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氨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745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驱氨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反应釜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钳,所述反应釜前表面固定连接有门板所述进汽管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盘管,且贯穿反应釜左侧,所述加热盘管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汽管,所述反应釜内腔顶部开设有放置层,所述放置层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通过设有的氨气检测仪,可以很好的实时监测反应釜内氨气的流量数值,如若超过,将信息通过导线传输至控制面板,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抽气泵,通过设置的抽气泵,可以很好的通过第一出气缓冲管与第二出气缓冲管将过量的氨气排泄出去,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氨塔釜
本技术涉及驱氨塔釜,属于化工设备

技术介绍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N3,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现有的装置,不能很好的检测其内腔的氨流量值,同时不能很好的对氨进行排解,降低了工作效率与工作的危险性,为此,提供驱氨塔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驱氨塔釜,可以很好的检测其内腔的氨流量值,同时可以很好的对氨进行排解,提高了工作效率与降低工作的危险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驱氨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反应釜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钳,所述反应釜前表面固定连接有门板,所述反应釜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汽管,所述进汽管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盘管,且贯穿反应釜左侧,所述加热盘管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汽管,所述反应釜内腔顶部开设有放置层,所述放置层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缓冲管,所述第一出气缓冲管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气缓冲管,所述抽气泵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气管,且所述抽气管底部贯穿放置层底部,所述放置层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工层,所述加工层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加工层左侧固定连接有氨气检测仪。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出气缓冲管底部阵列分布有出汽头,且所述第二出气缓冲管为“凹”形结构。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出气缓冲管呈对称固定连接于抽气泵前后两端,且所述出汽管贯穿反应釜前后两端。进一步而言,所述出汽管左侧贯穿反应釜右侧固定连接于加热盘管底部,且所述加热盘管套嵌连接于固定杆外壁。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钳呈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前后两端,且所述固定钳内壁周长与第二出气缓冲管外壁周长相匹配。进一步而言,所述控制面板一侧通过导线连接于抽气泵与氨气检测仪,且所述氨气检测仪、抽气泵与控制面板功能均相同。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驱氨塔釜,通过设有的氨气检测仪,可以很好的实时监测反应釜内氨气的流量数值,如若超过,将信息通过导线传输至控制面板,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抽气泵,通过设置的抽气泵,可以很好的通过第一出气缓冲管与第二出气缓冲管将过量的氨气排泄出去,通过设置的加热盘管,可以很好的在较大温度变化范围内保持稳定的低阻值,传热稳定性好,并且对温度突变及震动有良好抗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驱氨塔釜门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驱氨塔釜出气缓冲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驱氨塔釜放置层内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驱氨塔釜加工层内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反应釜;2、控制面板;3、连接杆;4、固定钳;5、门板;6、进汽管;7、加热盘管;8、出汽管;9、放置层;10、抽气泵;11、第一出气缓冲管;12、第二出气缓冲管;13、抽气管;14、加工层;15、固定杆;16、氨气检测仪;17、出汽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驱氨塔釜,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所述反应釜1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钳4,所述反应釜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门板5,所述反应釜1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汽管6,所述进汽管6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盘管7,且贯穿反应釜1左侧,所述加热盘管7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汽管8,所述反应釜1内腔顶部开设有放置层9,所述放置层9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10,所述抽气泵10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缓冲管11,所述第一出气缓冲管11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气缓冲管12,所述抽气泵10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气管13,且所述抽气管13底部贯穿放置层9底部,所述放置层9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工层14,所述加工层14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所述加工层14左侧固定连接有氨气检测仪1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气缓冲管12底部阵列分布有出汽头17,且所述第二出气缓冲管12为“凹”形结构,所述第一出气缓冲管11呈对称固定连接于抽气泵10前后两端,且所述出汽管8贯穿反应釜1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出气缓冲管11与第二出气缓冲管12可以很好的通过抽气泵10协作,将过量的氨气排泄出去。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汽管8左侧贯穿反应釜1右侧固定连接于加热盘管7底部,且所述加热盘管7套嵌连接于固定杆15外壁,所述固定钳4呈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前后两端,且所述固定钳4内壁周长与第二出气缓冲管12外壁周长相匹配,所述加热盘管7,可以很好的在较大温度变化范围内保持稳定的低阻值,传热稳定性好,并且对温度突变及震动有良好抗力。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面板2一侧通过导线连接于抽气泵10与氨气检测仪16,且所述氨气检测仪16、抽气泵10与控制面板2功能均相同,所述控制面板2通过导线控制此装置上的各个电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前,此装置上的各个电器均通过导线连接于外部电源,在使用时,将需要加工的原料通过门板5放置进反应釜1内腔,通过进汽管6向加热盘管7进行灌输加热,通过设置的氨气检测仪16,可以实时对反应釜1内腔包括的加工层14进行检测,如若加工层14内腔氨气数值过高,控制面板2(此为外部编程好的PLC控制器,为已知技术)通过导线控制抽气泵10,抽气泵10通过抽气管13抽取反应釜1内腔的氨气,通过第一出气缓冲管11与第二出气缓冲管12传输至出汽头17传出。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驱氨塔釜,包括反应釜(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所述反应釜(1)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钳(4),所述反应釜(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门板(5),所述反应釜(1)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汽管(6),所述进汽管(6)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盘管(7),且贯穿反应釜(1)左侧,所述加热盘管(7)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汽管(8),所述反应釜(1)内腔顶部开设有放置层(9),所述放置层(9)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10),所述抽气泵(10)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缓冲管(11),所述第一出气缓冲管(11)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气缓冲管(12),所述抽气泵(10)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气管(13),且所述抽气管(13)底部贯穿放置层(9)底部,所述放置层(9)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工层(14),所述加工层(14)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所述加工层(14)左侧固定连接有氨气检测仪(16)。/n

【技术特征摘要】
1.驱氨塔釜,包括反应釜(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所述反应釜(1)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钳(4),所述反应釜(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门板(5),所述反应釜(1)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汽管(6),所述进汽管(6)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盘管(7),且贯穿反应釜(1)左侧,所述加热盘管(7)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汽管(8),所述反应釜(1)内腔顶部开设有放置层(9),所述放置层(9)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10),所述抽气泵(10)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缓冲管(11),所述第一出气缓冲管(11)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气缓冲管(12),所述抽气泵(10)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气管(13),且所述抽气管(13)底部贯穿放置层(9)底部,所述放置层(9)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工层(14),所述加工层(14)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所述加工层(14)左侧固定连接有氨气检测仪(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辉杨柳沈银元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兄弟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