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885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涉及化工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氨分布器本体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所述氨分布器本体的中部设有第一分配管,所述第一分配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管,所述第一液位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分配管的上端嵌装有第一布液管,所述第一布液管的顶端设有第一喷咀孔,所述第一分配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壁流环。该肟化反应釜分布器,通过设置第一喷咀孔与第二喷咀孔,实现了分布均匀、接触面较大的优点,通过将原设计的第一喷咀孔与第二喷咀孔的开孔径改进扩大,用以减小流动阻力,增大接触面积,保障液氨和双氧水的正常加入,以加快反应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配件
,具体为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化学、化工
,己内酰胺是生产尼龙-6的主要原料,其进一步加工可成锦纶和工程塑料,环己酮肟是生产己内酰胺的重要原料,由羟胺盐与环己酮发生肟化反应制得,环己酮肟再经贝克曼重排得到己内酰胺,环己酮肟是制备己内酰胺的重要中间体,目前世界上制备环己酮肟的方法主要有拉西法、一氧化氮法、磷酸羟胺法及氨肟化法。肟化反应为环己酮、双氧水、液氨在催化剂作用下一步直接反应生成环己酮肟,反应在肟化反应器内进行,原设计分布器的开孔为1mm,在开车过程中发现气氨和双氧水不能正常加入,经分析开孔直径过小,导致阻力太大造成分布器喷咀孔径较小,阻力较大,从而导致双氧水与液氨无法正常加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具备分布均匀、接触面较大及拆换便捷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分布器喷咀孔径较小,阻力较大,而导致双氧水与液氨无法正常加入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分布均匀、接触面较大及拆换便捷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包括氨分布器本体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所述氨分布器本体的中部设有第一分配管,所述第一分配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管,所述第一液位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分配管的上端嵌装有第一布液管,所述第一布液管的顶端设有第一喷咀孔,所述第一分配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壁流环,所述第一防壁流环的外侧通过螺丝紧固连接有第一角块,所述双氧水分布器本体的中部设有第二分配管,所述第二分配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液位管,所述第二液位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分配管的上端嵌装有第二布液管,所述第二布液管的顶端设有第二喷咀孔,所述第二分配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壁流环,所述第二防壁流环的外侧通过螺丝紧固连接有第二角块。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氨分布器本体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分别通过第一角块和第二角块固定连接有反应釜体,所述氨分布器本体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设置于反应釜体内部。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反应釜体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第一输料口与第二输料口,所述反应釜体的内部设有搅拌器。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布液管呈等距均匀分布于第一分配管上,且第一布液管呈环形状设置。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喷咀孔呈等距均匀分布于第一布液管上,且第一喷咀孔的开孔孔径为4mm。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布液管呈等距均匀分布于第二分配管上,且第二布液管呈环形状设置。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喷咀孔呈等距均匀分布于第二布液管上,且第二喷咀孔的开孔孔径为5mm。(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肟化反应釜分布器,通过设置第一喷咀孔与第二喷咀孔,实现了分布均匀、接触面较大的优点,通过将原设计的第一喷咀孔与第二喷咀孔的开孔径改进扩大,用以减小流动阻力,增大接触面积,保障液氨和双氧水的正常加入,以加快反应的效率。2、该肟化反应釜分布器,通过设置第一防壁流环、第一角块、第二防壁流环及第二角块,实现了拆换便捷的优点,第一防壁流环与第二防壁流环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有一定的引流作用,且分别通过第一角块与第二角块的配合,可方便将氨分布器本体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拆换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氨分布器本体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氨分布器本体仰视图。图中:1、氨分布器本体;2、双氧水分布器本体;3、第一分配管;4、第一液位管;5、第一进液口;6、第一布液管;7、第一喷咀孔;8、第一防壁流环;9、第一角块;10、第二分配管;11、第二液位管;12、第二进液口;13、第二布液管;14、第二喷咀孔;15、第二防壁流环;16、第二角块;17、反应釜体;18、第一输料口;19、第二输料口;20、搅拌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包括氨分布器本体1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氨分布器本体1的中部设有第一分配管3,第一分配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管4,第一液位管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口5,第一分配管3的上端嵌装有第一布液管6,第一布液管6的顶端设有第一喷咀孔7,第一分配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壁流环8,第一防壁流环8的外侧通过螺丝紧固连接有第一角块9,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的中部设有第二分配管10,第二分配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液位管11,第二液位管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口12,第二分配管10的上端嵌装有第二布液管13,第二布液管13的顶端设有第二喷咀孔14,通过设置第一喷咀孔7与第二喷咀孔14,实现了分布均匀、接触面较大的优点,通过将原设计的第一喷咀孔7与第二喷咀孔14的开孔径改进扩大,用以减小流动阻力,增大接触面积,保障液氨和双氧水的正常加入,以加快反应的效率,第二分配管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壁流环15,第二防壁流环15的外侧通过螺丝紧固连接有第二角块16,通过设置第一防壁流环8、第一角块9、第二防壁流环15及第二角块16,实现了拆换便捷的优点,第一防壁流环8与第二防壁流环15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有一定的引流作用,且分别通过第一角块9与第二角块16的配合,可方便将氨分布器本体1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拆换维护。具体的,氨分布器本体1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分别通过第一角块9和第二角块16固定连接有反应釜体17,氨分布器本体1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设置于反应釜体17内部,通过第一角块9与第二角块16的配合,可方便将氨分布器本体1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拆换维护。具体的,反应釜体17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第一输料口18与第二输料口19,分别通过第一输料口18与第二输料口19投入相应的原料,反应釜体17的内部设有搅拌器20,通过搅拌器20混合。具体的,第一布液管6呈等距均匀分布于第一分配管3上,且第一布液管6呈环形状设置,改善液氨的分布均匀性。具体的,第一喷咀孔7呈等距均匀分布于第一布液管6上,且第一喷咀孔7的开孔孔径为4mm,改进扩大开孔径,保障液氨的正常加入,以加快反应的效率。具体的,第二布液管13呈等距均匀分布于第二分配管10上,且第二布液管13呈环形状设置,改善双氧水的分布均匀性。具体的,第二喷咀孔14呈等距均匀分布于第二布液管13上,且第二喷咀孔14的开孔孔径为5mm,改进扩大开孔径,保障双氧水的正常加入,以加快反应的效率。在使用时,依次将氨分布器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包括氨分布器本体(1)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分布器本体(1)的中部设有第一分配管(3),所述第一分配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管(4),所述第一液位管(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口(5),所述第一分配管(3)的上端嵌装有第一布液管(6),所述第一布液管(6)的顶端设有第一喷咀孔(7),所述第一分配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壁流环(8),所述第一防壁流环(8)的外侧通过螺丝紧固连接有第一角块(9),所述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的中部设有第二分配管(10),所述第二分配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液位管(11),所述第二液位管(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口(12),所述第二分配管(10)的上端嵌装有第二布液管(13),所述第二布液管(13)的顶端设有第二喷咀孔(14),所述第二分配管(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壁流环(15),所述第二防壁流环(15)的外侧通过螺丝紧固连接有第二角块(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包括氨分布器本体(1)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分布器本体(1)的中部设有第一分配管(3),所述第一分配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管(4),所述第一液位管(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口(5),所述第一分配管(3)的上端嵌装有第一布液管(6),所述第一布液管(6)的顶端设有第一喷咀孔(7),所述第一分配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壁流环(8),所述第一防壁流环(8)的外侧通过螺丝紧固连接有第一角块(9),所述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的中部设有第二分配管(10),所述第二分配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液位管(11),所述第二液位管(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口(12),所述第二分配管(10)的上端嵌装有第二布液管(13),所述第二布液管(13)的顶端设有第二喷咀孔(14),所述第二分配管(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壁流环(15),所述第二防壁流环(15)的外侧通过螺丝紧固连接有第二角块(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肟化反应釜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分布器本体(1)与双氧水分布器本体(2)分别通过第一角块(9)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伟杨保成李微周建国武俊虎耿钰帆王国伟郭建宏杨豫侯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宝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