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131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盲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包括一级导盲杆和一级导盲杆上方的二级导盲杆,一级导盲杆为一根圆管,其管体的上端开设有一组安装孔,二级导盲杆为一根圆管,其管体的外径与一级导盲杆的内径相等,且其管体的顶端固定焊接有扶手杆,扶手杆为一根圆杆,二级导盲杆的管体中设置有安装管,安装管为一根圆管;通过将一级导盲杆的杆体设置成由内支撑层与外发电层构成,通过外发电层的太阳能发电板对导盲装置进行太阳能充电,从而避免了盲人外行时导盲装置突然没电所带来的不便,而且避免了盲人给导盲装置充电的不便,且利用太阳能充电非常的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
本技术涉及导盲装置相关
,具体为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生活中,尤其是在一些特殊人群领域,比如盲人、老年人在行走引导方面存在许多困难。目前,盲人出行主要依靠导盲杖和导盲犬的帮助,导盲犬需要长时间训练,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盲人进行饲养也非常麻烦,而普通导盲杖的使用效果也并不好,现如今,科技的发展使得盲人得以使用各种电子类导盲杖,导盲杖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的趋向人性化。但市面上的电子导盲杖都是通过采用充电电池来供电,很容易出现没电等情况,而且盲人自身也很难去了解导盲杖的电力使用情况,会给盲人造成困扰,同时盲人在给导盲杖充电也不太方便,很容易造成人为灾害,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包括一级导盲杆和一级导盲杆上方的二级导盲杆,所述一级导盲杆为一根圆管,其管体的上端开设有一组安装孔,所述二级导盲杆为一根圆管,其管体的外径与一级导盲杆的内径相等,且其管体的顶端固定焊接有扶手杆,所述扶手杆为一根圆杆,所述二级导盲杆的管体中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为一根圆管。优选的,所述一级导盲杆的管壁由内支撑层和外发电层构成,所述内支撑层为圆管结构,所述外发电层为一根管状太阳能发电板,且其外径与内支撑层的管体内径相等,且两者之间通过胶连接,且太阳能发电板与安装管中的蓄电池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二级导盲杆的底端开设有一组圆孔,其孔体与一级导盲杆上的安装孔大小相吻合,且其孔体位置的管壁上固定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末端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为一截短圆柱,其直径与孔体直径相等,且其柱体嵌入设置在安装孔与二级导盲杆上的圆孔中。优选的,所述安装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位弹簧,其下端固定安装有下位弹簧,所述上位弹簧的上端连接有上位固定板,所述上位固定板固定焊接在安装管的上端,所述下位弹簧的下端连接有下位固定板,所述下位固定板固定焊接在安装管的下端。优选的,所述安装管中设置有蓄电池、HC-SR04超声波探头、ISD1820语音模块、喇叭、BELL蜂鸣器、单片机等结构,且各单元之间通过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导盲装置设置成一级导盲杆与二级导盲杆两个部分构成,从而让导盲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卡块按下,并将二级导盲杆收缩进一级导盲杆的管体内,从而避免其占用过多的空间;2.并通过将一级导盲杆的杆体设置成由内支撑层与外发电层构成,通过外发电层的太阳能发电板对导盲装置进行太阳能充电,从而避免了盲人外行时导盲装置突然没电所带来的不便,而且避免了盲人给导盲装置充电的不便,且利用太阳能充电非常的绿色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级导盲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复位弹簧与卡块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二级导盲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安装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二级导盲杆正视图;图7为图6中沿A-A线处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一级导盲杆1、二级导盲杆2、内支撑层3、外发电层4、安装孔5、扶手杆6、安装板7、复位弹簧8、卡块9、安装管10、上位弹簧11、下位弹簧12、上位固定板13、下位固定板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包括一级导盲杆1和一级导盲杆1上方的二级导盲杆2,一级导盲杆1为一根圆管,其管体的上端开设有一组安装孔5,二级导盲杆2为一根圆管,其管体的外径与一级导盲杆1的内径相等,且其管体的顶端固定焊接有扶手杆6,扶手杆6为一根圆杆,二级导盲杆2的管体中设置有安装管10,安装管10为一根圆管。进一步地,一级导盲杆1的管壁由内支撑层3和外发电层4构成,内支撑层3为圆管结构,外发电层4为一根管状太阳能发电板,且其外径与内支撑层3的管体内径相等,且两者之间通过胶连接,且太阳能发电板与安装管中的蓄电池电连接,通过将一级导盲杆的杆体设置成由内支撑层与外发电层构成,通过外发电层4的太阳能发电板对导盲装置进行太阳能充电,从而避免了盲人外行时导盲装置突然没电所带来的不便,而且避免了盲人给导盲装置充电的不便,且利用太阳能充电非常的绿色环保;进一步地,二级导盲杆2的底端开设有一组圆孔,其孔体与一级导盲杆1上的安装孔5大小相吻合,且其孔体位置的管壁上固定焊接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两侧均安装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的末端安装有卡块9,卡块9为一截短圆柱,其直径与孔体直径相等,且其柱体嵌入设置在安装孔5与二级导盲杆2上的圆孔中,通过将导盲装置设置成一级导盲,1与二级导盲杆2两个部分构成,从而让导盲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卡块9按下,并将二级导盲杆2收缩进一级导盲杆1的管体内,从而避免其占用过多的空间;进一步地,安装管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位弹簧11,其下端固定安装有下位弹簧12,上位弹簧11的上端连接有上位固定板13,上位固定板13固定焊接在安装管10的上端,下位弹簧12的下端连接有下位固定板14,下位固定板14固定焊接在安装管10的下端,装置中的上位弹簧11与下位弹簧12会对安装管10中的电性元件进行保护,从而避免盲人在使用导盲杖与地面接触碰撞时产生的震动会损伤其内部的电性元件;进一步地,安装管10中设置有蓄电池、HC-SR04超声波探头、ISD1820语音模块、喇叭、BELL蜂鸣器、单片机等结构,且各单元之间通过电连接。工作原理: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先通过扶手杆6将二级导盲杆2从一级导盲杆1的管体中抽出,然后通过开启开关,便可以使用,使用者在使用时,通过手持扶手杆6,并利用杆体不停的在地面上接触移动,导盲装置会根据其内部的超声波探头对周围的障碍物进行检测,并通过单片机收集处理这写信息,然后再通过语音模块与喇叭反馈给使用者,而且使用者在白天出行时,一级导盲杆1上的太阳能发电板会吸收太阳能进行发电,并将所产生的电能输送到蓄电池中进行存储,从而避免了盲人对装置进行充电的不便,而且装置中的上位弹簧11与下位弹簧12会对安装管10中的电性元件进行保护,从而避免盲人在使用导盲杖与地面接触碰撞时产生的震动会损伤其内部的电性元件,当装置不使用时,使用者只需将卡块9按下,并将二级导盲杆2收入一级导盲杆1的腔体中即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包括一级导盲杆(1)和一级导盲杆(1)上方的二级导盲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导盲杆(1)为一根圆管,其管体的上端开设有一组安装孔(5),所述二级导盲杆(2)为一根圆管,其管体的外径与一级导盲杆(1)的内径相等,且其管体的顶端固定焊接有扶手杆(6),所述扶手杆(6)为一根圆杆,所述二级导盲杆(2)的管体中设置有安装管(10),所述安装管(10)为一根圆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包括一级导盲杆(1)和一级导盲杆(1)上方的二级导盲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导盲杆(1)为一根圆管,其管体的上端开设有一组安装孔(5),所述二级导盲杆(2)为一根圆管,其管体的外径与一级导盲杆(1)的内径相等,且其管体的顶端固定焊接有扶手杆(6),所述扶手杆(6)为一根圆杆,所述二级导盲杆(2)的管体中设置有安装管(10),所述安装管(10)为一根圆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导盲杆(1)的管壁由内支撑层(3)和外发电层(4)构成,所述内支撑层(3)为圆管结构,所述外发电层(4)为一根管状太阳能发电板,且其外径与内支撑层(3)的管体内径相等,且两者之间通过胶连接,且太阳能发电板与安装管中的蓄电池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智能导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导盲杆(2)的底端开设有一组圆孔,其孔体与一级导盲杆(1)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秋贺瑛颜敏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