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25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抗肿瘤多肽p46(人源p53蛋白的361‑382片段)的羧基端通过连接肽与RGDR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连接,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得到p46‑RGDR。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肽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癌和肺癌的肿瘤增长。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肿瘤靶向性多肽与p46原型肽相比,能够显著的富集到肿瘤组织部位,具有靶向治疗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制药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
技术介绍
p53是由人类TP53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43.7KDa的蛋白质。p53蛋白作为一种转录因子,通过序列特异性方式结合其靶基因的启动子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表达,由此激活多种细胞内生物学效应。在细胞应激情况下,DNA发生损伤,p53蛋白通过磷酸化、甲基化和乙酰化等方式活化,活化后的p53稳定于细胞核内,调节参与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DNA修复等基因的表达,对于肿瘤抑制具有重要意义。TP53是所有癌症类型中突变最频繁的基因,TP53突变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并且导致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等癌症疗法产生抵抗以及不良预后。G.Selivanova等研究表明来源于p53C-端结构域的合成多肽p46(peptide46,GSRAHSSHLKSKKGQSTSRHKK)可以恢复突变型p53蛋白的肿瘤生长抑制功能,从而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p46,即人源p53蛋白的361-382片段,是一种富含赖氨酸的22肽,相应于p53的单链DNA末端结合位点。在体外,p46能活化野生型p53的DNA结合作用,并且可以恢复活细胞内一些突变型p53蛋白的转录反式激活功能,诱导表达p53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αv整合素及NRP-1特异性结合的具有肿瘤靶向性和细胞穿透性的抗肿瘤多肽。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将活性蛋白和RGDR在C-端进行连接,构建一种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p46-RGDR,具体为活性蛋白通过连接肽与RGDR(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连接;所述的活性蛋白为p46或与p46具有85%-99%同一性且具抗肿瘤活性的多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活性蛋白为p46或与p46具有90%-99%同一性且具抗肿瘤活性的多肽;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活性蛋白为p46或与p46具有95%-99%或者具体为具有99%同一性且具抗肿瘤活性的多肽。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连接肽为1~50个富含Gly和/或Ala和/或Ser氨基酸残基的柔性肽;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肽为1~10个富含Gly和/或Ala和/或Ser氨基酸残基的柔性肽;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肽为1~10个富含Gly氨基酸残基的柔性肽。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所述抗肿瘤多肽p46-RGDR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或与SEQ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具有85%-99%同一性的多肽;或者与SEQ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具有90%-99%同一性的多肽;或者与SEQ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具有95%-99%或者更具体的具有99%同一性的多肽。本专利技术的肿瘤靶向多肽p46-RGDR,p46的羧基端通过连接肽与RGDR序列相连,可以通过常规的固相合成法进行合成,当其具体为SEQIDNo:1所示的多肽时,分子量为3145.45道尔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肿瘤多肽p46-RGDR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的抗肿瘤多肽p46-RGDR或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肿瘤是高表达整合素受体αvβ3、αvβ5和/或神经纤毛蛋白受体的实体瘤,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但不限于乳腺癌、肺癌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多肽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2.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肿瘤靶向性多肽与p46原型肽相比,能够显著的富集到肿瘤组织部位,具有靶向治疗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p46原型肽、本专利技术多肽体内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生长。图2为p46-3、本专利技术多肽体内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生长。图3为p46原型肽、本专利技术多肽体内抑制LLC小鼠肺癌细胞的生长。图4为荧光肽的体内分布情况。图5为本专利技术多肽的纯度测定。图6为本专利技术多肽的分子量测定。图7为p46原型肽的纯度测定。图8为p46原型肽的分子量测定。图9为多肽p46-3的纯度测定。图10为多肽p46-3的分子量测定。图11为FITC-p46原型肽的纯度测定。图12为FITC-p46原型肽的分子量测定。图13为FITC-p46-RGDR的纯度测定。图14为FITC-p46-RGDR的分子量测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为了比较本专利技术多肽的实际效果,本专利技术同时合成了p46原型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也合成了多肽p46-3作为对比,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p46-3含有p46原型肽的全部氨基酸序列,且在其C-端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多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其合成方法为固相合成法,以wang树脂为载体,采用Fmoc保护策略,20%哌啶的DMF溶液为脱保护试剂,HOBT/HBTU/DIEA为缩合体系,进行偶联反应,重复脱保护、洗涤、偶联、洗涤、脱保护等常规操作,直至所有的氨基酸依次全部偶联成功。选择TFA/苯酚/苯甲硫醚/乙二硫醇/水作为切割试剂,将多肽从树脂上切割下来。合成的多肽粗品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如图5所示,目标肽段的纯度可达97%;对纯化产物进行质谱表征,如图6所示,ESI-MS鉴定结果与目标多肽的理论相对分子量一致,表示成功合成本专利技术多肽。采用同样的方法,合成SEQIDNo:2所示的p46原型肽和SEQIDNo:3所示的多肽p46-3。p46原型肽的纯度鉴定结果如图7所示,质谱鉴定结果如图8所示。多肽p46-3的纯度鉴定结果如图9所示,质谱鉴定结果如图10所示。此外,采用同样的方法,合成了5-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多肽:FITC-p46和FITC-p46-RGDR。FITC-p46原型肽的纯度鉴定结果如图11所示,质谱鉴定结果如图12所示。FITC-p46-RGDR的纯度鉴定结果如图13所示,质谱鉴定结果如图14所示。实施例21.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137℃水浴条件下快速复苏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然后转移至含有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置于细胞培养箱中于37℃,5%CO2条件下进行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期时,进行传代,获得足够的细胞数量;培养的4T1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1000rpm离心5min,PBS清洗三次,用无血清培养基重悬细胞,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稀释成1×106个/ml细胞悬液。以0.1ml接种于4-5周龄Balb/c小鼠左前肢腋下。待肿瘤平均体积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p46-RGDR,其特征在于活性蛋白通过连接肽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连接;所述的活性蛋白为p46或与p46具有85%-99%同一性且具抗肿瘤活性的多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p46-RGDR,其特征在于活性蛋白通过连接肽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连接;所述的活性蛋白为p46或与p46具有85%-99%同一性且具抗肿瘤活性的多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p46-RGDR,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蛋白为p46或与p46具有90%-99%同一性且具抗肿瘤活性的多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p46-RGDR,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蛋白为p46或与p46具有95%-99%或者具体为具有99%同一性且具抗肿瘤活性的多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p46-RGDR,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肽为1~50个富含Gly和/或Ala和/或Ser氨基酸残基的柔性肽;优选的,所述的连接肽为1~10个富含Gly和/或Ala和/或Ser氨基酸残基的柔性肽;更优选的,所述的连接肽为1~10个富含Gly氨基酸残基的柔性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靶向穿膜性的抗肿瘤多肽p46-RGDR,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多肽p46-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兴珍许曹莹杨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