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484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从前至后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依次分隔为若干级生物反应区和一个沉淀区,每级生物反应区均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分隔为位于前部的缺氧区和位于后部的好氧区,每级生物反应区内的缺氧区与好氧区顶部连通,前一级生物反应区的好氧区与后一级生物反应区的缺氧区底部连通,最后一级生物反应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底部连通,各级好氧区内均设置有附着生物膜的填料层,各级缺氧区均设有污水进水管,各级好氧区均设有空气进气管,所述空气进气管的出口安装有曝气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污水的脱氮效果好、脱氮效率高,污水脱氮处理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对小流量污水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下的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通常只适用于大流量污水的处理,当应用于对小流量污水进行处理时,由于控制上的难度,经常出现来自好氧区的污水携带大量溶解氧进入后续缺氧区,干扰缺氧区内的反硝化反应正常进行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缺氧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另外,现有技术下的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通常采用的从第一级缺氧区进水、各级缺氧区内设搅拌装置、曝气头位于好氧区底部以及各好氧区采用相同曝气量等方式,也影响了其对小流量污水处理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尤其适用于对小流量污水进行处理。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设有顶壁,所述污水处理池从前至后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依次分隔为若干级生物反应区和一个沉淀区,每级生物反应区均通过各自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分隔为位于前部的缺氧区和位于后部的好氧区,每级生物反应区内的缺氧区与好氧区顶部连通,前一级生物反应区的好氧区与后一级生物反应区的缺氧区底部连通,最后一级生物反应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底部连通,各级好氧区内均设置有附着生物膜的填料层,各级缺氧区均设有污水进水管,各级好氧区均设有空气进气管,所述空气进气管的出口安装有位于好氧区内的曝气头。进一步的,所述污水进水管伸入其所在的缺氧区内,所述污水进水管的出口位于缺氧区的底部,各所述污水进水管上均设有进水控制阀,各所述污水进水管连通污水进水总管,所述污水进水总管用于连接污水源或集水井等,接入待处理的污水。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头位于其所在的好氧区的浅层,通常其高度(以好氧区池底为基础计算的高度,下同)不低于好氧区水位高度的1/2,例如,位于好氧区水位高度的1/2-2/3或1/2-3/4之间(含端值)。更进一步的,各所述空气进气管上均设有进气控制阀,各所述空气进气管连通空气进气总管,所述空气进气总管的进口安装有鼓风机。通常,所述沉淀区设有出水口和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连通污泥池。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间距为0.2-0.4m。进一步的,各级好氧区内的所述填料层的数量为一层或者两层,当所述好氧区内的填料层的数量为一层时,该好氧区内的曝气头位于填料层的下方,当所述好氧区内的填料层的数量为两层时,该好氧区内的曝气头位于两层填料层之间。所述第一隔板的底端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底壁之间可以留有间距,构成前一级好氧区与后一级缺氧区之间的连通通道或最后一级好氧区与沉淀区之间的连通通道,所述第二隔板的顶端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顶壁之间可以留有间距,构成同一级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的连通通道。进一步的,除最后一个第一隔板以外的其他第一隔板的下方均设有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壁上的挡板,所述第一隔板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挡板之间留有间距。更进一步的,除最后一级好氧区以外的其他级好氧区的底壁上均设有排泥口,各所述排泥口分别通过排泥管连通排泥总管,各所述排泥管上均设有排泥控制阀,所述排泥总管上安装有输送泵,所述排泥总管连通污泥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以原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和内源代谢产物作为碳源,缺氧区内的反硝化反应效果好、反应充分,还可节省投加外碳源的费用。缺氧区的反硝化反应形成的碱度可补偿硝化过程中对碱度的消耗。同级的缺氧区在前,通过反硝化反应消耗污水中的部分碳有机物,可减轻好氧区的工作负荷,同级的好氧区在后,使反硝化反应残留的有机物进一步去除,前一级好氧区处理后的污水完全进入后一级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强化了脱氮效果,提高了脱氮效率,尤其适用于对小流量污水进行处理。2、本技术的进水方式为多点布水,可以把污水精确定量地分配到各级缺氧区,从而更加合理地分配碳源,提高缺氧区内的反硝化反应效果。3、本技术采用浅层曝气的方式并结合好氧区降流的污水流向,可使通入好氧区内的空气主要集中在好氧区的浅层,有效减少并控制从好氧区进入后一级缺氧区的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避免影响缺氧区内反硝化反应对污水的处理效果。4、本技术各相邻隔板间采用较小的间距并结合缺氧区升流的污水流向,既可保证缺氧区内的污泥悬浮,又可避免由于搅拌设备的搅拌致使缺氧区内污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增加。5、本技术在好氧区内曝气头的下方设置填料层,可对流向曝气头下方的污水中携带的少量溶解氧进一步进行硝化处理和消耗,进一步减少并控制从好氧区进入缺氧区的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基本上避免了前序好氧区出水的氧含量波动对缺氧区的干扰,由此明显降低了控制难度。6、本技术的挡板的设置,主要用于前一级好氧区与后一级缺氧区内的污泥的隔离,在好氧区底部形成沉淀区,使好氧区内的污泥就地沉淀,避免好氧区内污泥所携带的微生物对后序缺氧区微生物群的干扰,避免了好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进入缺氧区导致的竞争性好氧生化反应,同时也避免因好氧污泥进入缺氧区导致的污染负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缺氧区折流斜板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池1,所述污水处理池设有顶壁,所述污水处理池从前至后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2依次分隔为若干级生物反应区和一个沉淀区3,每级生物反应区均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4分隔为位于前部的缺氧区5和位于后部的好氧区6,每级生物反应区内的缺氧区与好氧区顶部连通,前一级生物反应区的好氧区与后一级生物反应区的缺氧区底部连通,最后一级生物反应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底部连通。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污水处理池的顶壁上,所述第一隔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左、右侧壁上,所述第一隔板的底端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底壁之间留有间距,构成前一级好氧区与后一级缺氧区之间以及最后一级好氧区与沉淀区之间的连通通道,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隔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右侧壁上,所述第二隔板的顶端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顶壁之间留有间距,构成同一级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的连通通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的设置方式,使各级缺氧区内的水流方向为升流,各级好氧区内的水流方向为降流。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可以采用相同的隔板,实际应用中,所述隔板可以采用适宜的建筑墙体或其他适于设置在污水中(不与污水中的物质或生物膜发生化学反应)的分隔装置或结构替代。所述生物反应区的级数可以为三级,即所述污水处理池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从前至后依次分隔为第一级缺氧区、第一级好氧区、第二级缺氧区、第二级好氧区、第三级缺氧区、第三级好氧区和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设有顶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从前至后通过竖直设置的若干第一隔板依次分隔为若干级生物反应区和一个沉淀区,每级生物反应区均通过各自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分隔为位于前部的缺氧区和位于后部的好氧区,每级生物反应区内的缺氧区与好氧区顶部连通,前一级生物反应区的好氧区与后一级生物反应区的缺氧区底部连通,最后一级生物反应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底部连通,各级好氧区内均设置有附着生物膜的填料层,各级缺氧区均设有污水进水管,各级好氧区均设有空气进气管,所述空气进气管的出口安装有位于好氧区内的曝气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设有顶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从前至后通过竖直设置的若干第一隔板依次分隔为若干级生物反应区和一个沉淀区,每级生物反应区均通过各自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分隔为位于前部的缺氧区和位于后部的好氧区,每级生物反应区内的缺氧区与好氧区顶部连通,前一级生物反应区的好氧区与后一级生物反应区的缺氧区底部连通,最后一级生物反应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底部连通,各级好氧区内均设置有附着生物膜的填料层,各级缺氧区均设有污水进水管,各级好氧区均设有空气进气管,所述空气进气管的出口安装有位于好氧区内的曝气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水管伸入其所在的缺氧区内,所述污水进水管的出口位于缺氧区的底部,各所述污水进水管上均设有进水控制阀,各所述污水进水管连通污水进水总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头位于其所在的好氧区的浅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空气进气管上均设有进气控制阀,各所述空气进气管连通空气进气总管,所述空气进气总管的进口安装有鼓风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膜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设有出水口和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连通污泥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华吕海江孟庆宇张媛媛张志彬刘存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