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型柴油防结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15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爆型柴油防结蜡装置。该技术方案以空气为介质,以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余热为能量来源,对柴油油箱的外壁进行接触式加热,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防结蜡作用。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下仓体贴合在油箱底板的下端,在下仓体中,利用风机驱动气流循环,在气流循环的路径上,盘绕发动机冷却液管,从而使气流在流经管路表面的过程中得到升温,进而对油箱底板起到持续的加热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量来源于冷却液管,因此加热温度相对温和,而且能随发动机的工作而长期持续;同时,这种外壁接触式的加热模式安全性较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因地制宜的采用余热加热原理防止柴油结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无需复杂的隔爆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型柴油防结蜡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油箱
,具体涉及一种防爆型柴油防结蜡装置。
技术介绍
柴油中含有一定量的蜡(即正构烷烃),当温度降低时,这些蜡会逐渐析出,并形成蜡晶,使柴油凝固,即结腊。柴油在温度达到浊点的时候,会出现浑浊现象,柴油中所含有的高熔点石蜡烃物质以片状或针状结晶析出,这些晶体慢慢的增大并通过其菱角相互连接,形成三角网状结构,把低熔点的油品吸附并包裹其中,让油品失去流动性。通常柴油中的正构烷烃含量约为15%~30%,当柴油被冷却时,只要有0.5~2%石蜡析出时,就可导致柴油凝固,因此对柴油在低温下的结蜡问题,应当采用主动的预防措施。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加热,通过加热油箱使内部柴油处于特定温度,避免其温度过低发生结蜡现象。然而,作为一种燃料,柴油易燃易爆的特性决定了不能采用常规电热方式予以加热,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的研究者设计了专用的防结蜡装置,在此类装置中,普遍仍通过电热原理保持油箱温度,但对电热组件进行了隔爆处理。理想的隔爆结构能杜绝燃烧、爆炸等隐患,但对装置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加工要求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型柴油防结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底板(1),上仓体(2),通孔(3),风机(4),下仓体(5),排气通路(6),发动机冷却液管(7),排出管(8),挡板(9),间隙(10),第一回流通路(11),第二回流通路(12),汇合通道(13),其中,上仓体(2)贴合固定在油箱底板(1)的下端,在上仓体(2)的下端开设有通孔(3),在上仓体(2)中固定连接有风机(4),风机(4)的下端为进风端,风机(4)的侧端为出风端,风机(4)的下端位于通孔(3)处;在上仓体(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下仓体(5),上仓体(2)通过排气通路(6)与下仓体(5)相连通,发动机冷却液管(7)贯穿下仓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型柴油防结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底板(1),上仓体(2),通孔(3),风机(4),下仓体(5),排气通路(6),发动机冷却液管(7),排出管(8),挡板(9),间隙(10),第一回流通路(11),第二回流通路(12),汇合通道(13),其中,上仓体(2)贴合固定在油箱底板(1)的下端,在上仓体(2)的下端开设有通孔(3),在上仓体(2)中固定连接有风机(4),风机(4)的下端为进风端,风机(4)的侧端为出风端,风机(4)的下端位于通孔(3)处;在上仓体(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下仓体(5),上仓体(2)通过排气通路(6)与下仓体(5)相连通,发动机冷却液管(7)贯穿下仓体(5),在下仓体(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出管(8),在排出管(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挡板(9),在相邻的下仓体(5)之间留有间隙(10),排出管(8)通过第一回流通路(11)和第二回流通路(12)与汇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峰高广朔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金峰源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