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577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提交预约乘车信息;2)获取各个带匹配参数信息;3)计算并反馈综合匹配度和各个参数匹配度给待出行乘客;4)确认预约并显示预计行驶信息;5)完成身份验证后上车并在下车站点下车;6)待全部乘客下车后就近充电或者就近停车,然后重复步骤1)~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预约乘车系统来匹配客车与待出行乘客的预约乘客信息完成高效率的匹配,提高了客车的运载效率。通过在预约乘车信息中加入下车容忍时间,并在综合匹配度计算时考虑该下车容忍时间来保障乘客出行的准确率,预约乘车系统根据综合匹配度排名来显示并反馈给待出行乘客自己选择,保障了乘客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约车
,具体地指一种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巴士是一种可以承载多位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出行工具,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旅游观光,车站、机场、港口、校园、企业园区的内部交通等场景。但是传统巴士无法提前预约,旅客往往要提前很长时间前去停靠站点候车,降低了旅客的出行体验。即使在某些无人上下车的站点,传统巴士也需要重复进站停靠和起步出站,既消耗了更多的能源,也延长了车上旅客的乘车时间。此外,传统巴士还存在班次安排与乘客出行时间需求匹配度不高,空间路线数量安排与实际乘客数量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从而造成局部时间、局部空间范围内的运力不足或运力冗余。现有的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系统没有考虑到后面预约乘客的乘车信息对之前已上车乘客的线路和到达时间造成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乘客在预约时对来接送客车的个性化选择需求,从而造成预约系统选定的客车并不是该预约乘客最想要的结果,以及后面预约乘客的乘车信息使得之前已上车乘客的到达时间越来越晚,大大降低了乘客出行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提高客车运载效率和匹配度的同时保证了乘客的出行准确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待出行乘客通过预约乘车系统提交预约乘车信息;2)预约乘车系统获取各个客车的位置、客车的的当前行驶线路、客车剩余运力、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以及步骤1)中待出行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3)预约乘车系统根据各个客车的线路匹配度、预计行驶线路拥堵系数、时间匹配度和运力匹配度得出综合匹配度,并将上述信息根据综合匹配度排名反馈给待出行乘客;4)待出行乘客根据需求选定乘坐客车并确认预约,预约乘车系统将预计上车时间、预计行驶线路、预计到达时间反馈给待出行乘客;5)选定乘坐客车重新规划线路并到达乘客上车站点接待出行乘客,若超出预计上车时间误差范围的上限值,则预约乘车系统取消待出行乘客的预约请求,若没超出预计上车时间误差范围的上限值,乘客上车完成身份验证并乘坐至乘客下车站点下车;6)重复步骤1)~5),当所有乘客均下车后,客车根据剩余电量选择就近充电或者就近停车,然后重复步骤1)~5)。进一步地,预约乘车系统包括后台服务器、乘客终端和客车终端,后台服务器分别与乘客终端和客车终端双向通讯连接。进一步地,步骤1)中,预约乘车信息包括身份信息、上车时间、下车容忍时间、上车站点、下车站点和乘车人数。进一步地,步骤2)中,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时间早于待出行乘客的预约时间,步骤3)中计算综合匹配度时包括了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进一步地,步骤3)中,综合匹配度的计算中,若客车剩余运力小于待出行乘客的乘车人数或者预计到达时间晚于下车容忍时间,则综合匹配度为0;否则,综合匹配度为线路匹配度、预计行驶线路拥堵系数和时间匹配度的加权值之和。进一步地,步骤3和步骤4),预计行驶线路为包括了已预约未上车乘客和待出行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的行驶线路。进一步地,步骤4)中,待出行乘客选定乘坐客车时可线上选座,预约乘车系统将该选定座位锁定为不可选状态并控制锁定装置将该选定座位锁定。进一步地,步骤5)中,若预约乘车系统取消待出行乘客的预约请求,则该客车的行驶线路调整为该待出行乘客预约前的行驶线路。进一步地,步骤5)中,在待出行乘客乘坐过程中,预约乘车系统根据当前行驶线路以及后面已预约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实时更新该待出行乘客的预计行驶线路和预计到达时间,若该预计到达时间晚于该待出行乘客的下车容忍时间,则该待出行乘客可以选择提前结束乘坐,并选择就近站点下车。进一步地,步骤5)中,乘客达到下车站点前,客车语音系统提示系统提示该乘客下车,到站停车后,若该乘客离开座位并下车,则需完成身份验证后下车,并自动扣费,否则视为未下车;若该乘客没有离开座位下车,则客车语音系统再一次提示该乘客下车。进一步地,座位压力传感器识别乘客离开座位并完成身份验证下车后,乘客预约系统将该座位标记为未锁定可选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位于座位两侧的护栏,所述护栏上铰接有可翻转的锁定杆,锁定杆在锁定状态时为水平位置,在未锁定状态时为垂直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提高客车运载效率和匹配度。本专利技术通过预约乘车系统来匹配客车与待出行乘客的预约乘客信息完成高效率的匹配,大大提高了客车载客的行驶线路匹配度、时间匹配度和运载力,提高了客车的运载效率。2、保障了乘客的出行准确率。通过在预约乘车信息中加入下车容忍时间,并在综合匹配度计算时考虑该下车容忍时间来保障乘客出行的准确率,预约乘车系统根据综合匹配度排名来显示各个客车的线路匹配度、预计行驶线路拥堵系数、时间匹配度和运力匹配度并反馈给待出行乘客自己选择,这样保障了乘客的自主选择权和个性化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限定。一种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其中,预约乘车系统包括后台服务器、乘客终端和客车终端,后台服务器分别与乘客终端和客车终端双向通讯连接,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待出行乘客通过预约乘车系统提交预约乘车信息,预约乘车信息包括身份信息、上车时间、下车容忍时间、上车站点、下车站点和乘车人数。这样,加入下车容忍时间可以在后续的时间匹配度计算时考虑待出行乘客的强制性需求,保证了待出行乘客的出行准确率。2、预约乘车系统获取各个客车的位置、客车的的当前行驶线路、客车剩余运力、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以及步骤1)中待出行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其中,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时间早于待出行乘客的预约时间。这样,计算匹配度时需考虑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是为了更加完善地考虑客车的各个匹配参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3、预约乘车系统根据各个客车的线路匹配度、预计行驶线路拥堵系数、时间匹配度和运力匹配度得出综合匹配度,并将上述信息根据综合匹配度排名反馈给待出行乘客,这样乘客可以很醒目地根据排名以及各个参数匹配度来进行选择;计算综合匹配度时包括了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若客车剩余运力小于待出行乘客的乘车人数或者预计到达时间晚于下车容忍时间,则综合匹配度为0;否则,综合匹配度为线路匹配度、预计行驶线路拥堵系数和时间匹配度的加权值之和。计算综合匹配度时考虑了预计行驶线路拥堵系数,是为了防止因接送该待出行乘客而需要承担一定的堵车延误时间的风险和风险的大小,这样哪怕路线匹配度和时间匹配度都很符合,该出行乘客仍然可以因为担忧堵车加剧而不选择该客车。同时,若该待出行乘客特别在意时间匹配度或者路线匹配度,其可以只考虑时间匹配度或者路线匹配度进行最优选择,而无需考虑综合匹配度,这样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待出行乘客通过预约乘车系统提交预约乘车信息;/n2)预约乘车系统获取各个客车的位置、客车的的当前行驶线路、客车剩余运力、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以及步骤1)中待出行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n3)预约乘车系统根据各个客车的线路匹配度、预计行驶线路拥堵系数、时间匹配度和运力匹配度得出综合匹配度,并将上述信息根据综合匹配度排名反馈给待出行乘客;/n4)待出行乘客根据需求选定乘坐客车并确认预约,预约乘车系统将预计上车时间、预计行驶线路、预计到达时间反馈给待出行乘客;/n5)选定乘坐客车重新规划线路并到达乘客上车站点接待出行乘客,若超出预计上车时间误差范围的上限值,则预约乘车系统取消待出行乘客的预约请求,若没超出预计上车时间误差范围的上限值,乘客上车完成身份验证并乘坐至乘客下车站点下车;/n6)重复步骤1)~5),当所有乘客均下车后,客车根据剩余电量选择就近充电或者就近停车,然后重复步骤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待出行乘客通过预约乘车系统提交预约乘车信息;
2)预约乘车系统获取各个客车的位置、客车的的当前行驶线路、客车剩余运力、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以及步骤1)中待出行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
3)预约乘车系统根据各个客车的线路匹配度、预计行驶线路拥堵系数、时间匹配度和运力匹配度得出综合匹配度,并将上述信息根据综合匹配度排名反馈给待出行乘客;
4)待出行乘客根据需求选定乘坐客车并确认预约,预约乘车系统将预计上车时间、预计行驶线路、预计到达时间反馈给待出行乘客;
5)选定乘坐客车重新规划线路并到达乘客上车站点接待出行乘客,若超出预计上车时间误差范围的上限值,则预约乘车系统取消待出行乘客的预约请求,若没超出预计上车时间误差范围的上限值,乘客上车完成身份验证并乘坐至乘客下车站点下车;
6)重复步骤1)~5),当所有乘客均下车后,客车根据剩余电量选择就近充电或者就近停车,然后重复步骤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约乘车系统包括后台服务器、乘客终端和客车终端,后台服务器分别与乘客终端和客车终端双向通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预约乘车信息包括身份信息、上车时间、下车容忍时间、上车站点、下车站点和乘车人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时间早于待出行乘客的预约时间,步骤3)中计算综合匹配度时包括了已预约未上车乘客的预约乘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驾驶客车乘客预约乘车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综合匹配度的计算中,若客车剩余运力小于待出行乘客的乘车人数或者预计到达时间晚于下车容忍时间,则综合匹配度为0;否则,综合匹配度为线路匹配度、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生刘国强王安吉吴楚良孙琦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