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466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其包括驱动单元和支撑单元,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推杆,支撑单元包括连杆和支撑支架,电机驱动推杆伸缩动作,推杆的输出端与连杆铰接,支撑支架的一端铰接于座椅骨架上形成摆臂,另一端与连杆铰接,支撑支架上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上设置有用于贴靠肩腰的支撑体。上述调节支撑机构可应用于座椅肩部、腰部支撑体的位置调节,具体是通过线性电机平稳驱动支撑体动作,无需额外减速机构和传动机构,结构简单,运动部件少,故障率低,易于布置,可设计空间大,可以根据座椅环境进行布置,从而适用于各种座椅型号,更符合市场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进入平常百姓家,同时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驾乘人员的舒适性。由于人体的脊柱是有自然S型弯曲的,也因此座椅靠背要设计成上半部分凹陷、下半部分突出的造型。其中,针对易疲劳的肩部和腰部,除了要有一定的强度和刚性以满足座椅安全性的要求,也要有一定的弹性来获得更好的舒适性体验,另外,为了提高个体适用性,还会对肩部支撑、腰部支撑进行前后甚至上下的调节。现有支撑系统结构较为繁琐,零部件多,故障率高,成本高,整体重量大,不符合目前市场轻量化、简约化、集成化的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可以简单实现座椅肩部、腰部的调节支撑功能,弥补传统座椅肩腰无法调节或者调节系统复杂、成本高的缺陷。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其包括驱动单元和支撑单元,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推杆,支撑单元包括连杆和支撑支架,电机驱动推杆伸缩动作,推杆的输出端与连杆铰接,支撑支架的一端铰接于座椅骨架上形成摆臂,另一端与连杆铰接,支撑支架上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上设置有用于贴靠肩腰的支撑体。特别地,电机固定于座椅骨架上,且与支撑支架于座椅骨架上的铰接点的位置相对固定。特别地,支撑体铰接于支撑管的头端。特别地,支撑体包括肩颈枕和腰托,两者由各自的驱动单元和支撑单元独立控制。特别地,两组驱动单元和支撑单元对应安装于座椅骨架的两侧。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可应用于座椅肩部、腰部支撑体的位置调节,提高座椅的舒适性,降低驾乘疲劳感,具体是通过线性电机平稳驱动支撑体动作,无需额外减速机构和传动机构,结构简单,运动部件少,故障率低,易于布置,可设计空间大,可以根据座椅环境进行布置,从而适用于各种座椅型号,更符合市场发展趋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的肩部支撑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的腰部支撑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以肩部支撑示例,请参阅图1至3所示,其包括驱动单元和支撑单元。驱动单元包括电机1和推杆2,支撑单元包括连杆3和支撑支架4,电机1驱动推杆2伸缩动作,推杆2的输出端与连杆3铰接,支撑支架4的一端铰接于座椅骨架7上形成摆臂,另一端与连杆3铰接,支撑支架4上设置有支撑管5,支撑管5上设置有用于贴靠肩腰的支撑体,即肩颈枕6。驱动单元和支撑单元安装于座椅骨架7的一侧。电机1固定于座椅骨架7上,且与支撑支架4于座椅骨架7上的铰接点的位置相对固定。工作原理:电机1作为动力输入,带动推杆2上下运动,进而通过连杆3通带动支撑支架4绕着铰接点转动,从而带动支撑管5运动,使得肩颈枕6产生前后的位移。支撑体作为终端执行机构,可以根据驾乘者的要求,进行前后调节,以获得舒适的稳定的支撑,弥补传统座椅肩部无法调节的缺陷,缓解两臂和肩部疲劳。类比肩部支撑情况,该机构还可以用于腰部支撑,其中支撑体(即腰托6')铰接于支撑管5'的头端,请参阅图4所示,电机1'作为动力输入,带动推杆2'上下运动,推杆2'和连杆3'通过紧固件铰连,连杆3'的下端会随着推杆2'上下运动而运动,连杆3'的上端带动支撑支架4'摆动,从而带动支撑管5'运动,使得腰托6'产生前后的位移,实现腰部调节的功能。该机构可设计空间大,同时用于驱动肩颈枕和腰托时,由各自的驱动单元和支撑单元独立控制,两组驱动单元和支撑单元对应安装于座椅骨架两侧,空间利用率大,且互不干扰。综上,上述的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可应用于座椅肩部、腰部支撑体的位置调节,提高座椅的舒适性,降低驾乘疲劳感,具体是通过线性电机平稳驱动支撑体动作,无需额外减速机构和传动机构,结构简单,运动部件少,故障率低,易于布置,可设计空间大,可以根据座椅环境进行布置,从而适用于各种座椅型号,更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术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推杆,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连杆和支撑支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推杆伸缩动作,所述推杆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支撑支架的一端铰接于座椅骨架上形成摆臂,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支撑支架上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用于贴靠肩腰的支撑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推杆,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连杆和支撑支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推杆伸缩动作,所述推杆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支撑支架的一端铰接于座椅骨架上形成摆臂,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支撑支架上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用于贴靠肩腰的支撑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肩腰通用调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定于座椅骨架上,且与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男杜志伟马雪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礼恩派华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