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内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81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内后视镜,它包括一壳体,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与之配装的下壳体,下壳体具有容置空间,下壳体为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下壳体包括底面、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及右侧面,下壳体内部设有连接板与电路板,连接板固定于下壳体内部,电路板固定于连接板上,下壳体底面中间位置开有用于连接底座或调节杆的通孔,上壳体一端与下壳体开口配装,另一端配装防炫目镜,下壳体前侧面开有两组散热孔,两组散热孔分别位于通孔所在位置的两侧,下壳体后侧面开有两组与前侧面散热孔相对应的两组散热孔,使得前侧面与后侧面形成空气对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相对侧面分别开有散热孔,使得散热孔之间形成空气对流,加速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内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地是一种电动内后视镜。
技术介绍
车辆内后视镜一般安装在车内前挡风玻璃上,驾驶员通过车辆内后视镜可在一定视野范围获取车辆后方的相关信息,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辅助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内后视镜扩大了应用发展出防炫目电动后视镜,防眩目电动后视镜通常由特殊的电化层镜面、光电传感器以及电子控制器组成。电子控制器接收光敏二极管传送的灯光照射强度信号,如果后车灯光强于前车灯光,电子控制器将输出一个电压到镜面,改变镜面电化层的颜色。这个电压越高,电化层颜色的改变越大。电化层的颜色改变后,经过电动后视镜反射到驾驶员眼睛的光线就显著减弱,不但不影响驾驶员的视力,反而提高了驾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现在电动内后视镜也越来越普及,由于其内装有发光元件、信号线及电线等,因此会产生一定热量,若不及时散热,会影响内后视镜正常工作,甚至危害驾驶安全,而传统技术中,通常是在内后视镜内增设散热片来达到散热目的,或者采用在壳体上开散热孔进行散热,而壳体上采用开孔方式则对开孔位置有所要求,为达到散热目的,散热孔尽可能数量多且密布于壳体上,这就对壳体生产及壳体配装其他元件提高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内后视镜,其相对侧面分别开有散热孔,使得散热孔之间形成空气对流,加速散热。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与之配装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下壳体为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下壳体包括底面、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及右侧面,所述下壳体内部设有连接板与电路板,所述连接板固定于下壳体内部,所述电路板固定于连接板上,所述下壳体底面中间位置开有用于连接底座或调节杆的通孔,所述上壳体一端与下壳体开口配装,另一端配装防炫目镜,所述下壳体前侧面开有两组散热孔,两组散热孔分别位于通孔所在位置的两侧,所述下壳体后侧面开有两组与前侧面散热孔相对应的两组散热孔,使得前侧面与后侧面形成空气对流,从而加快壳体内散热。优选地,所述前侧面长度小于后侧面长度,所述前侧面与左侧面、右侧面交接处均设有滤水孔,滤水孔用来过滤壳体内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水珠。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四角倒圆角处理,一方面消除毛刺、增强手感,另一方面,壳体内水珠不容易堆积。优选地,每组散热孔为并列设置的两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腰形孔,所述腰形孔长度沿侧面宽度方向设置,增大壳体内散热范围,从而加快壳体内散热。优选地,所述下壳体侧面外壁与散热孔过渡处进行倒圆角处理,消除散热孔边缘毛刺。优选地,所述下壳体前侧面与后侧面内壁之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下壳体底面为一体,所述挡板位于通孔与散热孔之间,当前后两组散热孔形成空气对流时,所述挡板起到导流作用,防止与通孔进来的空气对冲,从而影响散热效果。本技术一种电动内后视镜,其优点如下:1、通常通孔处设置有连接板等元件并与连杆连接,电动内后视镜还增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发光管等元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些元件通常集中设置于靠近壳体通孔处,以便电路板的线束穿过连杆到达底座,因此前后侧面分别开有两组散热孔,每个侧面的散热孔分别位于通孔两侧,使得前后组散热孔之间形成空气直线对流,加快散热;2、位于散热孔与通孔之间的挡板,则将通孔与散热孔隔离开来,对前后组散热孔之间对流起到引流作用,防止通孔进来的空气与之对冲,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挡板增加了散热孔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全剖图。图2是本技术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上壳体,3、下壳体,4、底面,5、前侧面,6、后侧面,7、左侧面,8、右侧面,9、连接板,10、电路板,11、通孔,12、防炫目镜,13、散热孔,14、滤水孔,15、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内后视镜,它包括一壳体1,壳体1包括上壳体2及与之配装的下壳体3,下壳体3为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下壳体3包括底面4、前侧面5、后侧面6、左侧面7及右侧面8,下壳体3内部设有连接板9与电路板10,连接板9固定于下壳体3内部,电路板10固定于连接板9上,下壳体3底面4中间位置开有用于连接底座或调节杆的通孔11,上壳体2一端与下壳体3开口配装,另一端配装防炫目镜12,下壳体3前侧面5开有两组散热孔13,两组散热孔13分别位于通孔11所在位置的两侧,下壳体3后侧面开有两组与前侧面5散热孔13相对应的两组散热孔13,使得前侧面5与后侧面6形成空气对流,本实施例中,每组散热孔13为并列设置的两个散热孔13,另外,散热孔13为腰形孔,腰形孔长度沿侧面宽度方向设置,用以增大散热范围。前侧面5与左侧面7、右侧面8交接处均设有滤水孔14,下壳体3内的水蒸气凝结的水珠沿着左侧面7与右侧面8流下时流经滤水孔14排出,而前侧面5长度小于后侧面6长度,且下壳体3四角均倒圆角处理,能快速地对水珠进行引流,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内后视镜振动,而引起水珠飞溅。下壳体3侧面外壁与散热孔13过渡处进行倒圆角处理,消除毛刺,增加光滑度,从而增强手握手感。如图2所示,下壳体3前侧面5与后侧面6内壁之间设有挡板15,挡板15与下壳体3底面4为一体,挡板15位于通孔11与散热孔13之间,本实施例中,挡板15数量为两根,以竖直方向连接前侧面5与后侧面6,两根挡板15将通孔11隔离开来,前侧面5与后侧面6上的散热孔13形成空气对流时,通孔11内进入的空气会影响散热孔13之间的直线式空气对流,因此,挡板15更有效防止通孔进入的空气对散热孔13之间的空气对流形成对冲,影响散热孔13之间的空气对流散热。以上就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内后视镜,它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2)及与之配装的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为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下壳体(3)包括底面(4)、前侧面(5)、后侧面(6)、左侧面(7)及右侧面(8),所述下壳体(3)内部设有连接板(9)与电路板(10),所述连接板(9)固定于下壳体(3)内部,所述电路板(10)固定于连接板(9)上,所述下壳体(3)底面(4)中间位置开有用于连接底座或调节杆的通孔(11),所述上壳体(2)一端与下壳体(3)开口配装,另一端配装防炫目镜(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前侧面(5)开有两组散热孔(13),两组散热孔(13)分别位于通孔(11)所在位置的两侧,所述下壳体(3)后侧面(6)开有两组与前侧面(5)散热孔(13)相对应的两组散热孔(13),使得前侧面(5)与后侧面(6)形成空气对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内后视镜,它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2)及与之配装的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为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下壳体(3)包括底面(4)、前侧面(5)、后侧面(6)、左侧面(7)及右侧面(8),所述下壳体(3)内部设有连接板(9)与电路板(10),所述连接板(9)固定于下壳体(3)内部,所述电路板(10)固定于连接板(9)上,所述下壳体(3)底面(4)中间位置开有用于连接底座或调节杆的通孔(11),所述上壳体(2)一端与下壳体(3)开口配装,另一端配装防炫目镜(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前侧面(5)开有两组散热孔(13),两组散热孔(13)分别位于通孔(11)所在位置的两侧,所述下壳体(3)后侧面(6)开有两组与前侧面(5)散热孔(13)相对应的两组散热孔(13),使得前侧面(5)与后侧面(6)形成空气对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磊磊佟泊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峰梅视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