互焊接。优选的,所述夹持条关于集水框的中心轴对称布置有两组,且夹持条的内壁边缘焊接有吸附磁铁,所述夹持条为“L”型结构设置。优选的,所述钢板和滤网在集水框的内部均平行布置有两组,且滤网的孔径呈逐层递减结构设置。优选的,所述输水管在集水框的末端内部呈等间距设置,且输水管的顶端与输水管的内部末端相互齐平。优选的,所述引流板关于集水框的中心轴对称布置有两组,且引流板的下方为倾斜式设置。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通过设置集水框,在雨水天气时集水框对屋顶上的雨水具有收集的作用,并且在刮风天气时,避免将雨水吹至墙体的表面,对该檐口进行第一道防水保护,并且在安装孔和螺钉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可将固定板之间连接牢固,亦可将连接条左端的集水框进行安装,亦可便于使用者对集水框内部的清理;2.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通过设置夹持条和附磁铁,吸附磁铁对钢板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通过夹持条便于使用者对滤网的更换,亦可便于使用者对滤网表面杂质的清理,并且滤网对雨水中的杂志具有过滤的作用,避免对输水管造成堵塞情况;3.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通过设置多组输水管,多组输水管的设置可全方位的对雨水进行输送,避免雨水在输送的过程中过于集中进而压力过大造成管道爆裂情况,对输水管具有保护的作用,并且引流板避免雨水在输送的过程中与墙体相互接触,对墙体亦具有防水保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集水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滤网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墙体,2、屋顶,3、集水框,4、安装机构,401、第一固定板,402、第二固定板,403、连接条,5、夹持条,6、吸附磁铁,7、钢板,8、滤网,9、输水管,10、引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集水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滤网拆分结构示意图。该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1、夹持条5和输水管9,墙体1的顶端安装有屋顶2,且墙体1的外侧上方安装有集水框3,集水框3的左侧壁焊接有安装机构4,夹持条5焊接在集水框3的内壁上方,且夹持条5的顶端安装有钢板7,钢板7的内部设置有滤网8,输水管9连通在集水框3的末端内部,且集水框3的末端外侧焊接有引流板10。集水框3的横切面为“凹”字型结构设置,且集水框3的右壁端点低于水框3的左壁端点,在雨水天气时集水框3对屋顶2上的雨水具有收集的作用,并且在刮风天气时,避免将雨水吹至墙体1的表面,对该檐口进行第一道防水保护。安装机构4包括第一固定板401、第二固定板402和连接条403,且第一固定板401的右侧壁螺钉连接有第二固定板402,第二固定板402的右侧壁焊接有连接条403,且第一固定板401的左侧壁与墙体1的外壁相互焊接,在安装孔和螺钉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可将固定板之间连接牢固,亦可将连接条403左端的集水框3进行安装,亦可便于使用者对集水框3内部的清理。夹持条5关于集水框3的中心轴对称布置有两组,且夹持条5的内壁边缘焊接有吸附磁铁6,夹持条5为“L”型结构设置,吸附磁铁6对钢板7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通过夹持条5便于使用者对滤网8的更换,亦可便于使用者对滤网8表面杂质的清理。钢板7和滤网8在集水框3的内部均平行布置有两组,且滤网8的孔径呈逐层递减结构设置,滤网8对雨水中的杂志具有过滤的作用,避免对输水管9造成堵塞情况。输水管9在集水框3的末端内部呈等间距设置,且输水管9的顶端与输水管9的内部末端相互齐平,多组输水管9的设置可全方位的对雨水进行输送,避免雨水在输送的过程中过于集中进而压力过大造成管道爆裂情况,对输水管9具有保护的作用。引流板10关于集水框3的中心轴对称布置有两组,且引流板10的下方为倾斜式设置,避免雨水在输送的过程中与墙体1相互接触,对墙体1亦具有防水保护的作用。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第一固定板401与墙体1的顶端外侧固定焊接,再将第二固定板402贴合于第一固定板401的外侧壁,此时第一固定板401表面开设的安转孔与第二固定板402表面开设的安转孔重合,再将螺钉嵌入安装孔中并旋转拧紧,亦可将集水框3牢牢的安装在檐口的外侧,然后当遇到雨水天气时,雨水通过屋顶2的斜面进入集水框3的内部,此时在滤网8的过滤作用下可将穿过滤网8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其次过滤后的雨水通过输水管9排出,此时因引流板10的下方为倾斜式设置,避免雨水在输送的过程中与墙体1相互接触,对墙体1亦具有防水保护的作用,最后待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滤网8进行清理时,将钢板7直接拿出,至钢板7脱离吸附磁铁6,亦可便于使用者对滤网8表面杂质的清理,再按照上述方法将滤网8安装至原位置,就这样完成该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的使用过程。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通过设置集水框3,在雨水天气时集水框3对屋顶2上的雨水具有收集的作用,并且在刮风天气时,避免将雨水吹至墙体1的表面,对该檐口进行第一道防水保护,并且在安装孔和螺钉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可将固定板之间连接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1)、夹持条(5)和输水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顶端安装有屋顶(2),且墙体(1)的外侧上方安装有集水框(3),所述集水框(3)的左侧壁焊接有安装机构(4),所述夹持条(5)焊接在集水框(3)的内壁上方,且夹持条(5)的顶端安装有钢板(7),所述钢板(7)的内部设置有滤网(8),所述输水管(9)连通在集水框(3)的末端内部,且集水框(3)的末端外侧焊接有引流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1)、夹持条(5)和输水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顶端安装有屋顶(2),且墙体(1)的外侧上方安装有集水框(3),所述集水框(3)的左侧壁焊接有安装机构(4),所述夹持条(5)焊接在集水框(3)的内壁上方,且夹持条(5)的顶端安装有钢板(7),所述钢板(7)的内部设置有滤网(8),所述输水管(9)连通在集水框(3)的末端内部,且集水框(3)的末端外侧焊接有引流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框(3)的横切面为“凹”字型结构设置,集水框(3)的右壁端点低于集水框(3)的左壁端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4)包括第一固定板(401)、第二固定板(402)和连接条(403),且第一固定板(401)的右侧壁螺钉连接有第二固定板(402),所述第二固定板(40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振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柏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