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95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8
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包括:底座及其上固定的两个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横梁与作动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作动器的底部与加载工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加载工装的一侧通过螺栓与待测试非独立悬架的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加载工装的另一侧与限位柱延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本设计不仅本设计结构设计合理,有效模拟实际工况,适用范围广,而且有效降低试验经费,缩短试验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具体适用于测试整个非独立悬架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对于轻型商用车的需求量也逐年递增。做为一种生产工具,用户对轻型商用车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可以买到安全舒适、可靠性好、承载力强的车,而悬架系统的可靠性是整车可靠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更高效率、更全面的验证悬架系统的可靠性成为了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现阶段针对于非独立悬架的验证主要集中在零部件/总成件验证和整车道路试验中。如钢板弹簧总成件标准GB/T19844-2005(钢板弹簧零件应在应力幅为323.62MPa、最大应力为833.5MPa的试验条件下,疲劳寿命不少于8万次);整车道路试验标准参考GB/T12534-1990(中卡悬架系统验证需进行1500km山路、3500km坏路、1000km平路)和相关企业标准。其中部品试验只是考核了单个零件或总成的可靠性,无法将部品的寿命很好的关联到整车;整车道路试验则周期长、费用高、样本量偏少、试验结果一致性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耐久性实验装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包括:底座及其上固定的左龙门架和右龙门架,所述左龙门架的横梁与左作动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左作动器的底部与左加载工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加载工装的右侧通过螺栓与待测试非独立悬架的左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左加载工装的左侧与左限位柱延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右龙门架的横梁与右作动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作动器的底部与右加载工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加载工装的左侧通过螺栓与待测试非独立悬架的右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右加载工装的右侧与右限位柱延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左龙门架与右龙门架结构相同,所述左作动器与右作动器结构相同,所述左加载工装与右加载工装结构相同,所述左限位柱与右限位柱结构相同。所述左龙门架的横梁通过螺栓固定于左龙门架的立柱上,所述右龙门架的横梁通过螺栓固定于右龙门架的立柱上,左龙门架和右龙门架的横梁的固定高度可通过调节其螺栓的固定位置调节;所述左龙门架和右龙门架的立柱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上,左龙门架和右龙门架的立柱的固定位置可通过调节其螺栓的固定位置调节;所述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上,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的固定位置可通过调节其螺栓的固定位置调节。所述左加载工装包括顶板及与其垂直连接的两块侧板,两块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轮毂固定板,所述轮毂固定板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顶板上近左限位柱侧设置有滑槽板,所述滑槽板上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滑槽;所述左限位柱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左限位柱上固定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设置于限位滑槽内,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左加载工装还包括传动横杆,传动横杆的两端通过各通过一个固定耳与顶板的中部固定连接,左作动器动力输出杆的端部套设于传动横杆上,左作动器动力输出杆的端部与传动横杆旋转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中集成考核整个非独立悬架的可靠性既耐久性,以非独立悬架系统来作为整体考核,由车桥、车架以及钢板弹簧组成的系统受力方式及运动更接近实车上的模拟,能够考核到整个悬架系统大部分的零件,这样的测试更加接近整车的实际工况,有效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因此,本设计测试模拟实际工况,有效提高试验的可靠性。2、本专利技术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中限位柱的设计使作动器保持直上直下的动作轨迹,有效模拟悬架的实际工况。而且本设计龙门架和限位柱位置可调,能够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悬架系统的试验要求。因此,本设计结构设计合理,有效模拟实际工况,适用范围广。3、本专利技术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中利用台架试验代替道路试验,缩短了试验周期,降低了试验费用,扩充了试验样本,且试验结果一致性好、可重复性高。因此,本设计有效降低试验经费,缩短试验周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左加载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左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左作动器的固定示意图。图5是图1中待测试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左龙门架2、左作动器3、左加载工装4、顶板41、侧板42、轮毂固定板43、滑槽板44、限位滑槽45、传动横杆46、固定耳47、左限位柱5、限位滑块51、右龙门架6、右作动器7、右加载工装8、右限位柱9、待测试非独立悬架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5,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包括:底座1及其上固定的左龙门架2和右龙门架6,所述左龙门架2的横梁与左作动器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左作动器3的底部与左加载工装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加载工装4的右侧通过螺栓与待测试非独立悬架10的左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左加载工装4的左侧与左限位柱5延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右龙门架6的横梁与右作动器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作动器7的底部与右加载工装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加载工装8的左侧通过螺栓与待测试非独立悬架10的右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右加载工装8的右侧与右限位柱9延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左龙门架2与右龙门架2结构相同,所述左作动器3与右作动器7结构相同,所述左加载工装4与右加载工装8结构相同,所述左限位柱5与右限位柱9结构相同。所述左龙门架2的横梁通过螺栓固定于左龙门架2的立柱上,所述右龙门架6的横梁通过螺栓固定于右龙门架6的立柱上,左龙门架2和右龙门架6的横梁的固定高度可通过调节其螺栓的固定位置调节;所述左龙门架2和右龙门架6的立柱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1上,左龙门架2和右龙门架6的立柱的固定位置可通过调节其螺栓的固定位置调节;所述左限位柱5和右限位柱9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1上,左限位柱5和右限位柱9的固定位置可通过调节其螺栓的固定位置调节。所述左加载工装4包括顶板41及与其垂直连接的两块侧板42,两块侧板42之间固定连接有轮毂固定板43,所述轮毂固定板43的顶部与顶板41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顶板41上近左限位柱5侧设置有滑槽板44,所述滑槽板44上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滑槽45;所述左限位柱5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左限位柱5上固定有限位滑块51,所述限位滑块51设置于限位滑槽45内,限位滑块51与限位滑槽45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左加载工装4还包括传动横杆46,传动横杆46的两端通过各通过一个固定耳47与顶板41的中部固定连接,左作动器3动力输出杆的端部套设于传动横杆46上,左作动器3动力输出杆的端部与传动横杆46旋转配合。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说明如下:轻型商用车多采用非独立悬架系统,其结构包括:左右板簧总成、前后吊耳、前后板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包括:底座(1)及其上固定的左龙门架(2)和右龙门架(6),其特征在于:/n所述左龙门架(2)的横梁与左作动器(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左作动器(3)的底部与左加载工装(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加载工装(4)的右侧通过螺栓与待测试非独立悬架(10)的左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左加载工装(4)的左侧与左限位柱(5)延竖直方向滑动配合;/n所述右龙门架(6)的横梁与右作动器(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作动器(7)的底部与右加载工装(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加载工装(8)的左侧通过螺栓与待测试非独立悬架(10)的右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右加载工装(8)的右侧与右限位柱(9)延竖直方向滑动配合;/n所述左龙门架(2)与右龙门架(2)结构相同,所述左作动器(3)与右作动器(7)结构相同,所述左加载工装(4)与右加载工装(8)结构相同,所述左限位柱(5)与右限位柱(9)结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包括:底座(1)及其上固定的左龙门架(2)和右龙门架(6),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龙门架(2)的横梁与左作动器(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左作动器(3)的底部与左加载工装(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加载工装(4)的右侧通过螺栓与待测试非独立悬架(10)的左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左加载工装(4)的左侧与左限位柱(5)延竖直方向滑动配合;
所述右龙门架(6)的横梁与右作动器(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作动器(7)的底部与右加载工装(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加载工装(8)的左侧通过螺栓与待测试非独立悬架(10)的右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右加载工装(8)的右侧与右限位柱(9)延竖直方向滑动配合;
所述左龙门架(2)与右龙门架(2)结构相同,所述左作动器(3)与右作动器(7)结构相同,所述左加载工装(4)与右加载工装(8)结构相同,所述左限位柱(5)与右限位柱(9)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独立悬架耐久性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龙门架(2)的横梁通过螺栓固定于左龙门架(2)的立柱上,所述右龙门架(6)的横梁通过螺栓固定于右龙门架(6)的立柱上,左龙门架(2)和右龙门架(6)的横梁的固定高度可通过调节其螺栓的固定位置调节;
所述左龙门架(2)和右龙门架(6)的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干罗齐于根稳杨中明鲁高健胡超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