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道顶针及应用其的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204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道顶针及应用其的塑胶模具,流道顶针:其顶端开设有内凹的通槽,通槽用于限位流道,沿通槽的槽口向通槽的槽底延伸的方向,通槽的宽度呈下降趋势。在顶针顶出流道时,流道嵌入顶针的通槽中,流道有部分胶位在通槽里面,从而,通槽可以固定落入通槽的流道部分,流道被限位而不会弹出或滑出。另外,通槽被限定为槽口宽槽底窄的结构,使得流道正对通槽的部分容易进入通槽也容易被拔出通槽,在流道被顶出后,机械手能够很容易地将被通槽限位的流道拔出,提高生产效率。由此,流道的顶出过程得到很有效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道顶针及应用其的塑胶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结构
,具体地,涉及一种流道顶针及应用其的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流道,又称浇道,是指熔融塑料自射出机到模具型腔的必经信道。在塑胶产品注塑后,模具中的顶针会将流道顶出。一般情况下,在两板模潜胶口模具中,开模时,潜胶口受到倒扣的压力,会使流道弯曲,在完全脱离模具后流道会弹开并掉落。此情况对于希望用机械手抓取流道的生产方式下,就十分不利,经常会导致流道掉落而机械手抓空。为了能让成型能自动化顺利进行,就必须要解决其掉落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道顶针及应用其的塑胶模具,以使流道在开模时不易被顶飞。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流道顶针:其顶端开设有内凹的通槽,通槽用于限位流道,沿通槽的槽口向通槽的槽底延伸的方向,通槽的宽度呈下降趋势。在顶针顶出流道时,流道嵌入顶针的通槽中,流道有部分胶位在通槽里面,从而,通槽可以固定落入通槽的流道部分,流道被限位而不会弹出或滑出。另外,通槽被限定为槽口宽槽底窄的结构,使得流道正对通槽的部分容易进入通槽也容易被拔出通槽,在流道被顶出后,机械手能够很容易地将被通槽限位的流道拔出,提高生产效率。由此,流道的顶出过程得到很有效的控制。优选地,以其轴向为竖直方向;通槽包括两个与槽底相连的侧壁,侧壁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优选地,侧壁与竖直方向所呈的倾斜角度不超过5°。优选地,倾斜角度为1°。对侧壁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进行限定,在满足流道容易进出通槽的前提下,保证通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夹紧进入其内部的流道,防止流道从通槽中滑落。优选地,槽底和侧壁之间的拐角为圆角。由此,便于操作者清理进入通槽内的胶屑,避免胶屑卡在通槽内的拐角难以清理最终堵塞通槽。优选地,槽底为下凹的曲面。留存在通槽内的熔融塑料能够沿着通槽内壁滑落并聚集在槽底,便于操作者清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塑胶模具,包括如上流道顶针和流道,在竖直方向上,流道顶针位于流道的下方。优选地,流道的底面正对通槽的位置成型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的形状与通槽的形状相匹配。定位凸起能够较好地嵌入通槽内,有利于流道准确进入,也有利于通槽对流道的限位。优选地,流道为潜水式进胶流道。优选地,流道包括偶数个潜浇口,每对潜浇口呈对称设置,定位凸起位于潜浇口的对称中心。附图说明图1为流道嵌入实施例1的流道顶针时的示意图;图2为流道顶针的针端放大图,其中,a为俯视图,b为正视图。上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如下:1.顶针,11.侧壁,12.槽底,2.流道,21.定位凸起,22.潜浇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说明显示于附图中的较佳实施例时,可能基于清楚的目的而使用特别的术语;然而,本说明书所揭露者并不意图被限制在所选择的该特别术语;并且应当理解,每一个特定元件包括具有相同功能、以相似方式操作并达成相似效果的所有等效技术。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流道2顶针1,其顶部针端的中部开设有下凹的凹槽。凹槽包括槽底12以及与槽底12相连的两块侧壁11,侧壁11往顶针1的外部倾斜,与竖直方向形成1°的夹角,由此,侧壁11和槽底12所组成的通槽的横截面呈槽口宽、槽底12窄的结构。从而,顶针1顶起流道2时,流道2容易进入通槽,机械手抓取流道2时,流道2容易离开通槽。在本实施例中,将侧壁11和槽底12之间的拐角设置成圆角,由此,避免通槽内的拐角形成死角,在顶针1使用完毕后,留存在通槽内的胶屑便于清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通槽的槽底12设置为下凹的曲面,使得熔融塑胶或者胶屑沿着通槽的壁面下滑到槽底12的底部,便于清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流道2顶针1的塑胶模具,该塑胶模具为两板式模具,包括了潜水式进胶流道2,主流道2的两端分布由数量相同的潜浇口22,每对潜浇口22相互之间中心对称,在流道2的下表面位于潜浇口22对称中心的位置成型有定位凸起21,定位凸起21的形状与流道2顶针1的凹槽形状相匹配。将流道2顶针1安装在定位凸起21的正下方,使其凹槽正对定位凸起21。在塑胶模具开模时,流道2顶针1上行,针端逐渐与定位凸起21逐渐靠近,至定位凸起21进入凹槽并嵌入凹槽内,凹槽抓紧定位凸起21,同时,由于流道2的胶位在通槽里面,流道2被轻轻地粘在通槽的内壁,由此,实现了顶针1的凹槽对流道2的限位。流道2不会轻易被顶针1上弹或者从顶针1的针端滑落。流道2被流道2顶针1顶出后,机械手或其他抓取结构取拿流道2,最后,被流道2顶针1的凹槽限位的流道2在机械手的拉拔力下能够容易地脱离流道2顶针1,顶出操作完成。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其顶端开设有内凹的通槽,所述通槽用于限位流道,沿所述通槽的槽口向所述通槽的槽底延伸的方向,所述通槽的宽度呈下降趋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其顶端开设有内凹的通槽,所述通槽用于限位流道,沿所述通槽的槽口向所述通槽的槽底延伸的方向,所述通槽的宽度呈下降趋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以其轴向为竖直方向,所述通槽包括两个与所述槽底相连的侧壁,所述侧壁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与竖直方向所呈的倾斜角度不超过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流道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和所述侧壁之间的拐角为圆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利唐春华冯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艾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