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汽油车底盘测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348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轻型汽油车底盘测功机,其包括台架,台架上转动连接有滚筒组,台架上设有挡轮,台架的一端设有风冷散热装置,台架上设有举升装置,滚筒组的一侧设有制动装置,制动装置的一侧设有功率吸收装置,滚筒组包括前滚筒和后滚筒,举升装置位于前滚筒和后滚筒之间,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气囊、举升托盘和举升支架,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片,举升托盘包括成对设置举升翼板,且相邻举升翼板的自由端朝向相反,相邻举升翼板的端部自由端之间连有弹性复位件,举升翼板自由端连有翼板拉伸件,翼板拉伸件的一端与举升翼板连接,翼板拉伸件的另一端与台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车轮行驶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汽油车底盘测功机
本技术涉及汽车性能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轻型汽油车底盘测功机。
技术介绍
底盘测功机是一种用来测试汽车动力性、多工况排放指标、燃油指标等性能的室内台架试验设备,底盘测功机是用滚筒模拟代替路面,汽车在正常匀速行驶时遇到的各种阻力通过加载装置模拟;汽车对其驱动轮在底盘测功机上模拟道路试验时,需要将非驱动轮进行固定。现有的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8076072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重型汽车排放测功机,包括测功机框架,测功机框架上设置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第三滚筒组,各滚筒组上均设置滚筒,第一滚筒组和第三滚筒组均连接电涡流机,第二滚筒组上设置驱动机构,滚筒之间设置同步带,相邻滚筒之间设置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包括气囊、气囊上方的举升机构、举升机构上的刹车片,气囊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在滚筒的正下方的独立刹车机构,独立刹车机构包括测功机框架上的铰接座、铰接座上的铰接轴、铰接轴上连接独立刹车杠杆,独立刹车杠杆通过连接件与气囊连接,独立刹车杠杆靠近滚筒的一面上也设置刹车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上述举升机构上升的时候,使得刹车组件锁住第一滚筒组和第二滚筒组,方便车轮驶上或驶离测功机,但是由于车轮在驶上测功机的时候,第一滚筒组和第二滚筒组与举升机构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车轮在驶上或驶离举升机构的时候,车轮与第一滚筒组、举升机构或与第二滚筒组、举升机构接触,此时车轮位于举升机构与滚筒之间的缝隙,车轮容易在缝隙之间进行打滑,不利于车辆稳定地驶上或驶离测功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减少车轮在滚筒与举升机构之间缝隙处打滑的概率、增加车轮行驶稳定性的轻型汽油车底盘测功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轻型汽油车底盘测功机,包括台架,所述台架上转动连接有滚筒组,所述台架上设有限制车轮位置的挡轮,所述台架的一端设有风冷散热装置,所述台架上位于所述滚筒组之间固定连接有举升装置,所述滚筒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刹车装置制动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制动装置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的功率吸收装置,所述滚筒组包括前滚筒和后滚筒,所述举升装置位于所述前滚筒和所述后滚筒之间,所述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气囊、举升托盘和举升支架,所述刹车装置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片,所述制动片固定连接在所述举升支架远离所述举升托盘靠近所述滚筒组的一侧,所述举升托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举升支架端部中间位置的举升翼板,所述举升翼板成对设置,且相邻所述举升翼板的自由端朝向相反,相邻所述举升翼板的端部自由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紧的弹性复位件,所述举升翼板自由端远离相对于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紧翼板拉伸件,所述翼板拉伸件的一端与所述举升翼板固定连接,所述翼板拉伸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台架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在进行检测之前,举升装置中的举升气囊处于压缩状态,且由于弹性复位件的存在,使得举升翼板呈V字形,缩小了举升装置在未使用状态下占据的空间;当车轮驶上测功机时,举升装置中的举升气囊将举升托盘举起,此时由于在举升托盘上升的过程中,翼板拉伸件处于拉伸状态,使得举升翼板处于打开的状态,从而使得举升翼板从前滚筒和后滚筒之间由内而外打开,从而扩大了车轮驶上或驶离测功机时与举升托盘的接触面积,减少车轮在滚筒与举升机构之间缝隙处打滑的概率,避免车轮在滚筒组上打滑,有利于提高车轮在驶上或驶离测功机时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举升翼板远离所述举升支架的一侧设有卷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边有利于增强举升翼板边缘的硬度,从而增强举升翼板举升效果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举升翼板远离所述举升支架的一侧设有防滑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层有利于增加车轮在举升翼板上行驶时定的摩擦力,从而增加车轮在测功机上行驶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卷边与所述举升翼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呈直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卷边有利于增强卷边的强度,从而增加举升翼板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卷边与所述举升翼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呈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举升翼板在上升的时候是转动的,车轮抵接弧形卷边时,有利于降低车轮受到的挤压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举升翼板设有两片且以所述举升支架为对称点对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互相对称的举升翼板使得举升翼板的边缘距离前滚筒和后滚筒的距离一致,使得车轮在驶上或者驶离举升装置时接触面积一致,从而能够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举升翼板之间且远离所述举升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防尘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举升翼板在呈扩张的状态时,弹性防尘层产生弹性形变,适应举升翼板的角度改变,由于车轮表面会有灰尘等杂质,弹性防尘层使得灰尘等杂质不容易进入举升翼板与举升支架的转动连接处,以免影响举升翼板的转动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防尘层设置呈波纹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结构有利于提高弹性防尘层的弹性效果,且波纹结构增加了举升翼板表面的摩擦力,有利于增加车轮在举升翼板上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举升气囊为多个呈直线排列的气囊,直线的一端与所述制动装置连接,直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台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气囊结构使得气囊的举升动作平稳,且速度快,制动可靠。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车轮驶上或者驶离测功机之前,举升装置中的压缩,举升托盘的水平位置低于车轮放置在滚筒组上的最低位置,弹性复位件使得举升翼板呈V字形,收缩进前滚筒和后滚筒之间,且节约了举升装置在未使用状态下占据的空间;当车轮驶上或者驶离测功机时,举升装置中的举升气囊升起,并将举升托盘举起,举升托盘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有翼板拉伸件的存在,且处于拉伸状态,使得举升翼板打开,且由前滚筒和后滚筒之间由内而外打开,打开后的举升翼板扩大了举升托盘的承载面积;在相同的速度下,避免车轮单独在前滚筒或后滚筒上接触时的有效时间,而且使得车轮不容易在滚筒组上打滑,增加了车轮在驶上或驶离测功机时的稳定性;2.卷边增强了举升翼板边缘的硬度,车轮压接在举升翼板上的时候,更加稳定;3.防滑层增加了车轮表面与举升翼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车轮在测功机上行驶时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用于展示举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用于展示弹性复位件和翼板拉伸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举升翼板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用于展示弧形卷边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台架;2、滚筒组;3、挡轮;4、风冷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型汽油车底盘测功机,包括台架(1),所述台架(1)上转动连接有滚筒组(2),所述台架(1)上设有限制车轮位置的挡轮(3),所述台架(1)的一端设有风冷散热装置(4),所述台架(1)上位于所述滚筒组(2)之间固定连接有举升装置(5),所述滚筒组(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制动装置(6),所述制动装置(6)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的功率吸收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组(2)包括前滚筒(8)和后滚筒(9),所述举升装置(5)位于所述前滚筒(8)和所述后滚筒(9)之间,所述举升装置(5)包括举升气囊(10)、举升托盘(11)和举升支架(12),所述制动装置(6)包括制动片(13),所述制动片(13)固定连接在所述举升支架(12)靠近所述滚筒组(2)的一侧,所述举升托盘(11)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举升支架(12)端部中间位置的举升翼板(14),所述举升翼板(14)成对设置,且相邻所述举升翼板(14)的自由端朝向相反,相邻所述举升翼板(14)的自由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紧的弹性复位件(15),所述举升翼板(14)自由端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紧翼板拉伸件(16),所述翼板拉伸件(16)的一端与所述举升翼板(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台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汽油车底盘测功机,包括台架(1),所述台架(1)上转动连接有滚筒组(2),所述台架(1)上设有限制车轮位置的挡轮(3),所述台架(1)的一端设有风冷散热装置(4),所述台架(1)上位于所述滚筒组(2)之间固定连接有举升装置(5),所述滚筒组(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制动装置(6),所述制动装置(6)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的功率吸收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组(2)包括前滚筒(8)和后滚筒(9),所述举升装置(5)位于所述前滚筒(8)和所述后滚筒(9)之间,所述举升装置(5)包括举升气囊(10)、举升托盘(11)和举升支架(12),所述制动装置(6)包括制动片(13),所述制动片(13)固定连接在所述举升支架(12)靠近所述滚筒组(2)的一侧,所述举升托盘(11)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举升支架(12)端部中间位置的举升翼板(14),所述举升翼板(14)成对设置,且相邻所述举升翼板(14)的自由端朝向相反,相邻所述举升翼板(14)的自由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紧的弹性复位件(15),所述举升翼板(14)自由端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紧翼板拉伸件(16),所述翼板拉伸件(16)的一端与所述举升翼板(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台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胜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昶欣机动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