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膜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59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膜架,包括膜架及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集成在所述膜架底部,所述曝气管朝向所述膜架顶部的一侧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上背向所述曝气孔的一侧设有排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MBR运行过程中曝气装置曝气效果下降的问题,提升了MBR的污水净化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膜架
本技术涉及膜生物反应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膜架。
技术介绍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是关乎每一个人的民生大计问题。2015年国家发布《水十条》及发布新的污水排放标准,在此标准下,现有的大量污水处理厂需要提升标准进行改造,大量河道、村镇污水黑臭水体等需要治理。在此期间,由于MBR(MembraneBio-Reacto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日趋成熟以及投资和运营成本等大幅下降,MBR工艺愈来愈广泛的被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在使用MBR处理污水过程中,由于MBR膜的特殊性,需要对MBR膜进行持续曝气以保证长效稳定运行。在传统技术中,曝气过程至少存在以下弊端:曝气装置运行时间长久后或者曝气装置的曝气强度不够会导致曝气孔里面的污泥及污染物的沉淀或结块,甚至导致曝气管的堵塞,从而导致曝气效果下降,增加了MBR膜的受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MBR运行过程中曝气装置曝气效果下降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膜架。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膜架,包括膜架及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集成在所述膜架底部,所述曝气管朝向所述膜架顶部的一侧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上背向所述曝气孔的一侧设有排泥孔。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设有包含用于产生微小气泡的微孔的微孔布置装置,所述微孔布置装置与所述曝气管连通。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曝气孔的内径为1mm至5mm,所述排泥孔的内径为3mm至8mm。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孔的内径为0.1um至0.2um。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膜架包括:曝气进气管,所述曝气进气管上设有曝气接口,所述曝气接口处设有所述微孔布置装置;曝气连通管,所述曝气连通管的一端口连通于所述曝气进气管;曝气安装管,所述曝气安装管的端口连通于所述曝气连通管的另一端口;所述曝气安装管的管身上设有与所述曝气管一一对应的连通固定孔,所述连通固定孔用于连通固定所述曝气管;膜固定管,所述膜固定管上设有膜片连接件,所述膜片连接件用于安装膜生物反应器。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膜架还包括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上设有产水端,所述产水端用于将净化后的水排出。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管上设有所述膜片连接件。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膜架包括:多根竖直设立的竖管,所述竖管包括曝气连通管;位于所述竖管底部与所述竖管垂直连接固定的底层横管,所述底层横管包括曝气安装管,所述曝气安装管的两端连通于所述曝气连通管;位于所述竖管顶端与所述竖管垂直连接固定的顶层横管,所述顶层横管包括曝气进气管、膜固定管;位于所述顶层横管与所述底层横管之间临近所述底层横管处,一一对应着所述顶层横管设有中层横管,所述中层横管包括膜固定管;所述集水管包括属于所述顶层横管的集水管及属于所述中层横管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产水端设在属于所述顶层横管的所述集水管上。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膜架顶部设有钓饵。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曝气管的材质是PVC-U或SUS30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在曝气管的底部设排泥孔,可以有效的将落入曝气管中的污泥及污染物排除干净,保持了气泡能够在曝气管及曝气孔中通畅的流动,降低了MBR膜的受污染风险。其次通过微孔布置装置上的微孔,均匀的产生0.1um至0.2um的微小气泡,均匀的微小气泡通过曝气管从底部流动到顶部,能够使得空气与膜生物反应器及污染物充分接触反应,加强对膜生物反应器上膜丝的清洗,加强污水净化效能。然后通过将曝气管集成在模架的底部,并通过模架连通曝气管与曝气接口,节省了用料,同时也节省了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膜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布置在膜生物反应器底部的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膜架;11、曝气进气管;111、曝气接口;12、曝气连通管;13、曝气安装管;131、连通固定孔;14、膜固定管;141、膜片连接件;15、集水管;151、产水端;16、钓饵;2、曝气管;21、曝气孔;22、排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技术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请参阅图1,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膜架,包括膜架1、曝气管2及微孔布置装置。微孔布置装置与曝气管2连通,微孔布置装置产生微小气泡进入曝气管2中。曝气管2集成在膜架1底部,曝气管2将微小气泡排出到膜生物反应器中,供MBR膜、污染物与空气相互充分接触,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请参阅图2,具体地,曝气管2的材质可以是PVC-U或SUS304。曝气管2有多根,多根曝气管2水平并列的集成在膜架1底部,曝气管2朝向膜架1顶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曝气孔21,曝气孔21的内径为1mm至5mm,曝气孔21用于将流入将曝气管2中的微小气泡从下而上的排出到膜生物反应器中。曝气管2背向曝气孔21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泥孔22,排泥孔22的内径为3mm至8mm,排泥孔22用于将从膜生物反应器内落入到曝气管2中的污染物、污泥排出到曝气管2外,防止污泥、污染物在曝气管2中堆积或凝结导致的堵塞曝气管2或曝气孔21。具体地,微孔布置装置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微孔,在一实施方式中,微孔的内径为0.1um至0.2um,多个微孔用于产生均匀的微小气泡,微小气泡的直径与微孔的内径相等,为0.1um至0.2um。相比于传统的厘米级大孔,本技术的均匀的微小气泡由于内径更小,微小气泡受到的内外应力更小,不易在流动过程中破碎,且通过曝气管排出时的微小气泡群更加均匀密集,所以通过曝气管2从底部流动到顶部的微小气泡更多更均匀更密集,能够使得空气与MBR膜及污染物充分接触反应,加强对MBR膜上膜丝的清洗,加强污水净化效能。微孔布置装置可以通过膜架1与曝气管2连通,也可以通过其他管道与曝气管2连通。请再次参阅图1,具体地,膜架1包括:曝气进气管11、曝气连通管12、曝气安装管13、膜固定管14、集水管15。曝气进气管11上设有曝气接口111,曝气接口111用于安装微孔布置装置,曝气接口111可以是曝气法兰、螺纹接头等。曝气连通管12的一端口连通于曝气进气管11。曝气安装管13的端口连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膜架,包括膜架及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集成在所述膜架底部,所述曝气管朝向所述膜架顶部的一侧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上背向所述曝气孔的一侧设有排泥孔;/n还包括用于产生微小气泡的微孔布置装置,所述微孔布置装置与所述曝气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膜架,包括膜架及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集成在所述膜架底部,所述曝气管朝向所述膜架顶部的一侧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上背向所述曝气孔的一侧设有排泥孔;
还包括用于产生微小气泡的微孔布置装置,所述微孔布置装置与所述曝气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孔的内径为1mm至5mm,所述排泥孔的内径为3mm至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布置装置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微孔,所述微孔的内径为0.1um至0.2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架包括:
曝气进气管,所述曝气进气管上设有曝气接口,所述曝气接口处设有所述微孔布置装置;
曝气连通管,所述曝气连通管的一端口连通于所述曝气进气管;
曝气安装管,所述曝气安装管的端口连通于所述曝气连通管的另一端口;所述曝气安装管的管身上设有与所述曝气管一一对应的连通固定孔,所述连通固定孔用于连通固定所述曝气管;
膜固定管,所述膜固定管上设有膜片连接件,所述膜片连接件用于安装膜生物反应器。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段伟杨瀚刘芬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君脉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