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594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包括辊道、辊道支架,所述辊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辊道通过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辊道支架上,所述辊道内部为空腔结构,辊道内腔右侧壁设有挡水环;所述第一转动轴轴心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挡水环侧面设有贯穿辊道内腔与第一安装槽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进水管;当轧钢从辊道经过时,辊道转动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有间断重合,辊道内的冷却水进行流动更换,进而对辊道进行降温,当轧钢未经过某些辊道时,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没有重合处于关闭状态,辊道内腔的冷切水不会进行流动降温;对辊道进行降温的同时较为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轧钢厂的辊道设备负责运送高温板坯,出炉板坯温度最高达1250℃,因此与其接触的辊道温升很快,必须对其进行冷却,才能保证其辊面的强度和轴承座的安全温度,如果不能进行进行的散热降温,轧钢轨道就会出现变形弯曲等现象,导致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现有的辊道大多在辊身下方设有喷淋冷却装置,但是这种喷淋冷却装置很容易因辊道停止转动后,辊身其中一部分直接接触高温轧件而受到局部不能冷却,造成变形卡阻或表面损坏的问题。例如申请号为“201821410580”的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专利,包括具有辊道,所述的辊道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螺旋状的导流叶片,所述的导流叶片的外侧套设辊套,所述的辊道两端中部分别开设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所述的进液管道连通进液口,所述的出液管道连通出液口,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在辊套内辊道侧壁上;所述的进液管道一端连接第一压力泵,所述的第一压力泵的一侧连接进液箱,所述的出液管道一端连接第二压力泵,所述的第二压力泵的一侧连接出液箱,本装置虽然结构简单,可以利用轧钢辊道自转离心力来促进冷却液的流动,冷却均匀快速,保证轧钢辊道均匀降温,提高其使用寿命;但该冷却方式需要对所有辊道进行降温,经过粗略的统计和分析,每块钢板轧制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期间轧机区域以外的辊道处于等待状态,处于等待的辊道约占辊道总数目的百分之七十,而辊道在等待状态下无需冷却,处于等待的辊道内的冷却水却一直处于开启状态,浪费了大量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r>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本装置当轧钢未经过某些辊道时,这些辊道内的冷却水处于关闭状态,不会进行进行流动降温,当轧钢从辊道经过时,辊道转动带动辊道内的冷却水流动,进而对辊道进行降温,本装置对辊道进行降温的同时较为节约水资源。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包括辊道、辊道支架,所述辊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辊道通过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辊道支架上;所述辊道内部为空腔结构,辊道内腔右侧壁设有挡水环;所述第一转动轴轴心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由第一转动轴端面延伸到挡水环内而未完全贯穿挡水环,所述挡水环侧面设有贯穿辊道内腔与第一安装槽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第一安装槽接触的位置封闭,进水管的管壁与第一进水口相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转动轴轴心设有贯穿第二转动轴端面与辊道内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辊道内腔沿辊道长度方向设有环形圆箍。优选的,所述辊道内腔沿辊道长度方向设有螺旋状的叶片。进一步,所述辊道均匀设置于辊道支架上,所述第一转动轴延伸出辊道支架外壁,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辊道支架下侧设有支撑角钢,支撑角钢下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水箱;所述进水管远离辊道一端通过第一分流管汇集,第一分流管通过进水总管与水箱连接,所述进水总管上设有水泵;所述出水管远离辊道的一侧通过第二分流管汇集,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设有出水总管。进一步,所述水箱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上键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第一齿轮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当轧钢从辊道经过时,辊道转动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有间断重合,辊道内的冷却水进行流动更换,进而对辊道进行降温,当轧钢未经过某些辊道时,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没有重合处于关闭状态,辊道内腔的冷切水不会进行流动降温;对辊道进行降温的同时较为节约水资源;2.辊道内腔设有螺旋状的叶片,增加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增加降温速度;3.第一转动轴上第一齿轮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带动主动辊道转动,可以根据轧钢型号的大小将其他辊道的第二齿轮与主动辊道转动的第二齿轮传动连接,可以实现自动运送功能,辅助辊道起支撑作用,平时不转动,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没有重合辊道内腔的冷切水不会进行流动降温,较为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辊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辊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辊道支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分流管、出水总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分流管、进水总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位置示意图。图7为挡水环、进水管使用示意图一。图8为挡水环、进水管使用示意图二。图9为圆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叶片机构示意图。图中:辊道1、辊道支架2、第一转动轴3、第二转动轴4、挡水环5、第一安装槽6、第一进水口7、进水管8、第二进水口9、安装孔10、出水管11、支撑角钢12、水箱13、第一分流管14、进水总管15、水泵16、第二分流管17、出水总管18、电机19、圆箍20、叶片21、底座22、驱动齿轮23、链条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辊道1、辊道支架2,所述辊道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轴3和第二转动轴4,辊道1通过第一转动轴3和第二转动轴4转动连接于辊道支架2上;所述辊道1内部为空腔结构,辊道1内腔右侧壁设有挡水环5;所述第一转动轴3轴心设有第一安装槽6,所述第一安装槽6由第一转动轴3端面延伸到挡水环5内而未完全贯穿挡水环5,所述挡水环5侧面设有贯穿辊道1内腔与第一安装槽6的第一进水口7;所述第一安装槽6内转动连接有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与第一安装槽6接触的位置端部封闭,进水管8的管壁与第一进水口7相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包括辊道、辊道支架,所述辊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辊道通过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辊道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内部为空腔结构,辊道内腔右侧壁设有挡水环;所述第一转动轴轴心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由第一转动轴端面延伸到挡水环内而未完全贯穿挡水环,所述挡水环侧面设有贯穿辊道内腔与第一安装槽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第一安装槽接触的位置封闭,进水管的管壁与第一进水口相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转动轴轴心设有贯穿第二转动轴端面与辊道内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出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包括辊道、辊道支架,所述辊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辊道通过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辊道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内部为空腔结构,辊道内腔右侧壁设有挡水环;所述第一转动轴轴心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由第一转动轴端面延伸到挡水环内而未完全贯穿挡水环,所述挡水环侧面设有贯穿辊道内腔与第一安装槽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第一安装槽接触的位置封闭,进水管的管壁与第一进水口相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转动轴轴心设有贯穿第二转动轴端面与辊道内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钢辊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内腔沿辊道长度方向设有环形圆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涛张欣磊邢荣旭王旭张泽奥李嘉伦曲云陈炳南李成杰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