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18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涉及制袋机领域,其包括与制袋机连接的安装架、将塑料袋分离的切膜机构及将塑料袋进行收集的呈上开口结构的收集框,切膜机构包括固定于安装架的下切刀、竖向移动的上切刀及驱动上切刀移动的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于安装架,气缸的活塞杆与上切刀固定连接,上切刀与下切刀的侧壁抵接,收集框设置于安装架上端且其侧壁与下切刀远离制袋机的侧壁接触,收集框的上端面低于下切刀的上端面。利用收集框将经过切膜机构分离的塑料袋进行收集,减少塑料袋下落的距离,从而减少相邻塑料袋偏离的间距,从而减少塑料袋在后续包装时需要整理的时间,增加塑料袋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袋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袋通常是使用制袋机将两片塑料薄膜热压焊接为一体,之后再利用切割刀具将相邻塑料袋分离之后进行收集。中国专利CN208263554U公开了一种三边封高效制袋机,包括卷膜轴托架;送料导轮,所述送料导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制袋机壳的顶部;支撑杆;电机;第一驱动轮;侧切机构,所述侧切机构设于所述制袋机壳的顶部;侧封机构,所述侧封机构包括支撑架、气动滑块、气动滑轨、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一封膜机构,所述第一封膜机构包括封膜头和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通孔、连接扣、连接板和按压块;转向导轮,所述转向导轮固定于所述制袋机壳的侧部;切膜机构,所述切膜机构包括横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封膜机构、第一切刀、凹槽和第二驱动轮;输送带。上述机构在对加工完成的塑料袋进行收集时通常是输送带的尽头放置一个收集框,利用收集框将塑料袋收集之后再进行包装。但是在加工体积较小的医用的塑料袋时,塑料袋在进入收集框内时会随处飘荡,此时导致塑料袋之间无法排列整齐,在后期还需要人工将塑料袋进行整理,从而降低了体积较小的塑料袋的生产效率。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使塑料袋在收集时,相邻塑料袋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有较大的变化,使后续的塑料袋的包装更加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包括与制袋机连接的安装架、将塑料袋分离的切膜机构及将塑料袋进行收集的呈上开口结构的收集框,所述切膜机构包括固定于安装架的下切刀、竖向移动的上切刀及驱动上切刀移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于安装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上切刀固定连接,所述上切刀与下切刀的侧壁抵接,所述收集框设置于安装架上端且其侧壁与下切刀远离制袋机的侧壁接触,所述收集框的上端面低于下切刀的上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袋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收集框内时,塑料袋移动的距离较短从而使塑料袋不会发生较大的偏移,使相邻塑料袋之间的位置的变化幅度较小,从而减少塑料袋在后续包装时所要花费的整理塑料袋的时间,增加了塑料袋生产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框靠近下切刀的端面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连接槽,连接槽的侧壁分别与收集框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塑料袋落入收集框内时,塑料袋的一端不会直接与收集框的上端面抵接,从而使塑料袋不会产生大幅度的倾斜,从而使收集框收集的塑料袋的数量不会减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框内腔底面靠近下切刀的位置向上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塑料袋落于收集框内时,塑料袋可沿着收集框的内腔底面朝向远离下切刀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塑料袋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倾斜,使收集框可收集更多的塑料袋,减少了从收集框内取出塑料袋的次数,增加塑料袋的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框靠近下切刀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下料槽,所述下料槽将收集框内壁底面贯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塑料袋从收集框内取出时,手指伸入下料槽对塑料袋施加向上的力使塑料袋从收集框内取出,从而使塑料袋从收集框内取出的过程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切刀靠近收集框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块,所述防护块远离下切刀的端面与收集框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护块使塑料袋不会直接与下切刀接触,从而使塑料袋不易受到下切刀上附着的碎屑及油污的污染,从而使塑料袋的生产过程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块上端远离下切刀的一端朝向下方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袋可沿着防护块的上端面朝向收集框内移动,塑料袋不会于防护块上端堆积,从而使塑料袋的生产过程不易受到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框靠近下切刀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磁性块,所述磁性块与防护块吸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磁性块对收集框施加阻碍其移动的力,使收集框不易与下切刀产生相对移动,使塑料袋可落入收集框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框远离下切刀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把手直接移动收集框,在移动收集框时有了可直接抓持并施力的位置,使收集框的移动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收集框将经过切膜机构分离的塑料袋进行收集,减少塑料袋下落的距离,从而减少相邻塑料袋偏离的间距,从而减少塑料袋在后续包装时需要整理的时间,增加塑料袋的生产效率;2、利用倾斜设置的收集框内壁底面,使塑料袋沿着收集框内壁底面朝向远离下切刀的方向移动,使塑料袋不会产生大幅度的倾斜,使收集框可容纳更多的塑料袋,减少了从收集框内取出塑料袋的次数,从而增加塑料袋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收集框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安装架;11、防护块;12、安装槽;2、切膜机构;21、下切刀;22、上切刀;23、气缸;3、收集框;31、连接槽;32、下料槽;33、容纳槽;34、磁性块;35、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包括使用螺栓与制袋机连接的安装架1、将相邻塑料袋进行分离的切膜机构2及将塑料袋进行收集的呈上开口结构的收集框3。切膜机构2包括使用螺栓固定于机架上端的下切刀21、与下切刀21配合的上切刀22及驱动上切刀22移动的两个气缸23。两个气缸23的缸体分别使用螺栓固定于机架的两侧,其活塞杆分别使用螺栓与上切刀22固定连接,驱动上切刀22竖向往复移动,上切刀22与下切刀21的侧壁抵接。收集框3放置于安装架1上端,其与下切刀21远离制袋机的侧壁接触,且收集框3的上端面低于下切刀21的上端面。在切膜机构2使塑料袋之间分离之后,塑料袋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收集框3内,此时塑料袋移动的距离较短从而使塑料袋不会发生较大的偏移,使相邻塑料袋之间的位置的变化幅度较小,从而减少塑料袋在后续包装时所要花费的整理塑料袋的时间,增加了塑料袋生产的效率。如图2所示,由于在塑料袋落入收集框3内时,塑料袋靠近下切刀21的一端会与收集框3的上端面接触,此时会导致塑料袋靠近下切刀21的一端产生大幅度的向上倾斜,从而减少了收集框3可收集的塑料袋的数量。因此收集框3靠近下切刀21的端面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连接槽31,连接槽31的侧壁分别与收集槽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此时在塑料袋落入收集框3内时,塑料袋的一端不会直接与收集框3的上端面抵接,从而使塑料袋不会产生大幅度的倾斜,从而使收集框3收集的塑料袋的数量不会减少。如图2所示,由于在塑料袋落于收集框3内时,塑料袋的下端会直接与收集框3底面接触并停止移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制袋机连接的安装架(1)、将塑料袋分离的切膜机构(2)及将塑料袋进行收集的呈上开口结构的收集框(3),所述切膜机构(2)包括固定于安装架(1)的下切刀(21)、竖向移动的上切刀(22)及驱动上切刀(22)移动的气缸(23),所述气缸(23)的缸体固定于安装架(1),所述气缸(23)的活塞杆与上切刀(22)固定连接,所述上切刀(22)与下切刀(21)的侧壁抵接,所述收集框(3)设置于安装架(1)上端且其侧壁与下切刀(21)远离制袋机的侧壁接触,所述收集框(3)的上端面低于下切刀(21)的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制袋机连接的安装架(1)、将塑料袋分离的切膜机构(2)及将塑料袋进行收集的呈上开口结构的收集框(3),所述切膜机构(2)包括固定于安装架(1)的下切刀(21)、竖向移动的上切刀(22)及驱动上切刀(22)移动的气缸(23),所述气缸(23)的缸体固定于安装架(1),所述气缸(23)的活塞杆与上切刀(22)固定连接,所述上切刀(22)与下切刀(21)的侧壁抵接,所述收集框(3)设置于安装架(1)上端且其侧壁与下切刀(21)远离制袋机的侧壁接触,所述收集框(3)的上端面低于下切刀(21)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3)靠近下切刀(21)的端面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连接槽(31),连接槽(31)的侧壁分别与收集框(3)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装盒生产用自动化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3)内腔底面靠近下切刀(21)的位置向上倾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伟张生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君昊医用吸塑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