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998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具有:轮(41),其与内窥镜(1)的操作部(3)中设置的第2弯曲操作装置(3b)的第2弯曲操作上下旋钮(3g)卡合;马达(32),其产生使轮(41)旋转的驱动力;操作开关(60),其向该马达(32)输出驱动控制信号;收纳壳体(11),其收纳轮(41)、马达(32);壳体装卸固定部(12),其用于将收纳壳体(11)安装于操作部(3);开关壳体(61),其安装于收纳壳体(11),能够在覆盖操作部(3)的一部分的第1位置与离开该第1位置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以及虚设开关(63),其设置于开关壳体(61),在位于第1位置时经由开关壳体(61)对配置于操作部(3)的远程开关(5C)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用外置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用外置机构,该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相对于内窥镜的弯曲操作旋钮装卸自如,利用马达单元的驱动力使该旋钮转动,使设置于插入部的弯曲部弯曲。
技术介绍
内窥镜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等中被利用。内窥镜在插入到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具有弯曲部。在日本特开2008-48788号公报中,示出了如下的内窥镜:在细长的插入部的前端侧具有沿着插入部的延伸方向并列的第1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在位于插入部的基端侧的操作部设置有主弯曲操作装置和副弯曲操作装置。关于这样的内窥镜,通过对主弯曲操作装置的操作旋钮进行转动操作来进行第1弯曲部的弯曲操作,通过对副弯曲操作装置的操作旋钮进行转动操作来进行第2弯曲部的弯曲操作。因此,用户通过对每个操作旋钮独立地进行转动操作,使第1弯曲部或第2弯曲部弯曲,能够将插入部顺畅地插入复杂屈曲的管腔内,并且能够容易地使内置于插入部的前端侧的观察光学系统朝向期望的方向。在日本特开2008-48788号公报所示的操作部中,副弯曲操作装置在比主弯曲操作装置靠插入部的相反侧的该操作部的基端侧与该主弯曲操作装置分离地设置。因此,用户难以用把持操作部的手的手指顺畅地切换主弯曲操作装置的转动操作和副弯曲操作装置的转动操作。另外,在对弯曲操作装置的旋钮进行转动操作时,会对使用者的手指施加较大的负荷。鉴于这一点,提出了能够向操作部安装拆卸、在安装状态下例如利用马达等驱动源的驱动力使副弯曲操作装置转动的外置的电动弯曲机构。在通常的内窥镜中,例如配置有获取并记录静态图像的远程操作开关等,上述外置的电动弯曲机构需要在安装状态下使远程操作开关可操作地露出。但是,从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布局上的制约或外置的电动弯曲机构的构造上考虑,有时难以使远程操作开关可操作地露出。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其不受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布局等的影响,操作性优异。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具有:轮,其与内窥镜的操作部中设置的弯曲操作装置的操作旋钮卡合;驱动源,其产生用于使所述轮旋转的驱动力;操作开关,其输出该驱动源的驱动控制信号;收纳壳体,其收纳所述轮、所述驱动源;装卸固定部,其用于将所述收纳壳体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操作部;转动部件,其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收纳壳体,能够在第1位置与离开该第1位置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在该第1位置处,该转动部件覆盖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一部分;以及操作部件,其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件,在该转动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经由所述转动部件对配置于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一部分的开关进行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对内窥镜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图2A是对作为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副操作部与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2B是对将内窥镜用外置机构配置在副操作部上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2C是示出将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安装固定在副操作部上的状态的图。图2D是从箭头2D侧观察图2C的副操作部的图。图3是对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收纳壳体与收纳于收纳壳体的旋钮旋转机构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4A是从图3的箭头Y4A方向观察旋钮旋转机构的图。图4B是对旋钮旋转机构的结构的概略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图4C是对旋钮连结部的凸部以规定的状态配设在第2弯曲上下旋钮的凹部内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4D是对由切换齿轮、啮合部的齿轮以及固定设置在马达轴上的驱动齿轮构成的齿轮系进行说明的图。图4E是对操作开关向收纳壳体的安装进行说明的图。图5A是对操作开关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5B是对操作件为滑动开关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图5C是对操作件为翘板开关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图5D是对翘板开关的作用例进行说明的图。图5E是对翘板开关的另一作用例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对将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收纳壳体安装在副操作部上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7A是对收纳壳体向副操作部的安装完成状态以及完成状态下的操作开关的初始位置进行说明的图。图7B是对在安装完成状态下远程开关露出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7C是对球头弹簧柱塞的滑动凸部配置于收纳壳体的第1凹部的第1卡合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7D是对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操作开关与设置在主操作部上的第1弯曲操作装置相邻设置而配设的机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对弯曲状态显示部的其他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要素为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有时针对每个构成要素而使比例尺不同。即,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在这些图中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的比例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参照图1对内窥镜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内窥镜1具有细长的插入部2、兼作把持部的操作部3、以及通用线缆4。插入部2从前端侧起依次连接设置有前端部2a、弯曲部2b以及长条且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2c。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2b具有第1弯曲部2b1和第2弯曲部2b2。第1弯曲部2b1设置于插入部2的前端侧。第2弯曲部2b2经由连接部(未图示)与第1弯曲部2b1的基端部连接设置。第1弯曲部2b1例如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自如。与此相对,第2弯曲部2b2向上下方向弯曲自如。操作部3具有第1弯曲操作装置3a和第2弯曲操作装置3b。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3具有:主操作部3M,其设置有兼作把持部的第1弯曲操作装置3a;以及副操作部3S,其设置于主操作部3M的基端侧,设置有第2弯曲操作装置3b。第2弯曲操作装置3b与第1弯曲操作装置3a分离地设置在插入部2的相反侧即操作部基端侧。第1弯曲操作装置3a具有作为弯曲操作旋钮的第1弯曲部上下操作旋钮(以下简称为第1弯曲上下旋钮)3c和第1弯曲部左右操作旋钮(以下简称为第1弯曲左右旋钮)3d、第1弯曲部上下方向固定杆(以下简称为第1弯曲上下固定杆)3e和第1弯曲部左右方向固定旋钮(以下简称为第1弯曲左右固定旋钮)3f。第2弯曲操作装置3b具有作为弯曲操作旋钮的第2弯曲部上下操作旋钮(以下简称为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和第2弯曲部上下方向固定杆(以下简称为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第1弯曲上下旋钮3c在向上下方向对第1弯曲部2b1进行弯曲操作时转动。第1弯曲左右旋钮3d在向左右方向对第1弯曲部2b1进行弯曲操作时转动。第1弯曲上下固定杆3e能够在自由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切换。第1弯曲左右固定旋钮3f能够在自由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切换。在第1弯曲上下固定杆3e处于自由位置时,第1弯曲上下旋钮3c转动操作自如。此时,第1弯曲部2b1处于随着第1弯曲部上下旋钮3c的转动操作而向上方向或下方向弯曲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第1弯曲左右固定杆3f处于自由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其特征在于,/n该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具有:/n轮,其与内窥镜的操作部中设置的弯曲操作装置的操作旋钮卡合;/n驱动源,其产生用于使所述轮旋转的驱动力;/n操作开关,其输出该驱动源的驱动控制信号;/n收纳壳体,其收纳所述轮、所述驱动源;/n装卸固定部,其用于将所述收纳壳体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操作部;/n转动部件,其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收纳壳体,能够在第1位置与离开该第1位置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在该第1位置处,该转动部件覆盖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一部分;以及/n操作部件,其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件,在该转动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经由所述转动部件对配置于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一部分的开关进行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18 JP 2017-2414911.一种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具有:
轮,其与内窥镜的操作部中设置的弯曲操作装置的操作旋钮卡合;
驱动源,其产生用于使所述轮旋转的驱动力;
操作开关,其输出该驱动源的驱动控制信号;
收纳壳体,其收纳所述轮、所述驱动源;
装卸固定部,其用于将所述收纳壳体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操作部;
转动部件,其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