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42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停放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以解决现有旋转型车库旋转时,载车架难以始终保持水平和平稳状态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停放设备,包括主框架、动力旋转系统、载车架和导向机构;动力旋转系统包括旋转装置和驱动装置,旋转装置安装在主框架内;载车架安装在旋转装置上;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载车架上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顶部导向轮以及设置在主框架上的导轨;导轨为分段式,包括下方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以及上方的上部导轨;第一导轨与第一导向轮配合,第二导轨与第二导向轮配合,上部导轨与顶部导向轮配合,旋转装置旋转时,载车架上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停放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绿色出行理念的提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等两轮车成为大多数人出行方式的交通工具,因此近年来很多城市中两轮车的保有量急剧上升。但由于缺少固定的停放场所,两轮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有些已经严重阻碍了道路交通,使公交车等机动车辆无法行驶。一些旋转型的立体车库可用于停放两轮车,解决乱停乱放的问题,但在旋转时,载车架难以始终保持水平和平稳状态,可能出现摆动,尤其当载车架上停放的两轮车数量较大时,载车架的摆动很可能使两轮车车体倾倒,甚至从载车架上坠落,从而造成财产损失及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旋转型车库旋转时,载车架难以始终保持水平和平稳状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主框架、动力旋转系统、载车架和导向机构;所述动力旋转系统包括旋转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装置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安装在所述主框架内;所述载车架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上;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载车架底部两端的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设置于载车架顶部的顶部导向轮以及设置主框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为分段式,包括分别设置在主框架上方和下方的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所述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下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存在间距;所述下部导轨包括设置于主框架下方两侧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第一导向轮配合,第二导轨与第二导向轮配合,上部导轨与顶部导向轮配合,旋转装置旋转时,载车架上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主框架的对应两侧;所述驱动转盘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所述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且位于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下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和链轮传动机构,所述减速电机通过所述链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旋转装置旋转。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架为多个,每个所述载车架均包括停车台、设置在所述停车台上的支架和车板轴,所述支架成一列间隔设置多个,支架的顶端通过所述车板轴连接,底端与所述停车台固连;所述车板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上,且车板轴平行于所述转轴;多个载车架的车板轴环绕所述转轴均匀分布。进一步地,为了使导向机构的导向性更好,所述顶部导向轮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车板轴两侧的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所述上部导轨包括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与第三导向轮配合,第四导轨与第四导向轮配合;所述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靠近一侧的截面为L型,以防止旋转时第三导向轮碰撞第四导轨,或者第四导向轮碰撞第三导轨。进一步地,设旋转装置的旋转中心为第一旋转中心,转轴的中心为第二旋转中心;所述下部导轨的模型由下式确定:其中,xθ1:下部导轨的x轴坐标值;yθ1:下部导轨的y轴坐标值;θ1:载车架进入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时,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R: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L1: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之间的距离,单位:mm;α1:第二旋转中心和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所述上部导轨的模型由下式确定:其中,xθ2:上部导轨的x轴坐标值;yθ2:上部导轨的y轴坐标值;θ2:载车架进入上部导轨后,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R: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L2:载车架顶部导向轮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α2:载车架顶部导向轮与第二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进一步地,所述链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级传动机构和第二级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一级主动链轮和与所述一级主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的一级从动链轮,所述第二级传动机构包括二级主动链轮和与所述二级主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的二级从动链轮;所述一级主动链轮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一级从动链轮和二级主动链轮同轴连接,所述二级从动链轮与所述驱动转盘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为了使上述链条传动机构传动更平稳,所述二级主动链轮和二级从动链轮之间的链条外侧分别设有两个涨紧链轮,所述涨紧链轮通过链轮轴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等边三角形,分别以基座的三条边的中间段为底边、沿基座的中心向外延伸设置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框架,所述三个三角形框架的顶角与所述基座的角共圆;所述载车架为6个,载车架的车板轴两端分别固定在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对应的三角顶点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引坡板,所述载车架的停车台旋转至停放设备的出入口时,停车台的入车端与引坡板相适配,为车辆进入停车位起过渡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停车板和引坡板上均设置有防滑带,在雨雪天气人或车辆带入水时,防滑带可起到防滑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停放设备可实现集中规范停放两轮车,有效解决车辆存放杂乱无章的问题。(2)旋转装置转动时,导向机构可使多个载物架的停车台保持始终水平和平稳状态,避免车辆倾倒或者坠落。(3)本专利技术设置多个载车架,载车架上可停放车辆多,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从而节约土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停放设备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停放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实施例中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实施例中动力旋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实施例中载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实施例中导向机构的导向示意图;图7为图6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8为图6中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即将脱离第三导轨而第四导向轮开始进入第四导轨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局部B的放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导向轮沿第一导轨运动的状态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导向轮即将脱离第一导轨而第二导向轮开始进入第二导轨的状态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导向轮沿第二导轨运动的状态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导向轮即将脱离第二导轨而第三导向轮开始进入第三导轨的状态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导向轮即将脱离第三导轨而第四导向轮开始进入第四导轨的状态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导向轮即将脱离第四导轨而第一导向轮开始进入第一导轨的状态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增加充电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载车架沿下部导轨运动时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载车架沿上部导轨运动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主框架,10-外框架侧梁、11-第一立柱、12-第一连接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动力旋转系统、载车架(2)和导向机构(4);/n所述动力旋转系统包括旋转装置(3)和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装置(3)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旋转装置(3)安装在所述主框架(1)内;所述载车架(2)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3)上;/n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设置于载车架(2)底部两端的第一导向轮(44)和第二导向轮(45)、设置于载车架(2)顶部的顶部导向轮以及设置于主框架(1)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为分段式,包括分别设置在主框架上方和下方的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所述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下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存在间距;所述下部导轨包括设置于主框架下方两侧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导轨(40)和第二导轨(41);所述第一导轨(40)与第一导向轮(44)配合,第二导轨(41)与第二导向轮(45)配合,上部导轨与顶部导向轮配合,旋转装置(3)旋转时,载车架(2)上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动力旋转系统、载车架(2)和导向机构(4);
所述动力旋转系统包括旋转装置(3)和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装置(3)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旋转装置(3)安装在所述主框架(1)内;所述载车架(2)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3)上;
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设置于载车架(2)底部两端的第一导向轮(44)和第二导向轮(45)、设置于载车架(2)顶部的顶部导向轮以及设置于主框架(1)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为分段式,包括分别设置在主框架上方和下方的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所述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下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存在间距;所述下部导轨包括设置于主框架下方两侧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导轨(40)和第二导轨(41);所述第一导轨(40)与第一导向轮(44)配合,第二导轨(41)与第二导向轮(45)配合,上部导轨与顶部导向轮配合,旋转装置(3)旋转时,载车架(2)上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3)包括转轴(32)、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驱动转盘(30)和从动转盘(31),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主框架(1)的对应两侧;
所述驱动转盘(30)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所述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且位于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下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39)和链轮传动机构,所述减速电机(39)通过所述链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旋转装置(3)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架(2)为多个,每个所述载车架均包括停车台(21)、设置在所述停车台上的支架(22)和车板轴(20),所述支架(22)成一列间隔设置多个,支架(22)的顶端通过所述车板轴(20)连接,底端与所述停车台(21)固连;所述车板轴(2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驱动转盘(30)和从动转盘(31)上,且车板轴(20)平行于所述转轴(32);多个载车架(2)的车板轴(20)环绕所述转轴(32)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导向轮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车板轴(20)两侧的第三导向轮(46)和第四导向轮(47);
所述上部导轨包括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三导轨(42)和第四导轨(43);所述第三导轨(42)与第三导向轮(46)配合,第四导轨(43)与第四导向轮(47)配合;所述第三导轨(42)和第四导轨(43)靠近一侧的截面为L型。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旋转装置(3)的旋转中心为第一旋转中心,转轴(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生健支涛涛李晶许浪涛许明金杨茂华任维安乔冠楠刘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隆翔云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