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光激活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284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红外光激活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近红外光激活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包括: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内核,形成在内核表面的巯基修饰的枝状结构二氧化硅作为外壳,以及分布在巯基修饰的枝状结构二氧化硅的表面和孔道中的纳米C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光激活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红外光激活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医药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癌症已经成为危害全世界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统计,在172个国家中,癌症是人们在70岁之前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2018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1810万例,因癌症死亡数达到960万例。目前临床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化疗和放疗。虽然这些常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拯救了一部分癌症患者,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往往存在创伤比较大、肿瘤无法被完全清除、毒副作用大和癌症易复发转移等不足。因此,亟待改进传统治疗手段或者开发新型的治疗技术。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和表面性质可以更好地被调控,从而获得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性质,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随着纳米科技的蓬勃发展,具有酶催化特性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地发现、制备和应用。这种具有酶催化特性的纳米材料,被LuciaPasquato、PaoloScrimin和他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光激活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内核,形成在内核表面的巯基修饰的枝状结构二氧化硅作为外壳,以及分布在巯基修饰的枝状结构二氧化硅的表面和孔道中的纳米CuS。/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光激活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内核,形成在内核表面的巯基修饰的枝状结构二氧化硅作为外壳,以及分布在巯基修饰的枝状结构二氧化硅的表面和孔道中的纳米Cu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选自NaYF4:Er/Yb、NaYF4:Yb/Er/Tm、NaYF4:Yb/Gd/Er、NaYF4:Yb/Tm、NaYF4:Yb/Tm@NaGdF4和NaGdF4:Yb/Er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粒径为10nm~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巯基修饰的枝状结构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0nm~200nm,孔道的直径为5~20nm;所述巯基修饰的枝状结构二氧化硅的含量为40~80wt%。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CuS的粒径为1nm~20nm;所述纳米CuS的负载量为5~40wt%。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纳米酶的粒径为50~300n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光激活的核壳结构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加入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经超声乳化,得到乳液A;
(2)在乳液A中加入水杨酸钠和有机小分子胺,再加入硅源,再经水浴加热、离心处理和洗涤处理,得到枝状结构二氧化硅包裹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记为UCNPs@DMSNs;
(3)所得UCNPs@DMSNs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和氨水,在磁力搅拌下反应10~24小时,再经离心处理,巯基修饰的UCNP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航榕陈潜张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