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908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包括孔径相同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内壁沿套筒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一锯齿槽,第二套筒内壁沿套筒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锯齿槽;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套筒具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结构形同;第一开口的上边沿与第二开口的上边沿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开口的下边沿与第二开口的下边沿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平行且结构相同;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板上与第一通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穿设有螺钉,螺钉远端旋接有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抗拉能力和防滑脱能力,适用于起重机等重物起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
本技术涉及钢丝绳
,尤其涉及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钢丝绳锁扣采用钢丝绳端部反向绕回的结构,将两股钢丝绳通过环形锁扣套装包裹将其固定,绕成吊环,用于吊取物品;但是该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钢丝绳再锁扣内滑脱的现象,主要因为钢丝绳的表面比较光滑,钢丝绳与锁扣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在应用于起重机或者重物牵引承受较大重力或者拉力时,就会存在钢丝绳滑脱现象,导致危险的事故发生,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包括孔径相同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壁沿套筒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一锯齿槽,所述第二套筒内壁沿套筒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锯齿槽;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结构形同;所述第一开口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边沿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下边沿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且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螺钉,所述螺钉远端旋接有螺母。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均为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均穿设有螺钉。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以及所述第二套筒一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以及所述第二套筒一体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侧口,所述第一侧口连通所述第一套筒内部以及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套筒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侧口,所述第二侧口连通所述第二套筒内部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嵌装有第一橡胶圈,所述第一橡胶圈通过所述第一侧口凸出在所述第一套筒内侧,所述第二凹槽内嵌装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橡胶圈通过所述第二侧口凸出在所述第二套筒内侧。优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圈与所述第二橡胶圈结构相同且截面均为L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锯齿槽与第二锯齿槽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加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与钢丝绳接触时的摩擦力,且增大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与钢丝绳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实现对钢丝绳的充分固定连接,提高了钢丝绳绕成吊环后的抗拉能力,防止钢丝绳从套筒内滑脱;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设置,便于钢丝绳的穿入,搭配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以及螺钉螺母,能够在钢丝绳穿设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之后,通过锁紧螺钉和螺母,实现对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的挤压,从而挤压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其变小,从而进一步带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对钢丝绳的挤压,进一步提高钢丝绳与锁扣之间的亲密接触程度,进一步提高锁扣固定后的抗拉能力,防止钢丝绳从套筒内滑脱;另外,在需要调整钢丝绳绕成的吊环的大小时,仅需旋松螺母,释放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使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张开,即可轻松调整钢丝绳固定的位置,进而调整吊环的大小;第一橡胶圈与第二橡胶圈的设计,能够在钢丝绳固定后被挤压填充在钢丝绳与套筒之间,提高钢丝绳与套筒之间的接触程度,进一步增大摩擦力,防止钢丝绳从套筒内滑脱;因此本技术适用于起重机等重物的起吊以及牵引重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的第一橡胶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与钢丝绳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的第一橡胶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与钢丝绳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抗拉钢丝绳13锁扣,包括孔径相同的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第一套筒1内壁沿套筒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一锯齿槽3,第二套筒2内壁沿套筒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锯齿槽4;第一套筒1具有第一开口5,第二套筒2具有第二开口6,第一开口5与第二开口6结构形同;第一开口5的上边沿与第二开口6的上边沿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7,第一开口5的下边沿与第二开口6的下边沿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平行且结构相同;第一连接板7上开设有第一通孔9,第二连接板8上与第一通孔9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10,第一通孔9与第二通孔10内穿设有螺钉11,螺钉11远端旋接有螺母12。在一实施例中,锁扣优先采用不锈钢材质或者铝材质制成,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的设置,穿设和固定钢丝绳13,将钢丝绳13绕成吊环133;第一锯齿槽3与第二锯齿槽4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嵌装钢丝绳13,提高第一套筒1以及第二套筒2与钢丝绳13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增大第一套筒1以及第二套筒2与钢丝绳1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实现对钢丝绳13的充分固定连接,提高了钢丝绳13绕成吊环133后的抗拉能力,防止钢丝绳13从套筒内滑脱;第一开口5、第二开口6、第一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8、螺钉11以及螺母12的配合设置,能够便于钢丝绳13的穿入,同时能够充分锁紧锁扣,将钢丝绳13牢牢固定在锁扣内,由于第一开口5于第二开口6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之间存在距离,因此,在螺钉11穿过第一通孔9与第二通孔10后,在螺母12逐渐旋紧时,会对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造成挤压,此时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带动第一开口5与第二开口6向中间压缩缩小,从而使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收紧,进一步紧固在钢丝绳13外侧,提高锁扣与钢丝绳13之间的锁紧强度,从而提高了钢丝绳13与锁扣连接时的抗拉能力,防止钢丝绳13在锁扣内滑脱;另外,此种结构设计,能够根据需求调整钢丝绳13的固定位置,调整钢丝绳13绕成的吊环133的大小,具体操作是,在已固定的钢丝绳13绕成的吊环133较大或者较小时,松开螺钉11和螺母12,使第一链接板与第二链接板之间不受挤压,第一开口5于第二开口6复位,抽动钢丝绳13,将位于锁扣上方的钢丝绳13的吊环133调整到需要的大小后,锁紧螺钉11螺母12,再将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压紧即可。如图2所示,优选地,第一通孔9与第二通孔10均为两个,第一通孔9与第二通孔10一一对应,且第一通孔9与第二通孔10内均穿设有螺钉11。两对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的设置,能够更加均匀的压紧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从而使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在螺钉11螺母12锁紧时压缩程度更加均匀,保证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与钢丝绳13接触面受力均匀。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孔径相同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壁沿套筒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一锯齿槽,所述第二套筒内壁沿套筒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锯齿槽;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结构形同;所述第一开口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边沿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下边沿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且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螺钉,所述螺钉远端旋接有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钢丝绳锁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孔径相同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壁沿套筒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一锯齿槽,所述第二套筒内壁沿套筒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锯齿槽;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结构形同;所述第一开口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边沿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下边沿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且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螺钉,所述螺钉远端旋接有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钢丝绳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均为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均穿设有螺钉。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红兵蒋红俊徐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亚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