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99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包括公模部分和母模部分,所述母模部分包括流道板、推杆组件和母模板,所述推杆组件包括壳体、流道推杆和第一弹性部件,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流道板上,所述流道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流道推杆之间,用于提供一驱使所述流道推杆朝所述母模板运动的弹性应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模具,仅需在母模部分设置推杆组件,结合模具开启、闭合时母模板和流道板之间的开合运动,即可实现将模具中的流道取出,生产效率和传统机械手取流道一致,且无需耗费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员来维护,节省人力且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下,注塑模具可细分为冷流道模具和热流道模具两种。其中,在采用冷流道模具结构时,为了使产品顺利填充,就必须要设计浇注系统。根据浇注系统的区别,又可细分为两板模和三板模。三板模因为模具构造比较特别,可以实现进浇口和产品的自动分离,生产效率相对比较高,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0003]产品分离后,需要从注塑模具中取出流道,流道的取出方式通常分为两种,第一种方式为注塑机上配备机械手自动取出流道,此方式需要注塑工厂具备一定的实力,需要大量资金以及技术人员维护才能选择,成本较为高昂。第二种方式为人工取流道,此方式需要操作人员每生产一模的产品就开关一次注塑机门板,然后从模具手动拿取流道,此方式生产效率较低,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专利技术一种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的新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该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节省人力、生产效率高以及可显著降低成本的特点。
[0006]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其包括公模部分和母模部分,所述母模部分包括流道板、推杆组件和母模板,所述推杆组件包括壳体、流道推杆和第一弹性部件,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流道板上,所述流道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流道推杆之间,用于提供一驱使所述流道推杆朝所述母模板运动的弹性应力;其中,所述母模板和所述流道板可分离设置,且当所述母模板靠近所述流道板时,所述流道推杆被所述母模板压接限位;当所述母模板远离所述流道板时,所述流道推杆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弹性应力下将流道从模具推出。
[0008]进一步地,所述流道推杆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流道推杆上,且其两端分别和所述流道推杆的凸起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抵接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弹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母模部分还包括面板,所述流道板固定装配在所述面板上,所述面板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流道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通孔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母模部分还包括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固定装配在所述流道板上,且所述第一拉杆贯穿所述母模板,以使所述母模板可沿所述第一拉杆滑动设置;所述母模板上设有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和所述母模板、所述流道板抵接
设置,用于提供一驱使所述母模板远离所述流道板的弹性应力。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弹簧。
[0013]进一步地,所述母模部分还包括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固定装配在所述母模板上,且所述第二拉杆贯穿所述流道板,以使所述母模板可沿所述第一拉杆滑动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公模部分包括公模板、底板和顶出机构,所述公模板通过方铁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顶出机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公模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用于将产品从模具顶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针底板、顶针面板和复位杆,所述顶针底板和所述顶针面板相邻设置,且二者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公模板之间,所述复位杆穿过所述顶针面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顶针底板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公模部分和所述母模部分之间形成有型腔。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相比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8]1)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当模具处于打开状态时,母模板和流道板分离,设置于流道板上的流道推杆由于不受母模板的压接限制,故第一弹性部件推动流道推杆将模具中加工后产生的流道推出,生产效率和传统机械手取流道一致,且无需耗费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员来维护,节省人力且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0019]2)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当模具处于闭合状态时,母模板和流道板相邻设置,设置于流道板上的流道推杆的一端被母模板压接,从而被限制住不能运动,无需设置额外辅助结构固定流道推杆,结构设计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新型模具在闭合状态下的断面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公模部分的断面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母模部分的断面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推杆组件的断面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25]1、公模部分;2、母模部分;3、面板;4、流道板;5、推杆组件;6、母模板;7、壳体;8、流道推杆;81、凸起部;9、第一弹性部件;10、型腔;11、流道;12、第一拉杆;13、第二弹性部件;14、第二拉杆;15、公模板;16、顶针底板;17、顶针面板;18、复位杆;19、底板;20、方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29]参见图1

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包括公模部分1和母模部分2,所述母模部分2包括流道板4、推杆组件5和母模板6;其中,流道板4和母模板6二者之间可分离设置,当模具处于打开状态时,参见图3所示,此时流道板4和母模板6分离设置;当模具处于闭合状态时,参见图1所示,此时流道板4和母模板6贴紧设置。
[0030]具体地,所述推杆组件5包括壳体7、流道推杆8和第一弹性部件9,所述壳体7固定安装在所述流道板4上,所述流道推杆8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7的内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9设置在所述壳体7和所述流道推杆8之间,用于提供一驱使所述流道推杆8朝所述母模板6运动的弹性应力。其中,壳体7内设有空腔,流道推杆8可在空腔中前后滑动,更为具体来说,流道推杆8可在第一弹性部件9的弹性应力下朝母模板6运动,也可在外界作用力下克服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模部分和母模部分,所述母模部分包括流道板、推杆组件和母模板,所述推杆组件包括壳体、流道推杆和第一弹性部件,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流道板上,所述流道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流道推杆之间,用于提供一驱使所述流道推杆朝所述母模板运动的弹性应力;其中,所述母模板和所述流道板可分离设置,且当所述母模板靠近所述流道板时,所述流道推杆被所述母模板压接限位;当所述母模板远离所述流道板时,所述流道推杆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弹性应力下将流道从模具推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推杆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流道推杆上,且其两端分别和所述流道推杆的凸起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抵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部分还包括面板,所述流道板固定装配在所述面板上,所述面板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流道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通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现流道自动脱离设计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部分还包括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固定装配在所述流道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光庹兴强唐春华李军利张彦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艾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