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907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设在框架本体顶面上的面板和吊装组件,框架本体中设有沿横向方向布置的多个横向连接梁、分设于横向连接梁两侧的第一配重梁和第二配重梁以及沿纵向方向布置的多个纵向连接梁,吊装组件包括设在框架本体上的多个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吊装件以及设在第一吊装件一侧的第二吊装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采用标准钢材制成,自重可准确计算,具有结构强度高、更换配重简单且安全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
本技术涉及船舶、海洋工程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
技术介绍
大型龙门吊是船舶、海工产业生产基地中重要的吊装设备。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龙门吊需要定期进行应力测试以验证龙门吊的吊装能力,应力测试的方法是使龙门吊吊装不同重量重物完成要求的规定动作,然后读取龙门吊相应位置应变,再通过数据分析完成测试。传统的龙门吊吊装重物各不相同,有钢板,有水泥垫块,不统一不规范,存在变更重物重量难、重量不准确、安全风险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采用标准钢材制成,自重可准确计算,具有结构强度高、更换配重简单且安全性能好的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设在所述框架本体顶面上的面板和吊装组件,所述框架本体中设有沿横向方向布置的多个横向连接梁、分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梁两侧的第一配重梁和第二配重梁以及沿纵向方向布置的多个纵向连接梁,所述吊装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框架本体上的多个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吊装件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吊装件一侧的所述第二吊装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本体为四支箱型梁首尾相互连接组成的口字型框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横向连接梁与所述第一配重梁和第二配重梁相互平行,所述纵向连接梁与所述横向连接梁、所述第一配重梁和所述第二配重梁均呈十字交叉结构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吊装件和所述第二吊装件均为结构一致的板状吊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横向连接梁、所述第一配重梁和所述第二配重梁的根数均为三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吊装件的个数为八个,且对称设在所述纵向连接梁的两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吊装件的个数为四个,且两两为一组对称设在所述第一配重梁和所述第二配重梁同一侧的所述框架本体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纵向连接梁的两侧分别设有纵向支撑梁。本技术的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框架本体由标准的H型钢和钢板焊接而成,结构强度高、安全性能好,且自重可精确计算;框架本体的上顶面平齐,可根据龙门吊应力测试要求,在第一配重梁和第二配重梁各自的上方摆放重量一致的配重,其中框架本体及其上方配重共同组成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重物,配重重量变更简单,配合自重可精确计算的吊装框架,在通过框架本体上自带的第一吊装件和第二吊装件完成龙门吊的吊装,以满足龙门吊的应力测试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的配重状态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的配重状态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的配重状态的吊装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框架本体;2-面板;3-吊装组件;4-大型龙门吊;5-配重;11-横向连接梁;12-第一配重梁;13-第二配重梁;14-纵向连接梁;15-箱型梁;16-纵向支撑梁;31-第一吊装件;32-第二吊装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包括:框架本体1、设在框架本体1顶面上的面板2和吊装组件3,框架本体1中设有沿横向方向布置的多个横向连接梁11、分设于横向连接梁11两侧的第一配重梁12和第二配重梁13以及沿纵向方向布置的多个纵向连接梁14,吊装组件3包括设在框架本体1上的多个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吊装件31以及设在第一吊装件31一侧的第二吊装件32。本技术的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框架本体1由标准的H型钢和钢板焊接而成,结构强度高、安全性能好,且自重可精确计算;框架本体1的上顶面平齐,可根据龙门吊应力测试要求,在第一配重梁12和第二配重梁13各自的上方摆放重量一致的配重5,其中框架本体1及其上方配重5共同组成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重物,配重5重量变更简单,配合自重可精确计算的吊装框架,在通过框架本体1上自带的第一吊装件31和第二吊装件32完成龙门吊的吊装,以满足龙门吊的应力测试要求。如图1至图4所示,框架本体1为四支箱型梁15首尾相互连接组成的口字型框架,其中箱型梁15为标准结构钢质材制作而成的,便于加工制作和准确计算其自重,且能满足应力测试的结构支撑强度。如图1至图4所示,横向连接梁11与第一配重梁12和第二配重梁13相互平行设置,纵向连接梁14与横向连接梁11、第一配重梁12和第二配重梁13均呈十字交叉结构设置,方便框架本体1制作的同时,提高框架本体1的综合支撑强度,同样横向连接梁11、第一配重梁12、第二配重梁13和纵向连接梁14均采用标准结构的H型钢制作而成,可精确计算其自重。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吊装件31和第二吊装件32均为结构一致的板状吊耳,方便制作且能满足吊装框架的起吊要求,其中第一吊装件31的个数为八个,且对称设在纵向连接梁14的两侧;第二吊装件32的个数为四个,且两两为一组对称设在第一配重梁12和第二配重梁13同一侧的框架本体1上,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吊装件31和第二吊装件32分设在框架本体1的三个侧边上,在未设置吊装件的侧边可根据应力测试要求灵活的在吊装框架上摆放不同种类的配重5,第一吊装件31采用同一吊索具与大型龙门吊4进行锁定吊装,第二吊装件32用另一吊索具与大型龙门吊4进行锁定吊装,使用时两根吊索具统一起吊,大型龙门吊4按照测试方案要求完成相关规定动作,从而完成吊装框架的应力测试过程。如图1和图3所示,横向连接梁11、第一配重梁12和第二配重梁13的根数均为三根,其中横向连接梁11中两两相邻的连接梁间距大于第一配重梁12中两两相邻的配重梁间距,也大于第二配重梁13中两两相邻的配重梁间距,以使第一配重梁12和第二配重梁配合13上面的面板2符合应力测试要求的配重5摆放要求,提高配重区域的结构支撑强度。如图1至图4所示,纵向连接梁14的两侧分别设有纵向支撑梁16,提高框架本体1纵向方向上的结构支撑强度。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设在所述框架本体顶面上的面板和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中设有沿横向方向布置的多个横向连接梁、分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梁两侧的第一配重梁和第二配重梁以及沿纵向方向布置的多个纵向连接梁,所述吊装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框架本体上的多个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吊装件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吊装件一侧的第二吊装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设在所述框架本体顶面上的面板和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中设有沿横向方向布置的多个横向连接梁、分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梁两侧的第一配重梁和第二配重梁以及沿纵向方向布置的多个纵向连接梁,所述吊装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框架本体上的多个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吊装件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吊装件一侧的第二吊装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为四支箱型梁首尾相互连接组成的口字型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龙门吊应力测试用吊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梁与所述第一配重梁和第二配重梁相互平行,所述纵向连接梁与所述横向连接梁、所述第一配重梁和所述第二配重梁均呈十字交叉结构设置。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蒙宫晨吴彬徐学军郭宁于嘉骥孙晓斐张国亚秦强苗蕾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