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解质等离子加工的流道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0017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解质等离子加工的流道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通过在载物台上固定驱动滑台,在驱动滑台的一端固定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将待加工内流道细管设置于驱动滑台滑动直线上,使电极能够伸入待加工内流道细管内,形成待加工内流道细管与电极能够相对移动的抛光装置,电极不需要卡具进行固定,结构简单,利用电极表面两段间隔设置的绝缘层之间的电极部分与待加工内流道细管形成抛光通道环境,通过电极局部抛光,利用抛光液为待加工内流道细管提供冷却液同时提供抛光通路,可以实现不同长度内流到的抛光,将电极放置于待加工内流道细管内部,只有待加工内流道细管内表面参与反应,待加工内流道细管外表面与抛光液不接触,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解质等离子加工的流道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离子抛光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解质等离子加工的流道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
技术介绍
电解质等离子抛光设备是将被加工零件作为阳极沉入抛光液中,通过汽液等离子发生技术在零件表面形成等离子态气体层,在零件的微观和宏观凸起处发生尖端放电,从而大幅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是一种新型、绿色的抛光技术。此项技术可应用于机器制造业、仪表制造业、航空工业、造船业、化学、食品工业和生产医学用途的指定产品。在机械加工领域内,内孔加工占据了整个加工的三分之一左右,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内,对内流道的加工需求更高也更迫切。而传统的抛光方法很难对小尺寸、长径比大的内流道进行抛光。根据CN102828186A量产用电解质等离子抛光机可知,目前解决了等离子抛光的部分问题,并未解决内流道抛光问题。而目前,电解质等离子加工技术对内孔抛光也有少量研究,据申请号CN107557853A名称为《小孔抛光装置及加工方法》和CN107779943A《一种金属内孔等离子抛光装置及其加工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利用电解质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解质等离子加工的流道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台(1)和抛光液驱动源(4),载物台(1)上固定有驱动滑台(2),驱动滑台(2)能够在载物台(1)上直线滑动,驱动滑台(2)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3),待加工内流道细管(5)设置于驱动滑台(2)滑动直线上,电极(3)能够伸入待加工内流道细管(5)内,电极(3)表面设有两段间隔设置的绝缘层,其中一段绝缘层覆盖延伸至电极(3)端部,抛光液驱动源(4)能够为待加工内流道细管(5)提供冷却液,驱动滑台(2)的滑动直线上设有用于夹持固定待加工内流道细管(5)的固定座(6),待加工内流道细管(5)连接电源正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解质等离子加工的流道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台(1)和抛光液驱动源(4),载物台(1)上固定有驱动滑台(2),驱动滑台(2)能够在载物台(1)上直线滑动,驱动滑台(2)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3),待加工内流道细管(5)设置于驱动滑台(2)滑动直线上,电极(3)能够伸入待加工内流道细管(5)内,电极(3)表面设有两段间隔设置的绝缘层,其中一段绝缘层覆盖延伸至电极(3)端部,抛光液驱动源(4)能够为待加工内流道细管(5)提供冷却液,驱动滑台(2)的滑动直线上设有用于夹持固定待加工内流道细管(5)的固定座(6),待加工内流道细管(5)连接电源正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解质等离子加工的流道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滑台(2)通过丝杠驱动装置驱动,丝杠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7)以及设置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丝杠(8),驱动滑台(2)上与丝杠(8)配合滑动的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解质等离子加工的流道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载物台(1)上设置有滑道,驱动滑台(2)在滑道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解质等离子加工的流道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丝杠(8)的端部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座(9)上,轴承座(9)上端设有导向槽,电极(3)设置于导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解质等离子加工的流道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抛光液驱动源(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季王力赵纪元孔降宇刘越盟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