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66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包括A柱内板、A柱加强板、侧围外板、外门槛、内门槛和外门槛封板,所述的外门槛封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门槛连接的下连接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的中连接板和用于与A柱加强板连接的上连接板,所述的A柱加强板的下端连接在外门槛上,侧围外板、A柱加强板、外门槛封板和外门槛整体形成一个封闭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无侧围外板包裹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密封性能,能够增强刚度和强度,提升材料利用率并且能够降低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汽车重量轻、性能高,成本低要求日益渐高,特别是目前电动汽车,汽车轻量化工程更是重中重。常规车型A柱下接头由侧围外板、A柱加强板、内门槛、A柱内板、外门槛组成。但是现有的A柱加强板冲压质量难保证,电动汽车偏执碰撞力传递不合适,A柱下接头强度、刚度不够,侧围外板的包裹式设计导致重量大,A柱下接头的密封困难。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417075U,于2017年8月18日公告的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包括A柱、A柱下加强板、侧围外板,还包括设置在A柱下端的侧围外板封板,所述侧围外板在所述A柱下接头结构的圆角处开口设置,所述侧围外板封板设置在所述A柱下加强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所述A柱下加强板、侧围外板、侧围外板封板整体组成封闭腔体。该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取消侧围外板的翻边设计,有效的提高了侧围外板冲压工艺性,但是A柱加强板冲压质量难保证,电动汽车偏执碰撞力传递不合适,A柱下接头强度、刚度不够,侧围外板的包裹式设计导致重量大,A柱下接头的密封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的A柱加强板冲压质量难保证,电动汽车偏执碰撞力传递不合适,A柱下接头强度、刚度不够,侧围外板的包裹式设计导致重量大,A柱下接头的密封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在无侧围外板包裹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密封性能,能够增强刚度和强度,提升材料利用率并且能够降低生产难度的A柱下接头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包括A柱内板、A柱加强板、侧围外板、外门槛、内门槛和外门槛封板,所述的外门槛封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门槛连接的下连接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的中连接板和用于与A柱加强板连接的上连接板,所述的A柱加强板的下端连接在外门槛上,侧围外板、A柱加强板、外门槛封板和外门槛整体形成一个封闭结构。外门槛封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门槛连接的下连接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的中连接板和用于与A柱加强板连接的上连接板,A柱加强板的下端连接在外门槛上,侧围外板、A柱加强板、外门槛封板和外门槛整体形成一个封闭结构,外门槛封板与外门槛形成外门槛总成,外门槛总成与A柱加强板形成侧围加强板总成,侧围加强板总成与侧围外板总成形成侧围总成,侧围总成与下车体总成形成白车身总成,侧围外板与A柱加强板、外门槛封板、外门槛形成一个闭环密封结构,能够保证密封性能,其中侧围外板非包裹式的设计能够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常规A柱加强板底部是呈弧形结构的,当切掉A柱加强板底部的弧形结构后,外门槛直接延长到A柱下端,A柱加强板下端直接搭载外门槛上,有效的解决了A柱加强板下端起皱、开裂的问题,A柱加强板制造质量的到大幅提升,且是从前到后贯通件,使得偏执碰撞力传递效率大幅提升。作为优选,所述的外门槛和内门槛采用高强度钢板制成。外门槛和内门槛采用高强度钢板制成,能够较好地提升刚度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的下连接板与外门槛之间通过点焊和密封胶连接。下连接板与外门槛之间通过点焊和密封胶连接,连接牢固,并且密封性能好。作为优选,所述的中连接板与侧围外板之间通过点焊和密封胶连接。中连接板与侧围外板之间通过点焊和密封胶连接,连接牢固,并且密封性能好。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连接板与A柱加强板之间通过点焊和密封胶连接。上连接板与A柱加强板之间通过点焊和密封胶连接,连接牢固,并且密封性能好。作为优选,所述的下连接板、中连接板和上连接板位于外门槛封板的同一侧面上。下连接板、中连接板和上连接板位于外门槛封板的同一侧面上,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时的牢固性和密封性,并且便于加工。作为优选,所述的外门槛采用滚压工艺制成。外门槛采用滚压工艺制成,使用性能、抗疲劳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具备下述优点:本专利技术在无侧围外板包裹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密封性能,能够增强刚度和强度,提升材料利用率并且能够降低生产难度,有效的解决了A柱加强板下端起皱、开裂的问题,A柱加强板制造质量的到大幅提升,并且使得偏执碰撞力传递效率大幅提升。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去掉侧围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去掉侧围外板、外门槛和A柱加强板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的爆炸图。图示说明:1-内门槛,2-A柱内板,3-外门槛封板,4-外门槛,5-侧围外板,6-A柱加强板,31-下连接板,32-中连接板,33-上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2、3、4、5所示,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包括A柱内板2、A柱加强板6、侧围外板5、外门槛4、内门槛1和外门槛封板3,外门槛封板3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门槛4连接的下连接板31、用于与侧围外板5连接的中连接板32和用于与A柱加强板6连接的上连接板33,A柱加强板6的下端连接在外门槛4上,侧围外板5、A柱加强板6、外门槛封板3和外门槛整体形成一个封闭结构,外门槛封板3与外门槛形成外门槛总成,外门槛总成与A柱加强板6形成侧围加强板总成,侧围加强板总成与侧围外板5总成形成侧围总成,侧围总成与下车体总成形成白车身总成,侧围外板5与A柱加强板6、外门槛封板3、外门槛形成一个闭环密封结构,能够保证密封性能,其中侧围外板5非包裹式的设计能够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常规A柱加强板6底部是呈弧形结构的,当切掉A柱加强板6底部的弧形结构后,外门槛直接延长到A柱下端,A柱加强板6下端直接搭载外门槛上,有效的解决了A柱加强板6下端起皱、开裂的问题,A柱加强板6制造质量的到大幅提升,且是从前到后贯通件,使得偏执碰撞力传递效率大幅提升。外门槛和内门槛1采用高强度钢板制成,能够较好地提升刚度性能。下连接板31与外门槛之间通过点焊和密封胶连接,中连接板32与侧围外板5之间通过点焊和密封胶连接,上连接板33与A柱加强板6之间通过点焊和密封胶连接,连接牢固,并且密封性能好。下连接板31、中连接板32和上连接板33位于外门槛封板3的同一侧面上,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时的牢固性和密封性,并且便于加工。外门槛4采用滚压工艺制成,使用性能、抗疲劳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内板、A柱加强板、侧围外板、外门槛、内门槛和外门槛封板,所述的外门槛封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门槛连接的下连接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的中连接板和用于与A柱加强板连接的上连接板,所述的A柱加强板的下端连接在外门槛上,侧围外板、A柱加强板、外门槛封板和外门槛整体形成一个封闭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内板、A柱加强板、侧围外板、外门槛、内门槛和外门槛封板,所述的外门槛封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门槛连接的下连接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的中连接板和用于与A柱加强板连接的上连接板,所述的A柱加强板的下端连接在外门槛上,侧围外板、A柱加强板、外门槛封板和外门槛整体形成一个封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门槛和内门槛采用高强度钢板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连接板与外门槛之间通过点焊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