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床反硝化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849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0
本申请提供一种深床反硝化滤池,属于水、污水、废水的多级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进水管、池体和聚水管,所述池体包括设置于池体两侧的溢水槽和位于中部的过滤区域,溢水槽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过滤区域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反硝化层、承托层、滤砖层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中设置集水槽,聚水管一端位于集水槽中,另一端穿过混凝土层向外延伸至下道工序。将本申请应用于污水、废水处理,具有占地空间小、反硝化效率和反冲洗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床反硝化滤池
本申请涉及一种深床反硝化滤池,属于水、污水、废水的多级处理

技术介绍
反硝化深床滤池属于污水处理中深度处理过滤工艺的一种,该工艺功能集中、运行灵活,可以同时起到物理过滤截留悬浮物(SS)、化学微絮凝除总磷(TP)、生物反硝化去除总氮(TN)等作用。目前常用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存在以下缺陷:(1)一般采用变液位控制,进水水位位于滤池层,随着水头的增加而升高,这就使得刚开始跌水溶解氧高,运行费用高,滤料采用石英砂或陶粒不断截留、吸附生化处理工艺出水中的悬浮物及大量反硝化菌,达到过滤和反硝化作用;(2)目前的反硝化深床滤池通常依靠感官液位标高或人为设定反洗周期,且反冲洗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气水反冲洗方式,反洗周期的控制不精确,容易造成能源浪费或水质不达标,跌水充氧影响反硝化功能,滤层易堵塞、反冲效果差,进而导致出水总氮不达标或稳定性不够;(3)传统反硝化滤池需要配套多个设施和设备,如设备间、清水池、废水管等设施和清水泵、潜污泵、气体发生装置等设备,造成反硝化滤池系统运行复杂、占地大、运行维护成本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深床反硝化滤池,该滤池不仅实现了常规深床滤池的反硝化作用和过滤作用,且占地空间小,并有效提高了反硝化效率和反冲洗效果。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深床反硝化滤池,包括进水管、池体和聚水管,所述池体包括设置于池体两侧的溢流池和位于中部的过滤区域,溢流池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过滤区域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反硝化层、承托层、滤砖层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中设置集水槽,聚水管一端位于集水槽中,另一端穿过混凝土层向外延伸至下道工序。本申请深床反硝化滤池在进水管与溢流池之间形成第一次过滤,借助于溢水效果,完成第一次的粗过滤,而后溢出的水体进入池体中部,在中部的过滤区域中,先经反硝化层发生反硝化反应,完成第二道过滤的同时,也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去除污水中的TN,承托层承上启下,完成第三道过滤,而后经滤砖层滤砖效应同时完成第四道过滤,最后在混凝土层中完成最后一道过滤,在上述过程中,承托层、滤砖层均实现了支撑的作用,该支撑作用为水体提供了一个流动空隙,这些流动空隙最终将水流汇集至集水槽,经聚水管排出;当需要进行反冲洗时,对聚水管施压,水体会反向流回集水槽,经上述流动空隙对过滤区域进行反冲洗。上述过程对待处理水体进行了反硝化反应和过滤,并将处理后的水体聚集作为反冲洗水使用。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针对供水过程,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方案如下:所述进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碳源投加区,碳源投加区上设置有药剂投加口和废水管,更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溢流池连通处设置进水孔。碳源投加区的设置起到静置作用,在供入溢流池之前,将水体进行预处理,投加甲醇或乙酸钠作为碳源,这些药剂在碳源投加区中与待处理水体完成混合并充分接触;而反冲洗水则可以通过废水管排出。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针对溢流过程,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方案如下:所述溢流池设置有溢流孔,溢流孔位于溢流池的池壁上。溢流孔的设置,不仅辅助溢流过程平缓进行,还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减少下道工序处理压力。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针对聚水管过程,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方案如下:所述聚水管包括近水管段、过渡管段和远水管段,近水管段连接至集水槽处,远水管段一端连接至下道工序,另一端经过渡管段与近水管段连通,且近水管段管径较远水管段管径小。聚水管作为出水管和反冲洗管两种功能的管,当作为出水管使用时,无需额外施压,其内端小、外端大的结构在外侧形成大于内侧的吸力,引导水体从集水槽排出;而作为反冲洗管使用时,外部施压将水压入,经过一段窄管(即近水管段)再次释放,可以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可提高冲击和洗刷效果。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针对反硝化层,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方案如下:所述反硝化层为天然海砂层或细沙层。反硝化层作为过滤区域中与待处理水体的第一道,其首要是发生反硝化作用,其次是进行最大程度的滤除,以天然海砂或者细沙作为反硝化层的构成,在天然海砂或细纱表面附着有可进行反硝化反应的微生物,当待处理水经过时,在过滤过程中完成脱氮作用。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针对承托层,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方案如下:所述承托层由鹅卵石构成。鹅卵石结构满足了承托的作用,在不阻碍水流动的前提下,起到过滤的效果。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针对集水槽,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方案如下:所述集水槽中设置有支架,支架上端位于滤砖层中,下端与混凝土层或池体底部固定,聚水管位于集水槽中的一端由支架固定。支架的设置确保集水槽具有固定的空间,又方便聚水管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俯视状态简示图;图2为本申请的剖面图。图中标号:A.池体;B.过滤区域;1.进水管;11.进水孔;12.碳源投加区;13.废水管;2.溢流池;21.溢流孔;3.反硝化层;4.承托层;5.滤砖层;6.混凝土层;7.集水槽;71.支架;8.聚水管;81.近水管段;82.过渡管段;83.远水管段;831.出水端;9.放空管。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深床反硝化滤池,结合图1,包括进水管1、池体A和聚水管8,池体A包括设置于池体A两侧的溢流池2和位于中部的过滤区域B,溢流池2与进水管1连通,结合图2,过滤区域B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反硝化层3、承托层4、滤砖层5和混凝土层6,混凝土层6中设置集水槽7,聚水管8一端位于集水槽7中,另一端水平穿过混凝土层6向外延伸至下道工序。本申请深床反硝化滤池在进水管1与溢流池2之间形成第一次过滤,借助于溢水效果,完成第一次的粗过滤,而后溢出的水体进入池体A中部的过滤区域B,在过滤区域B中,先经反硝化层3发生反硝化反应,完成第二道过滤的同时,也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去除污水中的TN;承托层4承上启下,完成第三道过滤;而后经滤砖层5的滤砖效应同时完成第四道过滤;最后在混凝土层6中完成最后一道过滤,在上述过程中,承托层4、滤砖层5均实现了支撑的作用,该支撑作用为水体提供了一个流动空隙,这些流动空隙最终将水流汇集至集水槽7,经聚水管8排出;当需要进行反冲洗时,对聚水管8施压,水体会反向流回集水槽7,经上述流动空隙对过滤区域B进行反冲洗。上述过程对待处理水体进行了多道反应和过滤,并将处理后的水体聚集作为反冲洗水使用。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我们还提供了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2,进水管1的管路上设置有碳源投加区12,碳源投加区12上设置有药剂投加口(图中未显示)和废水管13,更优选的,进水管1与溢流池2连通处设置进水孔11。碳源投加区12的设置,在供入溢流池2之前,向水体中投加甲醇或乙酸钠作为碳源,这些药剂在碳源投加区12中完成混合并充分接触,而反冲洗水则经废水管13直接转出。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我们还提供了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2,溢流池2设置有溢流孔21,溢流孔21位于溢流池2的池壁上。溢流孔21的设置,不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深床反硝化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池体和聚水管,所述池体包括设置于池体两侧的溢流池和位于中部的过滤区域,溢流池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过滤区域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反硝化层、承托层、滤砖层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中设置集水槽,聚水管一端位于集水槽中,另一端穿过混凝土层向外延伸至下道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床反硝化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池体和聚水管,所述池体包括设置于池体两侧的溢流池和位于中部的过滤区域,溢流池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过滤区域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反硝化层、承托层、滤砖层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中设置集水槽,聚水管一端位于集水槽中,另一端穿过混凝土层向外延伸至下道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床反硝化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碳源投加区,碳源投加区上设置有药剂投加口和废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床反硝化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溢流池连通处设置进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床反硝化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池设置有溢流孔,溢流孔位于溢流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俭蔡建峰奚晓东虞伟权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