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277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包括支架、直线导轨、定位模块和按压模块,直线导轨竖直安装在支架上,按压模块包括第一滑块、按压轴和卡爪片,按压轴竖直固定在第一滑块下方,至少三个卡爪片分布在按压轴的轴侧,卡爪片的底端伸出按压轴底端,定位模块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滑块和锥度料座,锥度料座上设有锥形通孔,在锥形通孔四周分布有卡爪通孔,卡爪通孔的数量和卡爪片数量相同,锥形通孔和按压轴同心圆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滑动连接直线导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橡胶O型圈安装,并且解决了O型圈压装不到位的问题,减少返工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零件安装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加工零件中,需要将橡胶O型圈装入零件的孔内卡槽位置,目前采用的安装工艺均为人工手动安装,安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组装不到位,返工率高;而且人工安装容易损坏O型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包括支架、直线导轨、定位模块和按压模块,所述的直线导轨竖直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的按压模块包括第一滑块、按压轴和卡爪片,所述的按压轴竖直固定在第一滑块下方,至少三个卡爪片分布在按压轴的轴侧,卡爪片的底端伸出按压轴底端,所述的定位模块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滑块和锥度料座,所述的锥度料座上设有锥形通孔,在锥形通孔四周分布有卡爪通孔,卡爪通孔的数量和卡爪片数量相同,所述的锥形通孔和按压轴同心圆设置,所述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滑动连接直线导轨。进一步地,所述的按压模块还包括套筒和套轴,套轴设置在套筒内,所述的按压轴穿过套轴和套筒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的套筒连接第一滑块,套筒内还设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套在按压轴外侧并且上端接触第一滑块,下端接触套轴。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轴、调节弹簧和锁紧螺母,所述的调节轴一端连接第二滑块的上端,另一端穿过第一滑块连接锁紧螺母,所述的调节弹簧套在调节轴上并且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上还设有弹簧销和拉伸弹簧,所述的拉伸弹簧一端连接弹簧销,另一端连接第一滑块。进一步地,所述的锥度料座的底端设有定位筋,该定位筋沿着锥形通孔的边缘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包括水平底座和竖直支撑板,所述的直线导轨安装在竖直支撑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平底座上设有夹具座。进一步地,所述的卡爪片的底端设有倾斜面。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滑块上设有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带有卡爪片的压轴使得O型圈通过锥度料座的锥形通孔,O型圈在锥度料座口出开始收缩,进入零件的内孔卡槽位置后,O型圈通过自身的弹性伸展卡入零件槽口,由此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橡胶O型圈安装,并且解决了O型圈压装不到位的问题,减少返工率,提高生产效率。2、套筒和套轴的设置优化了压轴的发力,能够提供一定的发力冗余,防止按压过渡造成橡胶O型圈的损坏。3、通过调节轴、调节弹簧和锁紧螺母的设置对按压模块和定位模块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能够调节O型圈压入零件内孔卡槽的深度和力度。4、通过弹簧销和拉伸弹簧的设置,在按压完成后,自动拉升起按压模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剖视图。图3为锥度料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架,11、水平底座,12、竖直支撑板,13、夹具座,2、直线导轨,3、定位模块,31、第二滑块,32、锥度料座,321、定位筋,33、锥形通孔,34、卡爪通孔,4、按压模块,41、第一滑块,42、按压轴,43、卡爪片,44、套筒,45、套轴,46、压缩弹簧,47、把手,5、调节轴,6、调节弹簧,7、锁紧螺母,8、弹簧销,9、拉伸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包括支架1、直线导轨2、定位模块3和按压模块4。支架1包括垂直连接的水平底座11和竖直支撑板12,直线导轨2安装在竖直支撑板12上。水平底座11上设有夹具座13,用放置零件。如图1和图2所示,按压模块4包括第一滑块41、按压轴42、卡爪片43、套筒44和套轴45。第一滑块41安装在直线导轨2上,套轴45设置在套筒44内,按压轴42穿过套轴45和套筒44竖直方向固定在第一滑块41的下方。套筒44同样固定在第一滑块41的下方。套筒44内还设有压缩弹簧46,该压缩弹簧46套在按压轴42外侧并且上端接触第一滑块41,下端接触套轴45。至少三个卡爪片43(本实施例中采用4个)分布在按压轴42的轴侧,卡爪片43的底端伸出按压轴42底端,卡爪片43的底端设有倾斜面。第一滑块41上还设有把手47。如图1~3所示,定位模块3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滑块31和锥度料座32。第二滑块31位于第一滑块41的下方同样滑动安装在直线导轨2上。锥度料座32上设有锥形通孔33,在锥形通孔33四周分布有卡爪通孔34,卡爪通孔34的数量和卡爪片43数量相同。锥形通孔33和按压轴42同心圆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31为L型,其水平板上设有一个直径较大的通孔,暴露出下方的锥形通孔33和卡爪通孔34。锥度料座32的底端设有定位筋321,该定位筋321沿着锥形通孔33的边缘设置,用于预先插入零件内孔卡槽,对橡胶O型圈进行定位。当按压模块4压下时,卡爪片43插入卡爪通孔34,按压轴42插入锥形通孔33内。在按压模块4和定位模块3之间还设有调节轴5、调节弹簧6和锁紧螺母7。调节轴5一端连接第二滑块31的上端,另一端穿过第一滑块41连接锁紧螺母7,调节弹簧6套在调节轴5上并且位于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31之间。支架1上还设有弹簧销8和拉伸弹簧9,所述的拉伸弹簧9一端连接弹簧销8,另一端连接第二滑块3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零件放置在夹具座13上,然后松开锁紧螺母7,通过调节轴5调节按压模块4和定位模块3的相对位置,使得定位模块3上锥度料座32的定位筋321插入零件的内孔卡槽中,然后拧紧锁紧螺母7完成定位。其次,将橡胶O型圈放入锥度料座32内,通过把手47向下移动按压模块4,使得卡爪片43插入定位模块3的卡爪通孔34,压轴插入锥形通孔33内。卡爪片43挤压O型圈在锥度料座32内变形,卡爪片43的下端为倾斜面,能够有助于O型圈的收缩。压轴将变形后的O型圈压入零件内孔卡槽位置,O型圈通过自身的弹性伸展卡入零件槽口。最后松开把手47,按压模块4在弹簧销8和拉伸弹簧9的作用下自动上升回复。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直线导轨(2)、定位模块(3)和按压模块(4),所述的直线导轨(2)竖直安装在支架(1)上,所述的按压模块(4)包括第一滑块(41)、按压轴(42)和卡爪片(43),所述的按压轴(42)竖直固定在第一滑块(41)下方,至少三个卡爪片(43)分布在按压轴(42)的轴侧,卡爪片(43)的底端伸出按压轴(42)底端,所述的定位模块(3)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滑块(31)和锥度料座(32),所述的锥度料座(32)上设有锥形通孔(33),在锥形通孔(33)四周分布有卡爪通孔(34),卡爪通孔(34)的数量和卡爪片(43)数量相同,所述的锥形通孔(33)和按压轴(42)同心圆设置,所述的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31)均滑动连接直线导轨(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直线导轨(2)、定位模块(3)和按压模块(4),所述的直线导轨(2)竖直安装在支架(1)上,所述的按压模块(4)包括第一滑块(41)、按压轴(42)和卡爪片(43),所述的按压轴(42)竖直固定在第一滑块(41)下方,至少三个卡爪片(43)分布在按压轴(42)的轴侧,卡爪片(43)的底端伸出按压轴(42)底端,所述的定位模块(3)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滑块(31)和锥度料座(32),所述的锥度料座(32)上设有锥形通孔(33),在锥形通孔(33)四周分布有卡爪通孔(34),卡爪通孔(34)的数量和卡爪片(43)数量相同,所述的锥形通孔(33)和按压轴(42)同心圆设置,所述的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31)均滑动连接直线导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模块(4)还包括套筒(44)和套轴(45),套轴(45)设置在套筒(44)内,所述的按压轴(42)穿过套轴(45)和套筒(44)连接第一滑块(41),所述的套筒(44)连接第一滑块(41),套筒(44)内还设有压缩弹簧(46),该压缩弹簧(46)套在按压轴(42)外侧并且上端接触第一滑块(41),下端接触套轴(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橡胶O型圈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雷周倩
申请(专利权)人:元壤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