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磨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32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磨合机,包括设有作业台的机架、工作盘、校正机构、旋测机构、摇测机构、抓料机构、转动机构、电控箱及中控屏;转动机构安装于作业台的下方,且转动机构的顶部向上穿出作业台;工作盘安装于转动机构穿出作业台的一端上,用于定位放置产品;校正机构用于校正产品的角度;旋测机构用于垂直旋转磨合产品;摇测机构用于实现对产品的万向摇头磨合;抓料机构用于实现自动下料;中控屏用于触发控制指令;电控箱用于控制设备的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标准化磨合作业,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磨合速度及频次不可控的问题,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提高磨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磨合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磨合机。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汽车制造领域广泛应用减震器来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由于减震器的输出端是一条长轴,且该长轴安装于减震器内的一端是球状结构,使得该长轴可以绕轴心旋转,也可以绕上述球状结构万向摇头,为保证减震器的运行稳定性,球状结构的周边通常会布满硅油,而减震器在使用前需要磨合,使得硅油均匀分布于球状结构的周边;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作业员手工旋转作业来完成磨合处理,导致减震器磨合速度和磨合频次都不可控,磨合效率低下。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磨合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磨合机,包括:设有作业台的机架、工作盘、校正机构、旋测机构、摇测机构、抓料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下方,用于驱动工作盘旋转;所述工作盘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上方,且所述工作盘上设有若干产品定位槽,用于定位放置产品;所述校正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前侧,用于校正其所对应产品定位槽内的产品的角度;所述旋测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右侧,用于垂直旋转磨合其所对应产品定位槽内的产品;所述摇测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后侧,用于实现其所对应产品定位槽内的产品的万向摇头磨合;所述抓料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左侧,用于实现自动下料;所述作业台于所述抓料机构左侧设有下料口,且所述作业台的下方对应下料口的位置设有料盒容置槽,所述料盒容置槽用于安放收纳产品的料盒。优选地,所述校正机构由第一气缸和校正块所组成;所述作业台于所述下料口上方设有安装架;所述第一气缸于所述工作盘前侧的产品定位槽上方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前侧;所述校正块安装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且所述校正块的底部设有锥形槽。优选地,所述旋测机构由立柱、滑动架、第一电机、第二气缸、套管及定位架所组成;所述立柱于所述工作盘右侧安装于所述作业台,且所述立柱朝向所述工作盘的一侧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滑动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滑动架的顶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向下穿出所述滑动架的顶部;所述滑动架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下方设有固定块,所述套管可绕自身轴心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块上,且所述套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穿出所述固定块,所述套管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套管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产品顶部适配的咬合孔,用于咬合产品;所述定位架于所述套管下方安装于所述固定块上,且所述定位架对应所述套管的位置设有定位孔,用以保障套管与产品的精确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于所述立柱后侧安装于所述作业台,且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滑动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摇测机构由承载座、第三气缸、连接板、第二电机、卡块及挡板所组成;所述承载座于所述工作盘后侧安装于所述作业台,且所述承载座的顶部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连接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的前侧,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向下穿出所述连接板;所述卡块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出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上,且所述卡块前侧设有与U型卡槽,用于卡住产品;所述挡板于所述卡块前侧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用于复位产品;所述第三气缸安装于所述承载座的右侧,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抓料机构由第四气缸、第五气缸、气动夹爪及安装块所组成;所述安装架的后侧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设有第三滑块;所述安装块安装于所述第三滑块上;所述第四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气动夹爪安装于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五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顶部,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安装块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由第三电机、传动齿轮、同步带、旋转齿轮、固定架及传动轴装置所组成;所述固定架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下方;所述第三电机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向前穿出所述固定架并设置于所述作业台的下方;所述传动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穿出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上;所述传动轴装置于所述第三电机左侧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传动轴装置的顶部向上穿出所述作业台并与所述工作盘相连接,所述传动轴装置的前侧向前穿出所述固定架并设置于所述作业台的下方;所述旋转齿轮安装于所述传动轴装置穿出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上;所述同步带安装于所述传动齿轮和旋转齿轮之间。优选地,所述自动磨合机还包括电控箱和中控屏;所述中控屏于所述摇测机构左侧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用于触发控制指令;所述电控箱于所述旋测机构后侧安装于所述作业台,且所述电控箱分别与所述校正机构、旋测机构、摇测机构、抓料机构、转动机构及中控屏电连接,用于控制设备的运行。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设计,实现标准化磨合作业,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磨合速度及频次不可控的问题,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提高磨合效率;2、优选方案中,校正块的锥形槽设计,能有效实现对产品的角度自动校正功能;3、优选方案中抓料机构的设计,能有效实现产品的自动下料功能;4、优选方案中卡块和挡板的设计,能有效实现对产品的万向摇头磨合,还实现对产品的自动复位功能,使用体验较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掉机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去掉机架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去掉机架、电控箱及中控屏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去掉机架、电控箱及中控屏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料盒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磨合机,包括:机架1、工作盘2、校正机构3、旋测机构4、摇测机构5、抓料机构6、转动机构7、电控箱8及中控屏9;所述机架1上设有作业台11;所述转动机构7安装于所述作业台11的下方,且所述转动机构7的顶部向上穿出所述作业台11;所述工作盘2安装于所述转动机构7穿出所述作业台11的一端上,且所述工作盘2上呈中心对称设有四个产品定位槽,用于定位放置产品10;所述校正机构3于所述工作盘2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11的前侧,用于校正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磨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作业台的机架、工作盘、校正机构、旋测机构、摇测机构、抓料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下方,用于驱动工作盘旋转;所述工作盘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上方,且所述工作盘上设有若干产品定位槽,用于定位放置产品;所述校正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前侧,用于校正其所对应产品定位槽内的产品的角度;所述旋测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右侧,用于垂直旋转磨合其所对应产品定位槽内的产品;所述摇测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后侧,用于实现其所对应产品定位槽内的产品的万向摇头磨合;所述抓料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左侧,用于实现自动下料;/n所述作业台于所述抓料机构左侧设有下料口,且所述作业台的下方对应下料口的位置设有料盒容置槽,所述料盒容置槽用于安放收纳产品的料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磨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作业台的机架、工作盘、校正机构、旋测机构、摇测机构、抓料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下方,用于驱动工作盘旋转;所述工作盘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上方,且所述工作盘上设有若干产品定位槽,用于定位放置产品;所述校正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前侧,用于校正其所对应产品定位槽内的产品的角度;所述旋测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右侧,用于垂直旋转磨合其所对应产品定位槽内的产品;所述摇测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后侧,用于实现其所对应产品定位槽内的产品的万向摇头磨合;所述抓料机构于所述工作盘上方安装于所述作业台的左侧,用于实现自动下料;
所述作业台于所述抓料机构左侧设有下料口,且所述作业台的下方对应下料口的位置设有料盒容置槽,所述料盒容置槽用于安放收纳产品的料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磨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由第一气缸和校正块所组成;所述作业台于所述下料口上方设有安装架;所述第一气缸于所述工作盘前侧的产品定位槽上方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前侧;所述校正块安装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且所述校正块的底部设有锥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磨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测机构由立柱、滑动架、第一电机、第二气缸、套管及定位架所组成;所述立柱于所述工作盘右侧安装于所述作业台,且所述立柱朝向所述工作盘的一侧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滑动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滑动架的顶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向下穿出所述滑动架的顶部;所述滑动架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下方设有固定块,所述套管可绕自身轴心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块上,且所述套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穿出所述固定块,所述套管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套管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产品顶部适配的咬合孔,用于咬合产品;所述定位架于所述套管下方安装于所述固定块上,且所述定位架对应所述套管的位置设有定位孔,用以保障套管与产品的精确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于所述立柱后侧安装于所述作业台,且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滑动架相连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玲曾中平吴孝明汪成龙许真荣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利汽车模具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