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73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及其内部滑动设置有的缓冲活塞杆,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底座上,所述缓冲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缓冲顶板,所述缓冲顶板下侧边沿固定设置有挡尘套筒,所述壳体的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外套圈,外套圈与缓冲顶板之间的壳体和缓冲活塞杆外侧嵌套有弹簧,所述外套圈和所述挡尘套筒彼此采用间隙配合,通过缓冲顶板下端外侧设置有的挡尘套筒与外套圈相配合可以对缓冲活塞杆进行较好的防尘保护,避免灰尘粘连在缓冲活塞杆上,对缓冲装置的性能造成影响,提高缓冲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电梯成为了在写字楼工作的工作者们日常使用的上下楼设备,为防止发生意外,现代电梯需要有极高的安全性,目前电梯都设有大量的制动装置来防止电梯在紧急状态时过度失速,而为了配合制动装置在电梯触底时稳定的将电梯停下,需要缓冲装置对电梯底座进行支撑,但是现有使用的缓冲装置无法对缓冲活塞杆进行防尘保护,灰尘容易粘连在缓冲活塞杆上,影响缓冲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缓冲装置,具有可以对缓冲活塞杆进行防尘保护,避免灰尘粘连在缓冲活塞杆上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及其内部滑动设置有的缓冲活塞杆,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底座上,所述缓冲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缓冲顶板,所述缓冲顶板下侧边沿固定设置有挡尘套筒,所述壳体的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外套圈,外套圈与缓冲顶板之间的壳体和缓冲活塞杆外侧嵌套有弹簧,所述外套圈和所述挡尘套筒彼此采用间隙配合。采用上述结构,电梯底座向下移动对缓冲顶板施加向下的力,从而使得对缓冲活塞杆向下在壳体内滑动,现有技术中,还可以在壳体内设置液压容器,实现对缓冲活塞杆的缓冲,外套圈与缓冲顶板之间的壳体和缓冲活塞杆外侧嵌套有弹簧可以进行缓冲,外套圈随着缓冲顶板向下移动,由于外套圈和所述挡尘套筒彼此采用间隙配合,从而可以在移动时也可以对缓冲活塞杆进行防尘保护,避免因电梯底座下的灰尘因下降碰撞扬起的灰尘粘连到缓冲活塞杆上。作为优选,所述外套圈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保证外套圈和挡尘套筒之间接触部分密封的橡胶套圈。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以壳体为中心均匀分布的三个以上加强肋。作为优选,所述挡尘套筒下端与加强肋顶侧之间的距离LY与所述缓冲活塞杆的行程距离LX相等。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外形呈长方体形状,所述底座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作为优选,所述挡尘套筒和所述缓冲顶板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缓冲顶板下端外侧设置有的挡尘套筒与外套圈相配合可以对缓冲活塞杆进行较好的防尘保护,避免灰尘粘连在缓冲活塞杆上,对缓冲装置的性能造成影响,提高缓冲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图1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壳体;2、底座;3、加强肋;4、缓冲顶板;5、挡尘套筒;6、橡胶套圈;7、外套圈;8、缓冲活塞杆;9、弹簧;10、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缓冲装置,包括壳体1及其内部滑动设置有的缓冲活塞杆8,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底座2上,缓冲活塞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缓冲顶板4,缓冲顶板4下侧边沿固定设置有挡尘套筒5,壳体1的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外套圈7,外套圈7与缓冲顶板4之间的壳体1和缓冲活塞杆8外侧嵌套有弹簧9,外套圈7和挡尘套筒5彼此采用间隙配合。外套圈7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保证外套圈7和挡尘套筒5之间接触部分密封的橡胶套圈6。壳体1与底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以壳体1为中心均匀分布的三个以上加强肋3。可以增加壳体1与底座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壳体1与底座2之间因受力过大造成倾斜。挡尘套筒5下端与加强肋3顶侧之间的距离LY与缓冲活塞杆8的行程距离LX相等。在缓冲活塞杆8达到行程距离LX时,如果电梯底座还会继续下降时,缓冲顶板4与壳体1抵接以及挡尘套筒5下端与加强肋3顶侧抵接,从而实现对电梯底座进行双重支撑保护。底座2的外形呈长方体形状,底座2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10。便于实现底座2与地面的固定安装。挡尘套筒5和缓冲顶板4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电梯底座向下移动对缓冲顶板4施加向下的力,从而使得对缓冲活塞杆8向下在壳体1内滑动,现有技术中,还可以在壳体1内设置液压容器,实现对缓冲活塞杆8的缓冲,外套圈7与缓冲顶板4之间的壳体1和缓冲活塞杆8外侧嵌套有弹簧9可以进行缓冲,外套圈7随着缓冲顶板4向下移动,由于外套圈7和挡尘套筒5彼此采用间隙配合,从而可以在移动时也可以对缓冲活塞杆8进行防尘保护,避免因电梯底座下的灰尘因下降碰撞扬起的灰尘粘连到缓冲活塞杆8上。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缓冲顶板4下端外侧设置有的挡尘套筒5与外套圈7相配合可以对缓冲活塞杆8进行较好的防尘保护,避免灰尘粘连在缓冲活塞杆8上,对缓冲装置的性能造成影响,提高缓冲装置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缓冲装置,包括壳体(1)及其内部滑动设置有的缓冲活塞杆(8),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底座(2)上,所述缓冲活塞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缓冲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顶板(4)下侧边沿固定设置有挡尘套筒(5),所述壳体(1)的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外套圈(7),外套圈(7)与缓冲顶板(4)之间的壳体(1)和缓冲活塞杆(8)外侧嵌套有弹簧(9),所述外套圈(7)和所述挡尘套筒(5)彼此采用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缓冲装置,包括壳体(1)及其内部滑动设置有的缓冲活塞杆(8),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底座(2)上,所述缓冲活塞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缓冲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顶板(4)下侧边沿固定设置有挡尘套筒(5),所述壳体(1)的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外套圈(7),外套圈(7)与缓冲顶板(4)之间的壳体(1)和缓冲活塞杆(8)外侧嵌套有弹簧(9),所述外套圈(7)和所述挡尘套筒(5)彼此采用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圈(7)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保证外套圈(7)和挡尘套筒(5)之间接触部分密封的橡胶套圈(6)。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凯张忠赖松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子西奥电梯贵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