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连接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31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连接组件及车辆。车辆包括A柱和前轮罩上边梁,A柱具有外板,前门铰链加强板具有本体和自本体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本体用于连接于外板,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外板中与前轮罩上边梁搭接的位置处。连接组件包括A柱、前轮罩上边梁、流水槽板和前门铰链加强板。车辆包括连接组件。第一连接部的设置使得前门铰链加强板不再是单板,使得前门铰链加强板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另外,该前门铰链加强板能够增加外板与前轮罩上边梁搭接位置处的强度,进而有利于降低外板受到碰撞后的变形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连接组件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连接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如图1-3所示,A柱20′通常包括外板201′、内板上板202′、内板下板203′,外板201′、内板上板202′和内板下板203′之间围成一空腔,前门铰链加强板10′位于该空腔内并连接到外板201′上。A柱20′的外板201′上还搭接有前轮罩上边梁30′,内板上板202′中远离外板201′的一侧还连接有流水槽板40′。现有技术中,车辆中的这部分结构至少存在以下不足:(1)前门铰链加强板10′为单板,为普通的板状结构,强度和刚度均较差;(2)前轮罩上边梁30′在与外板201′的搭接处,仅为单板,车辆受到碰撞时,外板的变形量较大;(3)流水槽板40′与内板上板202′连接的位置处,结构较弱,强度较低。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前门铰链加强板具有强度较低的缺陷,A柱的外板具有易变形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前门铰链加强板的强度较低以及A柱的外板的变形量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连接组件及车辆。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所述车辆包括A柱和前轮罩上边梁,所述A柱具有外板,其特点在于,所述前门铰链加强板具有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本体用于连接于所述外板,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外板中与所述前轮罩上边梁搭接的位置处。在本方案中,前门铰链加强板上增设了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连接到外板中与前轮罩上边梁搭接的位置处,第一连接部的设置使得前门铰链加强板不再是单板,使得前门铰链加强板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另外,该前门铰链加强板能够增加外板与前轮罩上边梁搭接位置处的强度,进而有利于降低外板受到碰撞后的变形量。优选地,所述本体具有首尾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的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板中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于所述外板;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中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设置,既有利于增加前门铰链加强板的强度和刚度,又便于实现前门铰链加强板与外板中与前轮罩上边梁对应的位置处的连接。优选地,所述车辆还具有流水槽板,所述A柱还具有内板上板,所述前门铰链加强板还具有自所述本体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内板上板中与所述流水槽板连接的位置处。在本方案中,第二连接部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前门铰链加强板的强度和刚度,另外,第二连接部的设置使得前门铰链加强板与内板上板连接,能够在A柱的空腔内形成碰撞盒,有利于提高内板上板和流水槽板的连接位置处的强度,从而有利于减少碰撞时A柱的变形量。优选地,所述本体具有首尾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的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板中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于所述外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中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设置,既有利于增加前门铰链加强板的强度和刚度,又便于实现前门铰链加强板与外板中与前轮罩上边梁对应的位置处的连接,以及前门铰链加强板与内板上板中与流水槽板对应的位置处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加强筋。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前门铰链加强板的强度和刚度,进而也有利于减少碰撞时A柱的变形量。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A柱和前轮罩上边梁,所述A柱具有A柱外板,其特点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上述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其中,所述本体连接于所述外板,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板中与所述前轮罩上边梁搭接的位置处。在本方案中,前门铰链加强板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该前门铰链加强板能够增加外板与前轮罩上边梁搭接位置处的强度,进而有利于降低外板受到碰撞后的变形量,进而有利于减少连接组件受碰撞后的变形量。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贴合于所述外板中与所述前轮罩上边梁搭接的位置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外板焊接连接、粘接连接或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在本方案中,第一连接部与外板贴合,第一连接部与外板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部与外板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外板与前轮罩上边梁搭接位置处的强度,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连接组件受到碰撞时的变形量。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A柱、前轮罩上边梁和流水槽板,所述A柱具有A柱外板和内板上板,其特点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上述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其中,所述本体连接于所述外板,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板中与所述前轮罩上边梁搭接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板上板中与所述流水槽板连接的位置处。在本方案中,前门铰链加强板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该前门铰链加强板能够增加外板与前轮罩上边梁搭接位置处的强度,以及内板上板与流水槽板连接位置处的强度,进而有利于降低A柱受到碰撞后的变形量,进而有利于减少连接组件受碰撞后的变形量。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于所述内板上板中与所述流水槽板连接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内板上板焊接连接、粘接连接或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在本方案中,第二连接部与内板上板贴合,第二连接部与内板上板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二连接部与内板上板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内板上板与流水槽板的连接位置处的强度,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连接组件受到碰撞时的变形量。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上述连接组件。在本方案中,由于连接组件受到碰撞时的变形量较小,则相应地,包含上述连接组件的车辆在受到碰撞时的变形量也较小。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在该前门铰链加强板中,第一连接部的设置使得前门铰链加强板不再是单板,使得前门铰链加强板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另外,该前门铰链加强板能够增加外板与前轮罩上边梁搭接位置处的强度,进而有利于降低外板受到碰撞后的变形量。相应地,包含上述前门铰链加强板的连接组件受到碰撞时的变形量较小。从而,包含上述连接组件的车辆受到碰撞时的变形量也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门铰链加强板与A柱、前轮罩上边梁和流水槽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前门铰链加强板与A柱、前轮罩上边梁和流水槽板的另一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中,A柱的内板上板未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所述车辆包括A柱和前轮罩上边梁,所述A柱具有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铰链加强板具有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本体用于连接于所述外板,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外板中与所述前轮罩上边梁搭接的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所述车辆包括A柱和前轮罩上边梁,所述A柱具有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铰链加强板具有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本体用于连接于所述外板,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外板中与所述前轮罩上边梁搭接的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首尾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的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板中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方;
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于所述外板;
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中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具有流水槽板,所述A柱还具有内板上板,所述前门铰链加强板还具有自所述本体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内板上板中与所述流水槽板连接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首尾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的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板中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方;
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于所述外板;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未岩樊骐铭黄金印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