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849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其包括层叠于超滤支撑膜层上的聚哌嗪酰胺分离层,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由多孔纳米抗菌粒子分散嵌入聚哌嗪酰胺膜中构成。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表面嵌入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多于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内部嵌入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得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水通量大、脱盐率高、抗细菌污染、易清洗,可以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物料浓缩、碱水或海水的脱盐等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
本技术涉及膜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
技术介绍
纳滤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其操作压力范围在0.2-1.0MPa,膜的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范围内。纳滤膜具有运行压力低,对二价以上盐脱除率高,对一价盐脱除率低等特点。纳滤膜目前广泛的应用于水回用,水软化,医药、食品和生物等行业。实际应用过程中,纳滤膜会受到水中快速滋长的细菌的侵害而造成微生物污染,导致纳滤膜的通量和脱盐率降低,严重影响膜的使用效率和寿命,微生物污染已成为影响反渗透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饮用水和纯水处理的领域,包括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软化水系统,细菌污染几乎成为膜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杀灭膜表面的细菌,降低膜污染趋势成为纳滤膜应用的发展方向。目前工业应用中通过在水中添加杀菌剂来降低细菌污染,杀菌剂的引入需要额外引入还原剂中和杀菌剂的氧化性,保护纳滤膜免收氧化剂的破坏,增加了成本,增加了纳滤膜破坏的风险;而通过对膜表面化学改性的办法,如通过化学耦合、紫外线或者等离子体等手段将具有杀菌性质的化学物质接枝到纳滤复合膜的表面的方法往往操作或反应条件都很复杂,造价高,难以在生产线上实现;通过在纳滤复合膜表层涂覆一层抗菌耐污染层的办法则由于抗菌物质容易流失,也难以被接受。目前,在纳滤膜制备过程中复合纳米抗菌粒子越来越受到重视。抗菌材料主要包括无机、有机和天然高分子抗菌剂。其中无机抗菌剂的纳米银系抗菌剂的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市场占有率高,但欧美国家已经发现纳米银对人体健康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开始限制纳米银材料的相关应用。铜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而且在2008年3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确认了铜能够杀灭有害的和可能致命的病菌,铜是唯一获得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认证的金属抑菌材料,因此采用具有生物安全性的纳米铜系抗菌剂成为一个更加安全的选择。铜包二氧化钛新型纳米抗菌粒子(请阅图1、图3),由于具备长效金属离子释放效应,可以在无光条件下具备良好的抗菌防霉功能,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生物安全性的纳米抗菌颗粒。但是其复合进入纳滤膜材料后,由于其粒径大于或者与纳滤膜膜孔相当,因此会阻塞膜孔径,在提高膜表面抗菌性能的同时会造成膜通量下降。因此,如何克服现有纳滤膜无法兼顾膜表面抗菌性能好又具有膜通量大的缺陷是业界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纳滤膜无法兼顾膜表面抗菌性能好又具有膜通量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抗菌效果显著持久、使用寿命长的多孔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包括层叠于超滤支撑膜层上的聚哌嗪酰胺分离层,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由多孔纳米抗菌粒子分散嵌入聚哌嗪酰胺膜中构成。优选的,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表面嵌入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多于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内部嵌入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优选的,所述超滤支撑膜层由超滤膜涂覆在无纺布上构成。优选的,所述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中具有众多微细通孔,该颗粒的外表具有金属铜颗粒。优选的,所述聚哌嗪酰胺膜材料分布于所述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中的微细通孔中。本技术使用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具有亲水性好,内部贯通孔多,孔径小(<2nm),无生态风险等特点,与纳滤膜材料复合后,(1)由于该纳米抗菌颗粒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可以增加膜表面亲水性,有利于提高膜的水通量和减少污染。(2)该纳米抗菌颗粒内部具有大量贯通孔,膜液可以渗入孔内形成楔子,牢牢固定住纳米抗菌颗粒,大大增加了纳米抗菌颗粒与膜材料的结合力,保证纳米抗菌颗粒的抗菌效果不会随时间而衰减(参见图4),从而在显著提高膜通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纳滤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高截留率。(3)纳米抗菌颗粒内部丰富的贯通孔,不会堵塞膜孔(因为水可以从这些孔中通过)。从而在显著提高膜通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纳滤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高截留率。(4)铜包TiO2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复合进入膜材料后,会在膜表面富集,可以大幅度降低膜表面细菌生长,提高复合纳滤膜表面的抗菌抗污染性能,对于人体和环境没有生物危害性,大规模使用不存在生态风险。而且铜的化合物比银的化合物便宜,可以降低纳米抗菌颗粒的制造成本,从而降低抗菌膜的制造成本。(5)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复合纳滤膜水通量提高,脱盐率稳定的同时,抗菌抗污染性能也提高,大幅度降低膜化学清洗频率,延长膜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膜运行和维护费用,降低水处理工程运行和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普通纳米陶瓷颗粒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示意图;图3为普通纳米陶瓷颗粒与膜材料结合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与纳滤膜材料结合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4、图5所示,采用本技术制备方法制备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的复合纳滤膜,包括层叠一超滤支撑膜层4上的聚哌嗪酰胺分离层3,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3由多孔纳米抗菌粒子1分散嵌入聚哌嗪酰胺膜2中构成。该颗粒1外表具有金属铜颗粒,其中具有众多的通孔5,可供液体渗透。该聚哌嗪酰胺分离层3具有沿横截面方向密度不对称结构,即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3表面嵌入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1多于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中内部嵌入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超滤支撑膜层4由超滤膜6涂覆在无纺布7上构成。其中膜表面的聚酰胺分离层3决定了分离性能,而下层的超滤支撑膜层4是支撑层,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1分散嵌入于聚哌嗪酰胺膜2中,并且在膜表面富集。聚哌嗪酰胺膜的微量原料还可分布于纳米抗菌颗粒1的通孔5边缘以及通孔内,以加强固定住、纳米抗菌颗粒1。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可以这样获得:将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逐步分散嵌入于分离膜中,将该嵌入颗粒的分离膜复合于超滤支撑膜层的表面,得到所述的多孔铜包TiO2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分散嵌入于分离膜中,并且在复合纳滤膜的膜面富集,复合纳滤膜的微量成份还可分布于纳米抗菌颗粒的通孔边缘或者嵌入通孔内,以加强固定纳米抗菌颗粒。根据加入到分离膜层中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的含量不同,有以下实施例:实施例0~实施例6:实施例0~6提供的复合纳滤膜的基本结构均相同,只是复合嵌入到聚哌嗪酰胺膜中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的含量不同,该颗粒与聚哌嗪酰胺的比值分别为:0%(不加)、0.05%,0.25%,0.5%,1%,2.5%,5%,制得七种复合纳滤膜。对比例:与实施例0~6的基本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2.5%(与聚哌嗪酰胺的比值)普通无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嵌入到聚哌嗪酰胺膜中,制得一种复合纳滤膜。《纳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于超滤支撑膜层上的聚哌嗪酰胺分离层,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由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粒子分散嵌入聚哌嗪酰胺膜中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于超滤支撑膜层上的聚哌嗪酰胺分离层,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由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粒子分散嵌入聚哌嗪酰胺膜中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表面嵌入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多于所述聚哌嗪酰胺分离层内部嵌入的多孔铜包二氧化钛纳米抗菌颗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伟杨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君脉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