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冷却系统以及空压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4064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冷却系统以及空压机,具有冷却流道以及分布在冷却流道两侧,并与其连通的左冷却腔室和右冷却腔室;所述冷却流道上开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一部分与左冷却腔室和右冷却腔室连通,一部分与冷却流道连通;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冷却流道的行程中部,设置在行程中部的所述进水口将冷却流道分成两路流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多路冷却、冷却回路短、冷却效果佳的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冷却系统以及空压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冷却系统以及空压机
本技术涉及离心式空压机领域,尤其是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冷却系统以及空压机。
技术介绍
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用高速电机具有转速高、功率密度大、体积小、无励磁损耗、效率高等优点。工作过程中,电机高速旋转,空气和转子表面的摩擦产生很大的风摩损耗,转子永磁体的涡流损耗、定子铁心损耗和绕组损耗这些最终都将转化为热量,造成电机温升过高,永磁体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可逆退磁,从而导致电机性能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电机轴承失效,电机使用寿命严重缩短。专利CN105041685中采用电机本体水冷+轴承系统风冷方式解决,该方案中水冷流道复杂、转弯过多,冷却剂流阻增大;轴承系统的风冷需要外接压缩空气,增加系统复杂度。专利CN108050085中采用完全风冷方式冷却,电机末端增加风叶,对于电机转速、功率密度不高的电机普遍采用这种方式冷却,但对于高速电机,采用这种方式冷却不可避免出现较大噪音、振动,此外需要额外消耗电机功率,降低系统效率。专利201811298204中提出一种前后轴承室冷却流道与电机壳体冷却流道串联的冷却结构,该方案中的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被不断加热,不可避免地造成靠近冷却液进口的轴承室及电机壳体冷却效果好,而靠近冷却液出口的轴承室及电机壳体冷却效果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多路冷却、冷却回路短、冷却效果佳的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冷却系统以及空压机。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具有冷却流道以及分布在冷却流道两侧,并与其连通的左冷却腔室和右冷却腔室;所述冷却流道上开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一部分与左冷却腔室和右冷却腔室连通,一部分与冷却流道连通;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冷却流道的行程中部,设置在行程中部的所述进水口将冷却流道分成两路流通。进一步地,所述两路流通包括左侧流道和右侧流道;所述左侧流道与左冷却腔室连通,右侧流道与右冷却腔室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对应为左侧流道和右侧流道的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左冷却腔室通过左管路与进水口和冷却流道连通;所述右冷却腔室通过右管路与进水口和冷却流道连通。一种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系统,包括上述空压机的冷却通道。一种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包括上述空压机的冷却通道。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有所述冷却通道的壳体、扩压板、后端盖以及后端盖盖板;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以及与其配合安装的内壳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进水口设置在冷却流道的行程中部,可将螺旋状的冷却流道分为左侧流道和右侧流道;与此同时,进水口还分别与左冷却腔室和右冷却腔室连通,四路冷却通道缩短冷却行程,避免一端进水一端出水冷却方式所引起的壳体冷热不均,从而实现缩小冷却部位之间的温度梯度;此外螺旋状的冷却流道使得冷却液的流阻小,降低冷却液的驱动能耗,提高系统效率,而且流阻小加快冷却液流动速度,冷却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冷却通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却通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后端盖密封结构C局部放大图。附图中标号为:冷却流道1、左冷却腔室2、右冷却腔室3、进水口4、出水口5、第一出水口51、第二出水口52、左侧流道61、右侧流道62、左管路7、左进管路71、左出管路72、右管路8、右进管路81、右出管路82、壳体10、外壳体101、内壳体102、出水螺栓安装孔103、水腔104、扩压板11、后端盖12、后端盖盖板13、密封腔14、O型圈15。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和图2,一种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具有冷却流道1以及分布在冷却流道1两侧,并与其连通的左冷却腔室2和右冷却腔室3。冷却流道1为螺旋状;左冷却腔室2和右冷却腔室3均为环形冷却腔室,用于轴承端的冷却,其中右冷却腔室3为开环;冷却流道1上开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进水口4的一部分与左冷却腔室2和右冷却腔室3连通,一部分与冷却流道1连通;进水口4设置在冷却流道1的行程中部,设置在行程中部的进水口4可将现有技术中一头一尾的串联式流通改为两路流通,即并联流通,从而实现将串联流通的长行程冷却回路缩短一半,这样可以避免因冷却液流动过程中被不断加热,而引起的远离冷却液进口的一端冷却效果差。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两路流通包括左侧流道61和右侧流道62,左侧流道61与左冷却腔室2连通,右侧流道62与右冷却腔室3连通。出水口5包括第一出水口51和第二出水口52,第一出水口51对应为左侧流道61的出口,第二出水口52对应为右侧流道62的出口,第一出水口51设置在左侧流道61行程末端的冷却流道1上,第二出水口52设置在右侧流道62行程末端的冷却流道1上。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左冷却腔室2通过左管路7与进水口4和冷却流道1连通,左管路7包括左进管路71和左出管路72,具体地进水口4通过左进管路71与左冷却腔室2的下端连接,左冷却腔室2的上端通过左出管路72与冷却流道1的左侧流道61行程末端连接。右冷却腔室3通过右管路8与进水口4和冷却流道1连通,右管路8包括右进管路81和右出管路82,具体地进水口4通过右进管路81与右冷却腔室3的一端连接(即行程初端),右冷却腔室3的另一端(即行程末端)通过右出管路82与冷却流道1连接。见图3至图5,一种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包括设置有上述冷却通道的壳体10;壳体10的一端设有扩压板11,另一端设有后端盖12以及后端盖盖板13;壳体10包括外壳体101以及与其配合安装的内壳体102,内壳体102上开设有螺旋状水腔104,外壳体101与内壳体102外周的配合安装,使得水腔104形成上述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流道1,同时外壳体101上开设有允许进水口4和出水口5通过的出水螺栓安装孔103,每个出水螺栓安装孔103与进水口4和出水口5的位置相对应;在安装的过程中先将内壳体102机加工完,随后再将外壳体101套装在内壳体102外周,并通过焊接连为一体。冷却通道中的轴向右进管路81部分置于外壳体101内,轴向右出管路82部分置于内壳体102中,径向右进管路81部分和径向右出管路82部分置于后端盖12中,右进管路81的轴向部分和径向部分交错于后端盖12内,形成通路;右出管路82的轴向部分和径向部分交错于后端盖12内,形成通路;右冷却腔室3的内外径处均开设有密封腔14,密封腔14内装有O型圈15,通过后端盖盖板13将右冷却腔室3封住防止漏水,后端盖12和后端盖盖板13之间为过盈连接。冷却通道中的轴向左进管路71部分置于外壳体101内,轴向右出管路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具有冷却流道(1)以及分布在冷却流道(1)两侧,并与其连通的左冷却腔室(2)和右冷却腔室(3);所述冷却流道(1)上开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4)的一部分与左冷却腔室(2)和右冷却腔室(3)连通,一部分与冷却流道(1)连通;所述进水口(4)设置在冷却流道(1)的行程中部,设置在行程中部的所述进水口(4)将冷却流道(1)分成两路流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具有冷却流道(1)以及分布在冷却流道(1)两侧,并与其连通的左冷却腔室(2)和右冷却腔室(3);所述冷却流道(1)上开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4)的一部分与左冷却腔室(2)和右冷却腔室(3)连通,一部分与冷却流道(1)连通;所述进水口(4)设置在冷却流道(1)的行程中部,设置在行程中部的所述进水口(4)将冷却流道(1)分成两路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路流通包括左侧流道(61)和右侧流道(62);所述左侧流道(61)与左冷却腔室(2)连通,右侧流道(62)与右冷却腔室(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5)包括第一出水口(51)和第二出水口(52);所述第一出水口(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竹刘全蔡永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