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4822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汽车,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油冷器,油底壳具有储油腔,油底壳的侧壁上具有连接孔,机油泵固定于储油腔中,机油泵的第一进油口与储油腔连通,机油泵的出油口与连接孔连通;机油滤清器固定连接在油底壳的侧壁上,机油滤清器的进口与所连接孔连接,机油滤清器的出口与油冷器连接。该润滑系统能够减少润滑系统的能量消耗,降低润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汽车
本公开涉及汽车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润滑系统是发动机各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系统,主要功能是润滑发动机各用油部件,为各用油部件提供洁净、具有适当温度和压力的润滑油,减少摩擦、机械振动和噪音,保证各零部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使用寿命。相关技术中的润滑系统,通常包括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以及油冷器,通过机油泵将油底壳中的机油加压后经油冷器、机油滤清器后,泵入缸体主油道,然后由主油道分配至各运行部件中。油底壳中的润滑油在经过机油泵的加压后,通常通过油管输送到油冷器中进行冷却,再输送到机油滤清器中进行过滤,油路设计较长,在经过油冷器的冷却和机油滤清器的过滤后,容易出现泵入主油道中的压力不足,进而需要提高机油泵的功率,增加了润滑系统能量消耗,导致润滑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汽车,能够减少润滑系统的能量消耗,降低润滑成本。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油冷器,所述油底壳具有储油腔,所述油底壳的侧壁上具有连接孔,所述机油泵固定于所述储油腔中,所述机油泵的第一进油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机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油底壳的侧壁上,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口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与所述油冷器连接。可选地,所述油底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所述机油泵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具有用于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具有凹槽,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口与所述凹槽连通。可选地,所述机油滤清器包括盖板、筒体和环形的滤芯,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口和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均位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筒体具有内腔,所述滤芯位于所述内腔中,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可选地,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盖板与所述安装面相贴,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可选地,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连接管,所述凹槽内具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冷器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上具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的端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相贴。可选地,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一个主油道和多个分支油道,所述主油道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连接,所述主油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多个分支油道连通,所述多个分支油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分支油道与所述油冷器连通。可选地,所述多个分支油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分支油道与所述机油泵连接。可选地,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控制阀,所述机油泵还包括第二进油口,所述多个分支油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分支油道与所述控制阀的进口连通,所述控制阀的出口与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若所述控制阀的阀前压力小于或等于压力阈值,控制所述控制阀开启。可选地,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安装在所述机油泵的第一进油口处。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润滑系统。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润滑系统,通过将机油泵的固定安装在油底壳的储油腔中,机油泵的第一进油口的与内腔连接,当润滑进行系统工作时,机油泵通过第一进油口将储存在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吸入机油泵中,润滑油在机油泵中加压后,由机油泵的出油口输出。加压后的润滑油直接通过连接孔进入机油滤清器中,在机油滤清器中进行过滤后最后输入油冷器进行冷却。通过先对机油泵加压的润滑油进行过滤,再对过滤后的润滑油进行冷却,最后输送到发动机的油道中,减少了润滑油在机油泵的出油口与机油滤清器的进口之间流动的距离,避免在润滑油导入到油冷器进行冷却的过程中,由于润滑油中的杂质堵塞管道而导致润滑系统中的整体压力降低形成压损,无需提高机油泵的功率来对润滑油的压损进行压力补充,进而减少润滑系统的能量消耗,降低润滑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底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底壳与机油滤清器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油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在相关技术中相关技术中的润滑系统,通常包括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以及油冷器,通过机油泵将油底壳中的机油加压后经油冷器、机油滤清器后,泵入缸体主油道,然后由主油道分配至各运行部件中。油底壳中的润滑油在经过机油泵的加压后,通常通过油管输送到油冷器中进行冷却,再输送到机油滤清器中进行过滤,油路设计较长,在经过油冷器的冷却和机油滤清器的过滤后,容易出现泵入主油道中的压力不足,进而需要提高机油泵的功率,增加了润滑系统能量消耗,导致润滑成本高。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1、机油泵2、机油滤清器3和油冷器4。其中,油底壳1具有储油腔1a,油底壳1的侧壁上具有连接孔1b。机油泵2固定于储油腔1a中,机油泵2的第一进油口21与储油腔1a连通,机油泵2的出油口22与连接孔1b连通。机油滤清器3固定连接在油底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1)、机油泵(2)、机油滤清器(3)和油冷器(4),所述油底壳(1)具有储油腔(1a),所述油底壳(1)的侧壁上具有连接孔(1b),/n所述机油泵(2)固定于所述储油腔(1a)中,所述机油泵(2)的第一进油口(21)与所述储油腔(1a)连通,所述机油泵(2)的出油口(22)与所述连接孔(1b)连通;/n所述机油滤清器(3)固定连接在所述油底壳(1)的侧壁上,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进口(31)与所述连接孔(1b)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出口(32)与所述油冷器(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1)、机油泵(2)、机油滤清器(3)和油冷器(4),所述油底壳(1)具有储油腔(1a),所述油底壳(1)的侧壁上具有连接孔(1b),
所述机油泵(2)固定于所述储油腔(1a)中,所述机油泵(2)的第一进油口(21)与所述储油腔(1a)连通,所述机油泵(2)的出油口(22)与所述连接孔(1b)连通;
所述机油滤清器(3)固定连接在所述油底壳(1)的侧壁上,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进口(31)与所述连接孔(1b)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出口(32)与所述油冷器(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二壳体(12)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侧壁上,所述机油泵(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中,所述连接孔(1b)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的底部,所述第二壳体(12)的底部具有用于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安装面(121),所述安装面(121)上具有凹槽(13),所述连接孔(1b)与所述凹槽(13)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3)安装在所述安装面(121)上,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进口(31)与所述凹槽(1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清器(3)包括盖板(33)、筒体(34)和环形的滤芯(35),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进口(31)和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出口均位于所述盖板(33)上,所述盖板(33)位于所述筒体(34)的一端,所述筒体(34)具有内腔(341),所述滤芯(35)位于所述内腔(341)中,将所述内腔(341)分隔为第一腔体(3411)和第二腔体(3412),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进口(31)与所述第一腔体(3411)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出口(32)与所述第二腔体(34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羊富勇姜维张欣林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