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733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梯井减震装置,包括电梯井和电机轿厢,电梯井的底部设有缓冲板,缓冲板的底部连接有内杆,电梯井的底壁上设有插座,插座上开设有与内杆滑动配合的插槽,插槽内设有第三压簧,缓冲板的下侧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组件。该电梯井减震装置利用第三压簧起到缓冲减震的目的,缓冲板下移时,梯形块的斜面与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斜面接触并挤压,带动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相互远离,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沿着滑杆相向移动,压缩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在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的弹性作用下进一步增强缓冲板的缓冲减震效果,增强安全性,有效保护了电梯搭乘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是一种电梯井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在运行时,如果遭受到突发紧急情况,电梯下落,与电梯井底部直接撞击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危害电梯搭乘人员的安全。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梯井减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井减震装置,包括电梯井和电机轿厢,电梯井的底部设有缓冲板,缓冲板的底部连接有内杆,电梯井的底壁上设有插座,插座上开设有与内杆滑动配合的插槽,插槽内设有第三压簧,缓冲板的下侧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组件;通过内杆与插座的滑动配合,利用第三压簧起到缓冲减震的目的,电机轿厢下落时,首先与缓冲板接触,下压缓冲板,通过缓冲组件进一步增强缓冲板的缓冲减震效果,增强安全性,有效保护了电梯搭乘人员的安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梯形块、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所述梯形块固定在缓冲板的底面上,电梯井的底壁上设有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之间连接有滑杆,滑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上,第一滑座与第一立板之间设有第一压簧,第二滑座与第二立板之间设有第二压簧,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均套设在滑杆上;通过第一滑座、第二滑座与滑杆的滑动配合,缓冲板下移时,梯形块的斜面与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斜面接触并挤压,带动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相互远离,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沿着滑杆相向移动,压缩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在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的弹性作用下起到缓冲的目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一楔形块之间及第二楔形块与第二立板之间均设有连杆组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铰接有呈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杆,第二安装座上铰接有呈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远离第二安装座的一端设有连接块,第一连杆上设有与连接块铰接的连接槽,两个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簧,两个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簧;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向两侧移动时,压动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使得两个第一连杆和两个第二连杆向外扩张,拉伸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分别铰接安装有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的上端均安装有转轮,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之间连接有第三拉簧,且缓冲板上设有挡块,挡块位于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之间;转轮不受电机轿厢的下压时,利用第三拉簧的拉力作用使得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紧贴挡块,在电机轿厢下落时,电机轿厢下压转轮,带动第一撑杆和第三拉簧扩张,转轮在电机轿厢的底面上滚动,拉动第三拉簧,使得电机轿厢与缓冲板之间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电梯井减震装置通过内杆与插座的滑动配合,利用第三压簧起到缓冲减震的目的,电机轿厢下落时,首先与缓冲板接触,下压缓冲板,通过第一滑座、第二滑座与滑杆的滑动配合,缓冲板下移时,梯形块的斜面与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斜面接触并挤压,带动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相互远离,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沿着滑杆相向移动,压缩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在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的弹性作用下起到缓冲的目的,进一步增强缓冲板的缓冲减震效果,增强安全性,有效保护了电梯搭乘人员的安全。2.该电梯井减震装置通过第一连杆和连接块的配合,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向两侧移动时,压动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使得两个第一连杆和两个第二连杆向外扩张,拉伸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3.该电梯井减震装置在转轮不受电机轿厢的下压时,利用第三拉簧的拉力作用使得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紧贴挡块,在电机轿厢下落时,电机轿厢下压转轮,带动第一撑杆和第三拉簧扩张,转轮在电机轿厢的底面上滚动,拉动第三拉簧,使得电机轿厢与缓冲板之间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梯形块、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梯井,2-电机轿厢,3-缓冲板,4-梯形块,5-内杆,6-插座,7-第二立板,8-第二压簧,9-第二滑座,10-滑杆,11-第一滑座,12-第一压簧,13-第一立板,14-插槽,15-第三压簧,16-第一楔形块,17-第二楔形块,18-第一连杆,19-连接块,20-第二连杆,21-连接槽,22-第一安装座,23-第二安装座,24-第一拉簧,25-第二拉簧,26-第一凹槽,27-转轮,28-第一撑杆,29-第三拉簧,30-第二撑杆,31-挡块,32-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梯井减震装置,包括电梯井1和电机轿厢2,电梯井1的底部设有缓冲板3,缓冲板3的底部连接有内杆5,电梯井1的底壁上设有插座6,插座6上开设有与内杆5滑动配合的插槽14,插槽14内设有第三压簧15,缓冲板3的下侧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组件;通过内杆5与插座6的滑动配合,利用第三压簧15起到缓冲减震的目的,电机轿厢2下落时,首先与缓冲板3接触,下压缓冲板3,通过缓冲组件进一步增强缓冲板3的缓冲减震效果,增强安全性,有效保护了电梯搭乘人员的安全。具体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梯形块4、第一楔形块16和第二楔形块17;所述梯形块4固定在缓冲板3的底面上,电梯井1的底壁上设有第一立板13和第二立板7,第一立板13和第二立板7之间连接有滑杆10,滑杆10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座11和第二滑座9,第一楔形块16和第二楔形块17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座11和第二滑座9上,第一滑座11与第一立板13之间设有第一压簧12,第二滑座9与第二立板7之间设有第二压簧8,第一压簧12和第二压簧8均套设在滑杆10上;通过第一滑座11、第二滑座9与滑杆10的滑动配合,缓冲板3下移时,梯形块4的斜面与第一楔形块16和第二楔形块17的斜面接触并挤压,带动第一楔形块16和第二楔形块17相互远离,第一滑座11和第二滑座9沿着滑杆10相向移动,压缩第一压簧12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减震装置,包括电梯井(1)和电机轿厢(2),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梯井(1)的底部设有缓冲板(3),缓冲板(3)的底部连接有内杆(5),电梯井(1)的底壁上设有插座(6),插座(6)上开设有与内杆(5)滑动配合的插槽(14),插槽(14)内设有第三压簧(15),缓冲板(3)的下侧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减震装置,包括电梯井(1)和电机轿厢(2),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井(1)的底部设有缓冲板(3),缓冲板(3)的底部连接有内杆(5),电梯井(1)的底壁上设有插座(6),插座(6)上开设有与内杆(5)滑动配合的插槽(14),插槽(14)内设有第三压簧(15),缓冲板(3)的下侧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梯形块(4)、第一楔形块(16)和第二楔形块(17);
所述梯形块(4)固定在缓冲板(3)的底面上,电梯井(1)的底壁上设有第一立板(13)和第二立板(7),第一立板(13)和第二立板(7)之间连接有滑杆(10),滑杆(10)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座(11)和第二滑座(9),第一楔形块(16)和第二楔形块(17)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座(11)和第二滑座(9)上,第一滑座(11)与第一立板(13)之间设有第一压簧(12),第二滑座(9)与第二立板(7)之间设有第二压簧(8),第一压簧(12)和第二压簧(8)均套设在滑杆(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立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侃上官建林杜全斌苏振恒陈超易金玲赵青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