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通风、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92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内通风、降温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侧开设有进风通道,所述固定件一侧开设有两个出风通道,所述固定件底部固定安装有过滤器,所述固定件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U形固定杆,相邻两个所述U形固定杆外侧套设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板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框,所述固定件顶面活动安装有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穿过限位框内,所述转动杆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固定件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带动转动杆运动的控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车内进行快速通风散热,无需消耗车内能源并且可以控制进风量,并在停车时关闭通风,防止车内进灰进雨。防止车内进灰进雨。防止车内进灰进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内通风、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用通风装置
,具体为一种车内通风、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交车,指通常情况下循固定路线,有专属路号,承载旅客出行的专用机动车辆。
[0003]公交车内载客量较多时,即使室外温度不高,车内温度也会上升,使得车内乘客感到闷热不适,但是目前考虑到乘客安全问题,许多公交车窗户较少,进风量非常有限,而且窗边位置的风量较大也会对乘客造成不适,且如果此时打开车内空调外循环的话,会消耗较多能源,不利于节省资源,如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10634845.0,公布日为2022.09.02,其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HVAC的新风结构,具体公开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为第一内循环进风口,另一端为外循环进风口,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内循环进风口,所述第一内循环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内循环进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可对所述外循进风口和第二内循环进风口启闭。本专利技术的新风结构通过双内循环进风口的设计,可增大内循环进风量,降低风阻,避免因进风小而导致的空调制冷效果不佳及噪音大的问题。在外循环时还可通过第一风门适当开启第一内循环进风口的角度,达到主动内气补偿,这样既满足除雾需求,同时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降温的效果,但是该结构需要通过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分别对外循环进风口以及第一内循环进风口进行控制,外循环风量控制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通风、降温装置,能通过一个控制装置实现对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调节进行控制,结构简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内通风、降温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侧开设有进风通道,所述固定件一侧开设有两个出风通道,所述固定件底部固定安装有过滤器,所述固定件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U形固定杆,相邻两个所述U形固定杆外侧套设有用于遮挡进风通道的进风口以及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框,所述固定件顶面活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穿过限位框且第一限位杆的末端在限位框内滑动设置且第一限位杆移动带动防护结构在U形固定杆上移动,所述转动杆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固定件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带动转动杆运动的控制结构。
[0006]以上设置,该车内通风、降温装置,公交车行进过程中,外部空气新鲜通过进风通道进入车内,并通过过滤筐对外部空气内的杂质进行过滤,车内空气受到挤压,从出风通道排出,完成了通风的工作,车内载客量较多时,通风能够起到降低车内温度的效果,完成了降温的工作,通过控制结构控制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时带动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在限位框内滑动,当两个转动杆位于进风口一侧的张开移动时,转动杆上第一限位杆滑动到限位框滑动时带动第一限位杆的末端在限位框内移动,从而使得防护结构打开进风口,
而由于两个转动杆位于出风口一侧的会进行靠近移动,从而使得防护结构能关闭出风口,从而通过一个控制结构即可实现进风口和出风口同时调节,结构简单,且可以使得进风口打开一部分时,出风口也打开一部分,从而使得通风装置通风效果好。
[0007]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一侧均朝向车内,所述进风通道一侧朝向车辆行进方向。
[0008]以上设置,能使得风能通过进风通道有效地进入到车内。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器具体为过滤筐,所述过滤筐将进风通道朝向车内的一侧罩住。
[0010]以上设置,通过设置过滤筐使得对进入到车内的外部空气进行过滤,确保进入到车内空气质量。
[0011]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套设在相邻两个U形固定杆外侧的两个L形挡板,所述L形挡板可沿着U形固定杆设置方向滑动。
[0012]以上设置, L形挡板挡住部分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时,能够控制通风速度,L形挡板将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一侧完全挡住时,能够防止在停车或者雨天行驶时车外雨水以及空气中杂质进入车内,保证车内乘坐环境干净整洁,从而提升乘客乘坐体验。
[0013]优选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件表面的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穿过第二限位杆内。
[0014]以上设置,通过打开限位槽的开关,能够控制电动推杆运动,电动推杆穿过第二限位杆因而能够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第一限位杆运动,从而控制限位框的位置,进而改变L形挡板的位置,结构简单且可靠。
[0015]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呈圆柱形。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过滤筐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进风通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出风通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限位杆与限位槽的俯视图。
[0022]图7为图6中A

A剖视图。
[0023]图中:1、固定件;2、进风通道;3、出风通道;4、过滤筐;5、U形固定杆;6、L形挡板;7、限位框;8、转动杆;9、第一限位杆;10、限位槽;11、固定块;12、电动推杆;13、第二限位杆,71、限位槽,91、限位杆;10、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照图1

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车内通风、降温装置,包括固定件1,固定件1一侧开设有进风通道2,固定件1一侧开设有两个出风通道3,固定件1底部固定安装有过滤器,固定件1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U形固定杆5,相邻两个U形固定杆5外侧套设有防护结构,防护结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框7,固定件1顶面活动安装有两个转动杆8,转动杆8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杆9,第一限位杆9穿过限位框7且第一限位杆9的末端在限位框7内滑动设置且第一限位杆9移动带动防护结构在U形固定杆5上移动,转动杆8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杆13,固定件1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带动转动杆8运动的控制结构。
[0027]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空气新鲜通过进风通道2进入车内,车内空气受到挤压,从出风通道3排出,完成了通风的工作,车内载客量较多时,通风能够起到降低车内温度的效果,通过控制结构能够控制转动杆8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限位杆9带动限位框7运动,并使得防护结构在U形固定杆5外侧滑动,方便于调节通风速度以及在停车或者雨天挡住进风通道2和出风通道3,防止车外雨水和灰尘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通风、降温装置,包括固定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一侧开设有进风通道(2),所述固定件(1)一侧开设有两个出风通道(3),所述固定件(1)底部固定安装有过滤器,所述固定件(1)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U形固定杆(5),相邻两个所述U形固定杆(5)外侧套设有用于遮挡进风通道(2)的进风口以及出风通道(3)的出风口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框(7),所述固定件(1)顶面活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杆(9),所述第一限位杆(9)穿过限位框(7)且第一限位杆(9)的末端在限位框(7)内滑动设置且第一限位杆(9)移动带动防护结构在U形固定杆(5)上移动,所述转动杆(8)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杆(13),所述固定件(1)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带动转动杆(8)运动的控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宏明李泉王建平唐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