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30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共面拼接形成一字型的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的拼接端部均开有竖向的通长缺口,通长缺口内设有锚固筋,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的通长缺口围合形成墙板键槽,墙板键槽中设置有螺旋箍筋,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之间填充现浇混凝土将二者连接在一起。本方案的一字型墙板连接结构中,预制墙板侧端面设置有缺口,且锚固钢筋置于缺口内、未突出于预制墙板侧边缘,在运输时,锚固筋不容易被碰弯;左右相邻两块预制墙板之间的缺口拼合成墙板键槽,形成一个两侧封闭的空间,向键槽内浇筑混凝土时,缺口的边缘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无需在施工现场搭设模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墙板结构体系中的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使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干法连接和湿法连接两种。采用干法连接时,相邻预制墙板之间通过预埋的金属连接件进行对接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相邻墙板之间存在缝隙,只能通过后期装修进行遮盖;装修装饰材料容易在热胀冷缩情况下出现裂缝,造成后期维修麻烦。采用湿法连接主要有两种具体方式:1、相邻预制墙板的竖向连接部位采用铝模或木模进行现场支模,通过现浇混凝土进行连接;2、在预制墙板的侧端面预留缺口,缺口内预埋软索锚环,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侧端面形成相互配合的台阶形,现场施工时向两个软索锚环中插入竖向通长钢筋,然后再向缺口内浇筑混凝土,具体方案参见专利文件《CN206337655U-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及其加强软索锚环连接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模板搭设增加现场支模工作量;2、采用软索连接时,单个墙板有3m左右高度,且软索的形状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当两个墙板水平拼合后,施工时插入竖向通长钢筋对准每个软索比较困难,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而且软索的形状不固定,一旦发生变形,很难实现竖向通长筋的穿插,施工效率低;而且相邻墙体之间的现浇带受力性能一般,无法应用于地震烈度较大的地区。因此,现在需要研发一种新的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以实现现场施工时无需搭设模板,提高施工效率,可实现墙板之间力学性能上的可靠连接,提高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墙板水平拼接结构受力性能不理想、施工麻烦等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共面拼接形成一字型的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的拼接端部均开有竖向的通长缺口,所述通长缺口内设有锚固筋,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的通长缺口围合形成墙板键槽,所述墙板键槽中设置有螺旋箍筋,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之间填充现浇混凝土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锚固筋与螺旋箍筋交叉的空间内还设置有竖向纵筋。优选的,所述螺旋箍筋和所述竖向纵筋竖向贯穿所述墙板键槽。优选的,所述缺口为C型凹槽或台阶状缺口。优选的,所述螺旋箍筋的直径大于所述缺口的宽度且小于所述墙板键槽的宽度。优选的,所述螺旋箍筋的外轮廓为圆柱形或方形或多边形。优选的,所述螺旋箍筋与所述第一预制墙板或第二预制墙板等高。优选的,所述锚固筋不超过所述第一预制墙板或第二预制墙板的边缘。优选的,所述预制墙板还包括上层钢筋网片、下层钢筋网片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边缘钢筋骨架,所述边缘钢筋骨架设置在预制墙板的竖向拼接处,所述边缘钢筋骨架从所述预制墙板的竖向侧面露出形成所述锚固筋。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或第二预制墙板相互拼接的端面处还设置有加强箍筋,所述加强箍筋一部分从第一预制墙板和/或第二预制墙板相互拼接的端面处露出。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或第二预制墙板为外墙板,包括依次层接的承重层、保温层和外饰层,所述锚固筋从所述承重层的竖向侧面伸出形成所述锚固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方案中的预制墙板侧边端面伸出多个锚固筋,两个预制墙板水平拼接形成一字型墙板连接结构,在两个墙板之间设置螺旋箍筋和竖向纵筋,现场施工方便;浇筑现浇混凝土将锚固筋、螺栓箍筋和竖向纵筋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可靠连接,现场施工操作非常方便,施工效率高。2、本方案的一字型墙板连接结构中,预制墙板侧端面设置有缺口,且锚固钢筋置于缺口内、未突出于预制墙板侧边缘,在运输时,锚固筋不容易被碰弯;左右相邻两块预制墙板之间的缺口拼合成墙板键槽,形成一个两侧封闭的空间,向键槽内浇筑混凝土时,缺口的边缘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无需在施工现场搭设模板。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实施例1中一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侧面示图;图2为图1在1-1水平方向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2中第一预制墙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一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及加强箍筋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3中一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4中一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第一预制墙板1,101-承重层101,102-保温层102,103-外饰层103,2-第二预制墙板2,3-墙板键槽3,4-锚固筋4,5-C型凹槽5,6-台阶6,7-钢筋网片7,8-加强箍筋8,9-竖向纵筋9,10-螺旋箍筋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实施例1参考示意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一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包括在水平方向共面拼接形成一字型的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第一预制墙板1与第二预制墙板2相互拼接的端面均设置有竖向竖直方向通长的缺口,本实施例中缺口形状为C型凹槽5。第一预制墙板1与第二预制墙板2相互拼接的端面伸出有锚固筋4,锚固筋4置于凹槽内。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C型凹槽5相互拼合形成墙板键槽3,第一预制墙板1与第二预制墙板2之间设置有螺旋箍筋10,螺旋箍筋10置于墙板键槽3中。第一预制墙板1与第二预制墙板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2根竖向纵筋9,竖向纵筋9设置于螺旋箍筋10和锚固筋4围合的空间内。墙板键槽3内填充现浇混凝土将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连接在一起。这样设置,两个墙板之间现浇混凝土时,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凹槽边缘就可以充当模板,因此无需在施工现场再次搭设模板,减轻了现场施工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将竖向纵筋9插入螺旋箍筋10和锚固筋4之间,能对这二者起到约束作用,保证螺旋箍筋10和锚固筋4之间的连接,现浇混凝土后相当于两个墙板之间形成了暗柱结构,增强了一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稳固性和抗震性能。增强墙板键槽3的抗拉强度和抗震性能。本实施例中螺旋箍筋10的外轮廓为圆柱形,螺旋箍筋10的直径大于C型凹槽5的宽度且小于墙板键槽3的宽度。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中预埋有双面钢筋网片7,双面钢筋网片7的末端露出成为锚固筋4。锚固筋4的宽度不超出于第一预制墙板1或第二预制墙板2的凹槽边缘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墙板键槽3的形状,将螺旋箍筋10设置为相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共面拼接形成一字型的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的拼接端部均开有竖向的通长缺口,所述通长缺口内设有锚固筋,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的通长缺口围合形成墙板键槽,所述墙板键槽中设置有螺旋箍筋,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之间填充现浇混凝土将二者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共面拼接形成一字型的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的拼接端部均开有竖向的通长缺口,所述通长缺口内设有锚固筋,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的通长缺口围合形成墙板键槽,所述墙板键槽中设置有螺旋箍筋,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之间填充现浇混凝土将二者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筋与螺旋箍筋交叉的空间内还设置有竖向纵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字型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箍筋和所述竖向纵筋竖向贯穿所述墙板键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大有李俊杰施明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