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挺柱孔返修装置及挺柱孔返修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42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挺柱孔返修装置及挺柱孔返修方法。该挺柱孔返修装置包括:固定机构,用于为抵接于气缸体,以固定气缸体;第一刀具组件,用于为对气缸体的挺柱孔进行扩孔处理,形成底孔;塞堵,其设置于底孔内;第二刀具组件,用于在塞堵上进行钻孔处理,形成预设挺柱孔。该挺柱孔返修装置实现挺柱孔的返修,使得气缸体的挺柱孔在返修加工后加工尺寸精度符合挺柱孔加工技术要求,并使在气缸体上原始的挺柱孔形成尺寸规格一致的底孔,无需每个挺柱孔都必须有一个与其尺寸相匹配的塞堵与其相对应,通过底孔和塞堵的相互配合,通用性强,降低了塞堵的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挺柱孔返修装置及挺柱孔返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生产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挺柱孔返修装置及挺柱孔返修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柴油发动机的气缸体设置有多个气缸孔,每个气缸孔配有两个挺柱,以相关系列产品为例,气缸体内挺柱孔加工技术要求为:直径为Ф20.01,公差为0-0.02mm,圆柱度为Ф0.01,位置度为Ф0.3,粗糙度为Rz16。现有气缸体的挺柱孔采用国产专用机床和整体合金刀具进行粗加工,对工序能力指数Cpk值在1.0-1.33之间(其中当工序能力指数Cpk值处于1.0~1.33之间时,表明工序能力满足要求,但不充分;当Cpk值很接近1时,则有产生超差的危险,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工序的控制;当工序能力指数Cpk值处于0.67~1.0时,表明工序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标准的需要,应采取改进措施,改变工艺条件,修订标准或严格进行全数检查等;当工序能力指数Cpk值小于0.67,表明工序能力严重不足,必要时要停工整顿),在实际生产中会因挺柱孔的加工能力不足,经常出现粗加工挺柱孔时位置度超差Ф0.10mm~0.6mm,即挺柱孔的加工尺寸偏大,使得精加工后不满足加工技术要求的情况,且无法进行返工返修,导致整个气缸体成为废品,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挺柱孔返修装置及挺柱孔返修方法,以解决挺柱孔因加工不良无法返修的问题,降低废品率。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挺柱孔返修装置,包括:固定机构,用于抵接于气缸体,以固定所述气缸体;<br>第一刀具组件,用于对所述气缸体的挺柱孔进行扩孔处理,形成底孔;塞堵,其设置于所述底孔内;第二刀具组件,用于在所述塞堵上进行钻孔处理,形成预设挺柱孔。作为优选,所述底孔为倒T形结构,在所述塞堵的底部凸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底孔的大端部。作为优选,在所述塞堵上设置有连通油道,所述连通油道分别连通于所述预设挺柱孔和主油道。作为优选,所述塞堵和所述底孔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其中两者之间的过盈配合量处于0.02mm~0.035mm之间。作为优选,在所述塞堵的外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容纳环槽,在所述塞堵和所述底孔之间及所述容纳环槽内部填充有紧固胶。作为优选,所述预设挺柱孔和与其相邻的气缸孔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预设距离。作为优选,所述塞堵的材质和所述气缸体的材质的热胀系数相同。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挺柱孔返修方法,采用上述的挺柱孔返修装置,所述挺柱孔返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气缸体放置于固定机构上并利用固定机构对其进行夹紧固定;利用第一刀具组件切削气缸体的挺柱孔的内壁进行扩孔处理,形成底孔;加工塞堵并将塞堵封堵于底孔内;利用第二刀具组件在塞堵进行钻孔处理,形成预设挺柱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刀具组件包括第一扩刀和反镗刀;所述底孔的加工步骤包括:利用第一扩刀切削挺柱孔的内壁;利用反镗刀反镗出挺柱孔沉台,所述挺柱孔沉台用于容纳塞堵的凸台。作为优选,在将塞堵封堵于底孔之后,利用枪钻在塞堵上钻出连通油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挺柱孔返修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抵接于气缸体,实现气缸体的固定,减少气缸体的位置移动,以保证预设挺柱孔的加工精度;通过塞堵设置于底孔内并利用第二刀具组件在塞堵上进行钻孔处理,以形成预设挺柱孔,实现挺柱孔的返修,使得气缸体的挺柱孔在返修加工后加工尺寸精度符合挺柱孔加工技术要求。采用第一刀具组件对气缸体的挺柱孔进行扩孔处理,形成底孔,并在底孔内设置塞堵,以使在气缸体上原始的挺柱孔形成尺寸规格一致的底孔,无需每个挺柱孔都必须有一个与其尺寸相匹配的塞堵与其相对应,通过底孔和塞堵的相互配合,通用性强,降低了塞堵的加工难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挺柱孔返修方法,解决因挺柱孔加工原因产生不良品无法实现返修的难题,同时提高产品返修率,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不同的型号和结构的气缸体,其他不用更改便可进行加工,而且返修后的气缸体可以重复返修,提高生产节拍,降低废品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挺柱孔返修装置中塞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挺柱孔返修装置中底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挺柱孔返修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00、气缸体;1、底孔;11、挺柱孔沉台;12、轴孔;2、塞堵;21、凸台;22、容纳环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现有气缸体100的挺柱孔等各项参数指标,例如直径、圆度、粗糙度及位置度等,如果参数指标尺寸过小,可以直接进行再处理以达到挺柱孔加工技术要求,即直径为Ф20.01,公差为0-0.02mm,圆柱度为Ф0.01,位置度为Ф0.3,粗糙度为Rz16。受到现有技术加工挺柱孔的限制,如果粗加工挺柱孔时位置度超差Ф0.10mm~0.6mm,参数指标尺寸过大,在精加工后也不能达到挺柱孔加工技术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挺柱孔返修装置,如图1-2所示,该挺柱孔返修装置包括固定机构、第一刀具组件、塞堵2及第二刀具组件,固定机构用于抵接于气缸体100,以固定气缸体100,第一刀具组件用于对气缸体100的挺柱孔进行扩孔处理,形成底孔1;塞堵2的外形大体为柱形结构,塞堵2设置于底孔1内,第二刀具组件用于在塞堵2上进行钻孔处理,形成预设挺柱孔。可以理解的是,挺柱孔具体是指因加工能力不足在气缸体100上产生尺寸超差的挺柱孔,该挺柱孔为原始、参数指标尺寸过大的挺柱孔;底孔1为利用第一刀具组件在原始挺柱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孔处理而形成;预设挺柱孔为利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挺柱孔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机构,用于抵接于气缸体(100)以固定所述气缸体(100);/n第一刀具组件,用于对所述气缸体(100)的挺柱孔进行扩孔处理,形成底孔(1);/n塞堵(2),其设置于所述底孔(1)内;/n第二刀具组件,用于在所述塞堵(2)上进行钻孔处理,形成预设挺柱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挺柱孔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机构,用于抵接于气缸体(100)以固定所述气缸体(100);
第一刀具组件,用于对所述气缸体(100)的挺柱孔进行扩孔处理,形成底孔(1);
塞堵(2),其设置于所述底孔(1)内;
第二刀具组件,用于在所述塞堵(2)上进行钻孔处理,形成预设挺柱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挺柱孔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孔(1)为倒T形结构,在所述塞堵(2)的底部凸设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设置于所述底孔(1)的大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挺柱孔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塞堵(2)上设置有连通油道,所述连通油道分别连通于所述预设挺柱孔和主油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挺柱孔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堵(2)和所述底孔(1)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其中两者之间的过盈配合量处于0.02mm~0.03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挺柱孔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塞堵(2)的外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容纳环槽(22),在所述塞堵(2)和所述底孔(1)之间及所述容纳环槽(22)内部填充有紧固胶。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长美杨永兴李广翰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