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93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轧辊制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包括辊轴(1)、辊套(2)、螺旋紧固件(3)、循环液旋转接头(4)、循环制冷机(5)循环泵(6)、辊轴螺旋管道(11)、辊轴螺纹(12)、陶瓷隔热层(21)循环液进液管(41)、循环液出液管(42)。本轧辊结构新颖,制造成本低,内冷效果好,不影响轧制品表面温度,适合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
本技术属于轧辊制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
技术介绍
利用轧辊轧制钢材时,由于轧制产生的热量会向轧辊内部传导,而轧辊内部的热量又无法冷却,导致轧辊长时间运转后,内部热量逐渐增加使轧辊的使用性能及寿命降低,轧辊容易断裂。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人们采用外冷却的方式,用冷却液喷淋轧辊的外表面,这种冷却方式虽然冷却了轧辊,但也给热的钢材造成了冷却,大大浪费了能源,而且冷却液的蒸发也给工作环境带来污染。另外的解决方法是在轧辊内部开孔,进行冷却液冷却,但是这种方法通常会造成整个轧辊内部到表面的降温,因此也会引起所轧制的钢材的温度下降,以致达不到轧制的温度要求,因此这一矛盾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具有降低轧辊内部温度,但是不影响轧制品温度下降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包括辊轴、辊套、螺旋紧固件、循环液旋转接头、循环制冷机循环泵、辊轴螺旋管道、辊轴螺纹、陶瓷隔热层循环液进液管、循环液出液管;所述辊轴中部套有辊套,辊套的内层为陶瓷隔热层,所述辊套两端有螺旋紧固件紧固,所述螺旋紧固件与所述辊轴通过其表面的辊轴螺纹啮合,所述辊轴两端具有循环液旋转接头,一端接着循环液进液管,另一端接着循环液出液管;所述循环液进液管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制冷机;所述循环制冷机的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液出液管。辊轴中开有螺旋管道,冷却液在其中流过,带走热量而辊套与辊轴之间具有隔热陶瓷层,能够防止热量大量传递给辊轴,另一方面辊轴温度的降低也不会传递到辊套进而传递给轧制品。进一步的,上述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所述辊套外层还覆盖有钛合金耐磨涂层。钛合金强度高、不易变形,耐蚀性好、耐热性高,耐磨性好。进一步的,上述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所述辊轴的辊轴螺纹之间的区域表面设计有纵向直线排列的梯形齿,与所述辊套的陶瓷隔热层啮合连接。使用梯形齿啮合,避免了焊接加固等步骤,结合紧密,拆装方便,更加节约人工成本。进一步的,上述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所述循环液为水。使用水为循环液,成本低,流动性好。进一步的,上述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所述辊轴为球墨铸铁材质。球墨铸铁成本低,屈服强度高,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进一步的,上述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所述辊套为高镍铬钼无限冷硬铸铁材质。高镍铬钼无限冷硬铸铁材质硬度高,热处理简单,不易变形。进一步的,上述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所述辊套的厚度为所述辊轴直径的二分之一。根据力学实验,发现本技术的辊套的厚度为所述辊轴直径的二分之一时,综合性能最好。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辊轴中开有螺旋管道,冷却液在其中流过,带走热量而辊套与辊轴之间具有隔热陶瓷层,能够防止热量大量传递给辊轴,另一方面辊轴温度的降低也不会传递到辊套进而传递给轧制品,因此不会引起所轧制的钢材的温度下降,满足轧制的需要,解决了这一对矛盾。2.使用钛合金作为工作层,强度高、不易变形,耐蚀性好、耐热性高,耐磨性好。3.使用可分离的辊轴和辊套的设计,并使用梯形齿啮合,使得结合紧密的同时又拆装方便,当辊套损坏或者老化之后,可以方便的替换,节约大量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正面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横截面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正面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横截面的示意图;其中:1轧辊、2辊套、3螺旋紧固件、4循环液旋转接头、5循环制冷机、6循环泵、7钛合金耐磨涂层、11辊轴螺旋管道、12辊轴螺纹、13梯形齿、21陶瓷隔热层、41循环液进液管、42循环液出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包括辊轴1、辊套2、螺旋紧固件3、循环液旋转接头4、循环制冷机5、循环泵6、辊轴螺旋管道11、辊轴螺纹12、陶瓷隔热层21、循环液进液管41、循环液出液管42;所述辊轴1中部套有辊套2,辊套2的内层为陶瓷隔热层21,所述辊套2两端有螺旋紧固件3紧固,所述螺旋紧固件3与所述辊轴1通过其表面的辊轴螺纹12啮合,所述辊轴1两端具有循环液旋转接头4,一端接着循环液进液管41,另一端接着循环液出液管42;所述循环液进液管41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制冷机5;所述循环制冷机5的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的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液出液管42。实施例2如图3-4所示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包括球墨铸铁材质的辊轴1、高镍铬钼无限冷硬铸铁材质的辊套2、螺旋紧固件3、循环液旋转接头4、循环制冷机5、循环泵6、钛合金耐磨涂层7、辊轴螺旋管道11、辊轴螺纹12、梯形齿13、陶瓷隔热层21、循环液进液管41、循环液出液管42;所述辊轴1中部套有辊套2,辊套2的内层为陶瓷隔热层21,特别的,所述辊套2外层还覆盖有钛合金耐磨涂层7;所述辊套2两端有螺旋紧固件3紧固,所述螺旋紧固件3与所述辊轴1通过其表面的辊轴螺纹12啮合;进一步的,所述辊轴1的辊轴螺纹12之间的区域表面设计有纵向直线排列的梯形齿13,与所述辊套2的陶瓷隔热层21啮合连接;所述辊轴1两端具有循环液旋转接头4,一端接着循环液进液管41,另一端接着循环液出液管42;所述循环液进液管41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制冷机5;所述循环制冷机5的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的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液出液管42;特别的,所述循环液为水;更进一步的,所述辊套2的厚度为所述辊轴1直径的二分之一。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及
技术实现思路
所做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于本技术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辊轴(1)、辊套(2)、螺旋紧固件(3)、循环液旋转接头(4)、循环制冷机(5)、循环泵(6)、辊轴螺旋管道(11)、辊轴螺纹(12)、陶瓷隔热层(21)循环液进液管(41)、循环液出液管(42);所述辊轴(1)中部套有辊套(2),辊套(2)的内层为陶瓷隔热层(21),所述辊套(2)两端由螺旋紧固件(3)紧固,所述螺旋紧固件(3)与所述辊轴(1)通过其表面的辊轴螺纹(12)啮合,所述辊轴(1)两端具有循环液旋转接头(4),一端接着循环液进液管(41),另一端接着循环液出液管(42);所述循环液进液管(41)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制冷机(5);所述循环制冷机(5)的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的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液出液管(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辊轴(1)、辊套(2)、螺旋紧固件(3)、循环液旋转接头(4)、循环制冷机(5)、循环泵(6)、辊轴螺旋管道(11)、辊轴螺纹(12)、陶瓷隔热层(21)循环液进液管(41)、循环液出液管(42);所述辊轴(1)中部套有辊套(2),辊套(2)的内层为陶瓷隔热层(21),所述辊套(2)两端由螺旋紧固件(3)紧固,所述螺旋紧固件(3)与所述辊轴(1)通过其表面的辊轴螺纹(12)啮合,所述辊轴(1)两端具有循环液旋转接头(4),一端接着循环液进液管(41),另一端接着循环液出液管(42);所述循环液进液管(41)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制冷机(5);所述循环制冷机(5)的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的另一端接着所述循环液出液管(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冷却效果的高硬度轧辊,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菁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五洲轧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