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30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墙板和叠合梁,预制墙板包括竖向搭接形成水平拼缝的上预制墙板和下预制墙板,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预制墙板的各侧面无伸出钢筋,预制部竖向侧端面无伸出钢筋,预制部底侧搭设在下预制墙板的室内侧顶面,现浇部设置有上纵筋,上纵筋端部延伸至下预制墙板的上方,预制部端部和预制墙板顶侧围合形成现浇区,现浇区内设置有竖向受力筋,浇筑所述现浇区的混凝土将所述下预制墙板和叠合梁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预制墙板底部搁置于所述现浇区顶面上。本方案中的预制墙和叠合梁预制部工厂生产时边模无需出筋,降低了模具成本,方便运输和吊装;现场施工操作方便,受力性能和抗地震性能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预制墙与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分为现浇连接和纯干法连接。对于现浇连接方式,主要是采用装配式建筑规范中示例的,将叠合梁的预制部搭设在预制墙顶端,其中预制部的竖向侧面伸出有锚固钢筋,预制墙板的顶侧伸出有竖向受力筋,然后在预制墙板的顶侧和叠合梁的端部搭设模板,再浇筑叠合梁端部和预制墙顶侧区域的混凝土。这种构造的缺点在于:由于预制墙板和叠合梁预制部的表面均伸出有钢筋,因此在工厂生产时模具非常复杂,脱模比较麻烦,而且构件运输时伸出钢筋容易被碰弯,到了施工现场还需要进行人工调整;另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时一般不在建筑外侧搭设脚手架,而现场需要搭设预制墙顶侧现浇部的模板,造成现场搭设模板不方便。综上所述,现在需要于研发一种预制墙与梁之间的连接结构,以降低预制构件的工厂生产难度,避免预制构件运输的困难,提高现场施工的便利性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模具复杂、运输不便和现场施工模板搭设不便等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墙板和叠合梁,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竖向搭接形成水平拼缝的上预制墙板和下预制墙板,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所述预制墙板的各侧面无伸出钢筋,所述预制部竖向侧端面无伸出钢筋,所述预制部底侧搭设在所述下预制墙板的室内侧顶面,所述现浇部设置有上纵筋,所述上纵筋端部延伸至所述下预制墙板的上方,所述预制部端部和所述预制墙板顶侧围合形成现浇区,所述现浇区内设置有竖向受力筋,浇筑所述现浇区的混凝土将所述下预制墙板和叠合梁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预制墙板底部搁置于所述现浇区顶面上。优选的,所述下预制墙板顶侧混凝土中预埋有第一钢筋连接接头,所述第一钢筋连接接头上设置有竖向受力筋,所述上预制墙板底侧混凝土中预埋有中空波纹管,所述竖向受力筋的顶端伸入所述中空波纹管内。优选的,所述预制部朝向所述预制墙板的竖向侧面设置有剪力键槽。优选的,所述预制部朝向所述预制墙板的竖向侧面预埋有第二钢筋连接接头,所述第二钢筋连接接头上设置有下纵筋。优选的,所述预制墙板为外墙板,包括外饰层、保温层和承重层,所述外饰层和保温层顶侧高于所述承重层顶侧。优选的,所述预制墙板为内墙板,所述内墙板顶侧设置有台阶缺口,所述预制部搭设于所述下预制墙板的台阶缺口上。优选的,两个所述叠合梁的预制部分别平行搁置于所述下预制墙板的顶侧两边,两个所述预制部之间形成所述现浇区,所述现浇区内设置有U型钢筋。优选的,两个所述叠合梁的上纵筋和下纵筋相互连接。上述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吊装并定位下预制墙板,然后吊装叠合梁的预制部,并将预制部的端部底侧压设在所述下预制墙板的室内侧顶端;S2、在下预制墙板顶侧的第一钢筋连接接头设置竖向受力筋,在预制部的顶侧设置上纵筋;S3、搭设叠合梁现浇部的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S4、吊装上预制墙板并定位于下预制墙板顶侧,并将竖向受力筋顶端插入上预制墙板底侧的波纹管中。其中,当预制墙板顶侧设置两个平行的叠合梁时,所述步骤S1中分别吊装两个叠合梁的预制部并搁置于下预制墙板顶侧,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在两个预制部之间放置U型钢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方案中的预制墙和叠合梁预制部生产后,除了叠合梁预制部顶部的箍筋伸出,各个侧表面均无钢筋伸出,工厂生产时边模无需出筋,降低了模具成本,运输和吊装时比较方便,降低了伸出钢筋所带来的安全隐患;(2)本方案中的预制墙和叠合梁连接结构中,上层的预制墙板和下层的预制墙板之间的竖向受力钢筋现场后放,并通过第一钢筋连接接头与下层的预制墙板连接,通过波纹管与上层的预制墙板连接,现场施工操作方便,受力性能和抗地震性能强;(3)由于预制墙与叠合梁下部通过纵向钢筋连接件连接,而纵向钢筋连接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节,具有较好的容差能力,因此可以调整预制构件生产和装配出现的精度偏差,现场安装方便可调;(4)叠合梁的预制部竖向侧端面设有剪力键槽,浇筑预制墙板顶侧和梁端部的混凝土后,该剪力键槽内形成梁剪力键,增强了梁的抗剪性,进一步提高了预制墙板和梁之间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实施例1中预制墙板和叠合梁的连接结构的竖向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2中预制墙板和叠合梁的连接结构的竖向剖视图;图3为图2中D-D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3中预制墙板和两个叠合梁的连接结构的竖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上预制墙板,101-外饰层,102-保温层,103-承重层,2-下预制墙板,3-叠合梁,4-预制部,5-现浇部,6-上纵筋,7-下纵筋,8-现浇区,9-第一钢筋连接接头,10-第二钢筋连接接头,11-附加钢筋,12-中空波纹管,13-竖向受力筋,14-剪力键槽,15-台阶缺口,16-U型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实施例1参考示意图1,本实施例中的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墙板和叠合梁3,预制墙板包括竖向搭接形成水平拼缝的上预制墙板1和下预制墙板2,叠合梁3包括预制部4和现浇部5,预制墙板的各侧面无伸出钢筋,预制部4竖向侧端面无伸出钢筋。本实施例中的预制墙板为外墙板,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饰层101、保温层102和承重层103,且外饰层101和保温层102顶侧高于承重层103顶侧,因此在承重层103的室内侧形成了一个台阶状缺口。继续参见示意图1,预制部4底侧搭设在下预制墙板2的室内侧顶面,现浇部5设置有上纵筋6,上纵筋6的端部延伸至下预制墙板2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上纵筋6靠近保温层102的末端向下折弯形成弯头,这样能增加上纵筋6在现浇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提高梁和下预制墙板2的连接强度。预制部4端部和预制墙板顶侧围合形成现浇区8,现浇区8内设置有竖向受力筋13,浇筑现浇区8的混凝土将下预制墙板2和叠合梁3连接在一起,上预制墙板1底部搁置于现浇区8顶面上。继续参见示意图1,下预制墙板2顶侧混凝土中预埋有第一钢筋连接接头9,第一钢筋连接接头9上设置有竖向受力筋13,上预制墙板1底侧混凝土中预埋有中空波纹管12,竖向受力筋13的顶端伸入中空波纹管12内。参见示意图1,在本实施例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预制部4朝向预制墙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墙板和叠合梁,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竖向搭接形成水平拼缝的上预制墙板和下预制墙板,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的各侧面无伸出钢筋,所述预制部竖向侧端面无伸出钢筋,所述预制部底侧搭设在所述下预制墙板的室内侧顶面,所述现浇部设置有上纵筋,所述上纵筋端部延伸至所述下预制墙板的上方,所述预制部端部和所述预制墙板顶侧围合形成现浇区,所述现浇区内设置有竖向受力筋,浇筑所述现浇区的混凝土将所述下预制墙板和叠合梁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预制墙板底部搁置于所述现浇区顶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墙板和叠合梁,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竖向搭接形成水平拼缝的上预制墙板和下预制墙板,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的各侧面无伸出钢筋,所述预制部竖向侧端面无伸出钢筋,所述预制部底侧搭设在所述下预制墙板的室内侧顶面,所述现浇部设置有上纵筋,所述上纵筋端部延伸至所述下预制墙板的上方,所述预制部端部和所述预制墙板顶侧围合形成现浇区,所述现浇区内设置有竖向受力筋,浇筑所述现浇区的混凝土将所述下预制墙板和叠合梁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预制墙板底部搁置于所述现浇区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预制墙板顶侧混凝土中预埋有第一钢筋连接接头,所述第一钢筋连接接头上设置有竖向受力筋,所述上预制墙板底侧混凝土中预埋有中空波纹管,所述竖向受力筋的顶端伸入所述中空波纹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墙和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部朝向所述预制墙板的竖向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大有陈甫亮施明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