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梁及具有该边梁的挂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505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边梁及具有该边梁的挂车。边梁包括立板以及顶板。立板竖直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立板开设有多个第一装配接口和多个第二装配接口。顶板一侧连接于立板的顶部,另一侧水平延伸,顶板开设有多个第三装配接口。与栏板车上装装配时,栏板车上装的多块厢板分别通过铰接件可拆装且可翻转地连接于多个第一装配接口,栏板车上装的多根立柱分别可拆装地连接于多个第三装配接口。与侧帘车上装装配时,侧帘车上装的多根滑动立柱分别可拆装地连接于多个第二装配接口。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满足栏板车上装和侧帘车上装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挂车上装的装配需要,并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挂车车架对各种车型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梁及具有该边梁的挂车
本技术涉及挂车
,尤其涉及一种边梁及具有该边梁的挂车。
技术介绍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栏板、仓栏运输半挂车是主要的运输工具之一。新国标即将实施之际,国外各种车型陆续进入国内,如侧帘车等。国内栏仓半挂车上装立柱和边梁的关系大多类似,立柱插桩固定于边梁上,上装厢板平放于边梁上并用合页与边梁铰链连接,厢板可翻转,可拆卸等。侧帘运输半挂车的挂车车架的边梁与现有仓栏运输半挂车的上装结构和边梁结构不同,无法使车架同时满足栏板车上装与侧帘车上装的装配需要。同时,由于底架的种类较多,也造成生产厂家车型种类多、车型复杂、生产效率较低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满足栏板车上装与侧帘车上装的装配需要的边梁。本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边梁的挂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边梁,设于挂车车架的架体的侧边。其中,所述边梁包括立板以及顶板。所述立板竖直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立板开设有多个第一装配接口和多个第二装配接口。所述顶板一侧连接于所述立板的顶部,另一侧水平延伸,所述顶板开设有多个第三装配接口。其中,所述挂车车架与栏板车上装装配时,所述栏板车上装的多块厢板分别通过铰接件可拆装且可翻转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装配接口,所述栏板车上装的多根立柱分别可拆装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三装配接口。其中,所述挂车车架与侧帘车上装装配时,所述侧帘车上装的多根滑动立柱分别可拆装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装配接口。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铰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厢板,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可拆装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装配接口。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第一装配接口为螺孔,所述铰接件另一端通过所述螺栓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螺孔;和/或,所述铰接件为合页或者铰链。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立柱的下端设有插头。其中,所述插头与所述第三装配接口可拆装地插接固定。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装配接口设有插装盒,所述插装盒具有插接孔,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孔可拆装地插接固定。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滑动立柱的下端通过连接件可拆装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装配接口。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第二装配接口为螺孔,所述滑动立柱的下端通过所述螺栓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螺孔。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二装配接口包括多组所述螺孔,同组的多个所述螺孔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侧帘车上装的所述多根滑动立柱分别通过所述螺栓可拆装地固定于同组的多个所述螺孔的其中之一。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立板开设有多个第一固货孔;和/或,所述顶板开设有多个第二固货孔;和/或,所述顶板中部向上凸设有防水凸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挂车。其中,所述挂车包括本挂车车架以及多个挂车上装。所述挂车车架包括架体和本技术提出的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边梁,所述边梁设于所述架体的侧边。所述多个挂车上装选择性地且可拆卸地承载于所述挂车车架,所述多个挂车上装至少包括栏板车上装和侧帘车上装。其中,所述挂车车架与栏板车上装装配时,所述栏板车上装的多块厢板分别通过铰接件可拆装且可翻转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装配接口,所述栏板车上装的多根立柱分别可拆装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三装配接口。其中,所述挂车车架与侧帘车上装装配时,所述侧帘车上装的多根滑动立柱分别可拆装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装配接口。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出的边梁及具有该边梁的挂车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边梁包括立板以及顶板。立板开设有多个第一装配接口和多个第二装配接口。顶板开设有多个第三装配接口。据此,挂车车架与栏板车上装装配时,栏板车上装的厢板通过铰接件可翻转地连接于第一装配接口,立柱连接于第三装配接口。挂车车架与侧帘车上装装配时,滑动立柱连接于多个第二装配接口。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能够同时满足栏板车上装和侧帘车上装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挂车上装的装配需要,并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挂车车架对各种车型的适应性。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边梁的部分示意图;图2是图1的截面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示出的边梁设于挂车车架的示意图;图5是图1示出的边梁设于挂车车架的另一示意图;图6是一种栏板车上装的示意图;图7是一种侧帘车上装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挂车的模块化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挂车车架;110.架体;111.横梁;112.木质底板;113.钢底板;120.边梁;121.立板;1211.第一装配接口;1212.第二装配接口;12121.螺孔;1213.第一固货孔;122.顶板;1221.第三装配接口;1222.第二固货孔;1223.防水凸台;123.底板;210.栏板车上装;211.厢板;212.立柱;213.前厢;214.后厢;220.仓栏车上装;221.厢板;222.立柱;223.前厢;224.后厢;230.侧帘车上装;231.滑动立柱;232.前墙;233.后门;310.栏板运输半挂车;320.仓栏运输半挂车;330.侧帘运输半挂车。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梁,设于挂车车架的架体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包括:/n立板,竖直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立板开设有多个第一装配接口和多个第二装配接口;以及/n顶板,一侧连接于所述立板的顶部,另一侧水平延伸,所述顶板开设有多个第三装配接口;/n其中,所述挂车车架与栏板车上装装配时,所述栏板车上装的多块厢板分别通过铰接件可拆装且可翻转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装配接口,所述栏板车上装的多根立柱分别可拆装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三装配接口;/n其中,所述挂车车架与侧帘车上装装配时,所述侧帘车上装的多根滑动立柱分别可拆装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装配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梁,设于挂车车架的架体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包括:
立板,竖直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立板开设有多个第一装配接口和多个第二装配接口;以及
顶板,一侧连接于所述立板的顶部,另一侧水平延伸,所述顶板开设有多个第三装配接口;
其中,所述挂车车架与栏板车上装装配时,所述栏板车上装的多块厢板分别通过铰接件可拆装且可翻转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装配接口,所述栏板车上装的多根立柱分别可拆装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三装配接口;
其中,所述挂车车架与侧帘车上装装配时,所述侧帘车上装的多根滑动立柱分别可拆装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装配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厢板,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可拆装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装配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第一装配接口为螺孔,所述铰接件另一端通过所述螺栓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螺孔;和/或,所述铰接件为合页或者铰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下端设有插头;其中,所述插头与所述第三装配接口可拆装地插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配接口设有插装盒,所述插装盒具有插接孔,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孔可拆装地插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富强董曙光蒋得洋潘凯张照阳杨正伟申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