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99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在座便装置的显示部处污垢容易积存。座便装置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形成为中空的外壳;便座,该便座形成为中空并由外壳支承;发光部,该发光部收纳在外壳内,并被设为能够发光;以及显示部,该显示部设于外壳的规定部位,通过发光部的发光来显示运转状态。显示部具有:基部;以及薄壁部,该薄壁部形成为厚度比基部薄,该薄壁部使发光部发出的光透过来显示运转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座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便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座便装置的一种形式,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结构。如专利文献1的图1至图4所示,该座便装置具有功能设备的外轮廓部5以及设于外轮廓部5的上部的显示设备4。显示设备4具有:显示发光部8,该显示发光部8配置在外轮廓部5内且具有LED8a,并显示功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多个显示窗6,该多个显示窗6设于外轮廓部5;以及保护部件9,该保护部件9保护LED8a,并具有凸状导光部10,该凸状导光部10嵌入显示窗6,将来自LED8a的光向外部放出。在保护部件9设有槽部12,该槽部12使从显示窗6周缘与凸状导光部10之间的间隙侵入的水排出从而保护LED8a。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15596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座便装置中,被认为有在显示窗6周缘的间隙积存污垢而降低显示设备4(显示部)的美观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座便装置的显示部处使污垢难以积存。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座便装置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形成为中空的外壳;便座,该便座形成为中空并支承于外壳;发光部,该发光部收纳在外壳和便座中的一方的部件内,并被设为能够发光;以及显示部,该显示部设于一方的部件的规定部位,并通过发光部的发光来显示运转状态,其中,显示部具有:基部;以及薄壁部,该薄壁部形成为厚度比所述基部薄,该薄壁部使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透过来显示所述运转状态。由此,显示部设于规定部位,通过使发光部发出的光透过薄壁部来显示座便装置的运转状态。另外,薄壁部形成为厚度比基部薄。由此,能够在规定部位处设置没有间隙、台阶的显示部。因此,能够使得在座便装置的显示部处污垢难以积存。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便装置的立体图,表示便座处于闭状态的情况。图2是图1所示的座便装置的立体图,表示便座处于开状态的情况。图3是图1所示的座便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座便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座便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显示部的俯视图。图7是沿着图6所示的VII-VII线的显示部的剖视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便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座便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部的剖视图。图11是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部的剖视图。图12是各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显示部的剖视图。图13是各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显示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座便装置1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中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作为座便装置1的上方和下方,同样地,将左上侧和右下侧分别作为座便装置1的后方和前方,同样地,将左下侧和右上侧分别作为座便装置1的左方和右方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座便装置1是温水清洗便座。座便装置1具有主体部10、便座20以及喷嘴30。主体部10被安装于例如设置在公共卫生间的座式便器(未图示)。如图1至图7所示,主体部10具有外壳11、显示部12以及发光部13。外壳11形成为中空。外壳11形成为大致左右对称。外壳11形成为具有大致恒定的壁厚。通过将热可塑性树脂注塑成形而形成外壳11。如图1至图5所示,外壳11具有下方部11a、前方部11b、第一侧方部11c、后方部11d、顶部11e以及一对支承部11f。下方部11a是外壳11的下侧的部位,是安装在座式便器的部位(参照图3和图4)。前方部11b是外壳11的前侧的部位,该部位形成为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从上方向下方倾斜(参照图2和图3)。第一侧方部11c是外壳11的左侧和右侧的部位,以大致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呈梯形的形状(参照图1至图3)。后方部11d是外壳11的后侧的部位,以大致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从后面观察呈矩形的形状(参照图4)。顶部11e是外壳11的上侧的部位。顶部11e形成为将前侧部作为上段部11e1,将后侧部作为下段部11e2的从侧面观察呈台阶状的形状(图1至图4参照)。下段部11e2形成为随着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左端而从上方向下方稍微倾斜,随着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右端而从上方向下方稍微倾斜(参照图4)。一对支承部11f是可转动地支承便座20的部位。一对支承部11f形成为从顶部11e的上段部11e1到前方部11b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上方隆起,并且是沿着左右方向并排形成两个的部位(参照图2)。一对支承部11f在顶部11e的上段部11e1的上方的部位将便座20支承为可转动。显示部12通过发光部13的发光来显示运转状态。运转状态是座便装置1的电源的开关状态、省电模式的开关状态、以及是否为座便装置1的检修时期的状态。省电模式是抑制便座20的耗电的控制模式(后述详细内容)。座便装置1的检修时期是例如从设置座便装置1并最初打开电源的时间点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在设置场所为公共卫生间的情况下,例如是二年)的时期。如图1至图7所示,显示部12设置于外壳11中的顶部11e的规定部位11e3。规定部位11e3设置于顶部11e的下段部11e2中的左端部。即,显示部12被设置成位于上段部11e1的后方且下方的位置。另外,由于下段部11e2设置成如上述那样的倾斜,规定部位11e3被设置成随着从顶部11e中的右侧朝向左侧而从上方向下方倾斜。另外,显示部12与外壳11一体地形成。由于规定部位11e3如上述那样倾斜,显示部12的外表面也与规定部位11e3的外表面同样地倾斜。如图6和图7所示,显示部12具有基部12a和多个薄壁部12b。基部12a是与外壳11的规定部位11e3相当的部位,基部12a形成为与规定部位11e3相同的壁厚。在基部12a设有多个薄壁部12b。多个薄壁部12b形成为厚度比基部12a薄,使发光部13发出的光透过多个薄壁部12b来显示运转状态。多个薄壁部12b以从基部12a的内侧面凹陷的方式形成。多个薄壁部12以凹陷成圆柱状的方式形成。由此,显示部12的外表面由与顶部11e的下段部11e2的外表面相同的曲面形成,显示部12的外表面相对于外壳11的外表面未形成台阶和间隙。通过对外壳11进行注塑成形而形成多个薄壁部12b。这样,由于显示部12设置于外壳11,因此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外壳11相当于“一方的部件”。第一薄壁部12b1显示电源的开关状态。在显示部12的外表面处的第一薄壁部12b1的前方印有“电源”的文字。第二薄壁部12b2显示省电模式的开关状态。在显示部12的外表面处的第二薄壁部12b2的前方印有“省电”的文字。第三薄壁部12b3是显示是否为座便装置1的检修时期的状态。在显示部12的外表面处的第三薄壁部12b3的前方印有“检修”的文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便装置,具有:/n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形成为中空的外壳;/n便座,该便座形成为中空并支承于所述外壳;/n发光部,该发光部收纳在所述外壳和所述便座中的一方的部件内,并被设为能够发光;以及/n显示部,该显示部设于所述一方的部件的规定部位,并通过所述发光部的发光来显示运转状态,/n所述显示部具有:/n基部;以及/n薄壁部,该薄壁部形成为厚度比所述基部薄,该薄壁部使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透过来显示所述运转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22 JP 2018-0077611.一种座便装置,具有:
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形成为中空的外壳;
便座,该便座形成为中空并支承于所述外壳;
发光部,该发光部收纳在所述外壳和所述便座中的一方的部件内,并被设为能够发光;以及
显示部,该显示部设于所述一方的部件的规定部位,并通过所述发光部的发光来显示运转状态,
所述显示部具有:
基部;以及
薄壁部,该薄壁部形成为厚度比所述基部薄,该薄壁部使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透过来显示所述运转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便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与所述一方的部件形成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便装置,其中,
所述薄壁部以从所述基部的内侧面凹陷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便装置,其中,
所述薄壁部以从所述基部的内侧面凹陷成圆柱状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便装置,其中,
所述薄壁部以从所述基部的内侧面凹陷成半球状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便装置,其中,
所述薄壁部以从所述基部的内侧面凹陷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村隆秀堀内启史片山透竹田真人松本大辅竹村贤司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骊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