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34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装置包括外筒、位于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外筒两端敞口,内筒能够从外筒底部穿过,所述内筒顶部敞口、底部封闭;所述外筒的筒壁设置第一通孔,所述内筒的筒壁设置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外筒外壁固定套设环形板,所述环形板正对所述第一通孔,环形板内设置发热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用以实现定点施加杀虫剂、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杀灭越冬成虫来治理金针虫对竹笋危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针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金针虫是叩甲(鞘翅目Coleoptera叩甲科Elateridae)幼虫的通称,广布世界各地,危害小麦、玉米等多种农作物以及林木、中药材和牧草等,多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对于竹笋而言,其主要危害种类为沟金针虫。沟金针虫的幼虫在土中取食竹鞭,竹篰头、竹笋芽,造成退笋或使笋不成竹,危害严重时,整片竹林毁坏。金针虫2~3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现有的用于竹笋防治金针虫的方式都较为常规,大都采用大面积的农药喷洒来实现。这种方式会大面积污染土壤,不利于绿色健康蔬菜的发展趋势。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危害竹笋的金针虫的防治始终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实现定点施加杀虫剂、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杀灭越冬成虫来治理金针虫对竹笋危害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包括外筒、位于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外筒两端敞口,内筒能够从外筒底部穿过,所述内筒顶部敞口、底部封闭;所述外筒的筒壁设置第一通孔,所述内筒的筒壁设置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外筒外壁固定套设环形板,所述环形板正对所述第一通孔,环形板内设置发热件。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危害竹笋的金针虫的防治难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外筒活动套设在内筒外,内筒与外筒之间滑动配合,且内筒从外筒底部穿出。当内筒与外筒相对滑动至合适位置时,第一通孔能够与第二通孔连通。外筒的外壁固定套设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优选的位于外筒底部位置为宜;环形板内设置发热件。本申请的专利技术背景在于对笋类危害的是金针虫幼虫,而直接对幼虫杀灭的方式需要大面积施加杀虫剂并将其翻入土中,对环境十分不友好,且效果也有限。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思路是利用了金针虫一般在9月左右羽化为成虫,而成虫一般当年不会出土,在土室中越冬,第二年3、4月份才会交配产卵。本申请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冬季成虫越冬过程中在土里杀灭成虫,以此降低第二年的繁殖产量,从而从根源上减轻来年开春后的金针虫害。此外,本申请中在环形板内设置发热件,利用冬季土温普遍较低的现象,在土壤内制造相对高温区域,发热件发热后热量传导至周围土壤,能够有效吸引金针虫前往该环形板所在区域,从而实现集中杀灭的效果;本申请充分利用了叩甲科昆虫对温度的敏感特性,对在土内越冬的金针虫成虫进行集中诱杀。并且,金针虫的活跃温度范围在8~20℃之间,所以对发热件的功率要求不高。本申请的使用过程为:在秋冬季节将竹笋保护装置的底部插入土壤中,使外筒底部、内筒底部、环形板均位于地表之下;使外筒相对内筒向下移动,直至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将杀虫剂从内筒顶部的敞口端倒入,杀虫剂依次通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流淌至环形板上表面;关闭端盖,启动发热件,利用温度将金针虫吸引至环形板上,然后通过杀虫剂集中诱杀。本申请使用时将本装置在竹林或笋田里进行插设,具体分布密度根据虫害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即可,由每一个本装置对每一块区域内的金针虫害进行防治。对于每一块区域而言,都是通过本装置所在的一个“点位”来施加杀虫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大面积撒药的方式而言具有十分显著的保护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外筒内壁设置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外筒轴线;所述内筒外壁设置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外筒与内筒之间通过相互匹配的滑槽与滑块实现滑动配合。优选的,外筒与内筒同轴。同时滑槽长度有限,所以能够为外筒与内筒的相对移动提供限位,避免相互脱离,显著提高本申请的整体性。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底部固定套设若干环形分布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垂直于内筒轴线;每块安装板均对应一加固板,加固板位于安装板的上方,加固板的长度方向沿内筒径向分布;所述加固板的一端铰接在内筒外壁,加固板底面与安装板顶面之间连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的顶端,高于加固板与内筒的铰接点;当加固板向下翻转至与对应安装板直接接触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本方案中,安装板能够作为外筒相对于内筒下行的限位装置使用,同时安装板为弹性件提供安装工位。弹性件的底端固定在安装板上,弹性件的顶端固定在加固板的下方。所述加固板是用于加固本装置在土壤内的稳定性而设置,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加固板常态下呈倾斜状,且沿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升高;当外筒相对内筒向下移动时,外筒底部或环形板下压加固板、压缩弹性件,使加固板绕与内筒的铰接点向下翻转,使各加固板在土壤内向外伸展开来,从而为本装置提供更舒展、更稳定的基座。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底部设置尖锥;还包括与外筒顶部相匹配的端盖,所述端盖与外筒可拆卸连接。尖锥能够便于本装置插入土壤中,而端盖用于在平时封堵外筒顶部,从而使得本装置顶部能够进行封闭,在需要时再卸下端盖即可。进一步的,还包括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顶部设置手柄、连杆底部设置挡块,所述挡块呈环形且与外筒内径相匹配;挡块底部固定连接插入块,所述插入块外表面设置外螺纹,所述内筒顶部设置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本申请通过取放机构来降低操作难度,取放机构与本申请的保护装置相适配。具体的,工作人员通过手柄进行握持,将连杆插入外筒内,直至挡块抵拢内筒顶端,此时旋转手柄,使得插入块与内筒进行螺纹连接,之后即可通过手柄来辅助实现外筒与内筒的相对移动,上述相对移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1)一手握住外筒不放、另一手上提取放机构,带动内筒上行;(2)一手握住取放机构、另一手下压外筒使外筒下行。此外,在不需要使用本装置时,也能够通过取放机构将本装置整体从土壤中拔出。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板由陶瓷制作而成,所述发热件为发热电阻丝。通过陶瓷来实现绝热效果,使得热量更多的聚集在环形板上表面的位置,有利于杀虫剂充分发挥作用。发热电阻丝通过电源进线供电即可,上述电源可以是内置式的,也可以是外置可更换的,甚至可以使用太阳能光伏设备,具体的供电方式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基于前述竹笋保护装置的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秋冬季节将竹笋保护装置的底部插入土壤中,使外筒底部、内筒底部、环形板均位于地表之下;(b)使外筒相对内筒向下移动,直至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c)将杀虫剂从内筒顶部的敞口端倒入,杀虫剂依次通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流淌至环形板上表面;(d)关闭端盖,定时启动发热件。其中发热件的定时启动,可以是手动控制,也可以通过控制器编程自动实现。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b01)通过内筒底部的尖锥将装置逐渐插入土壤中;(b02)旋入取放机构,使插入块与内筒顶端螺纹连接;(b03)上提取放机构,或握住取放机构并下压外筒;直至加固板向下翻转至抵拢安装板。进一步的,所述杀虫剂包括如下重量组分:油桐叶20~22份,臭椿5~8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位于外筒(1)内部的内筒(2),所述内筒(2)外壁与外筒(1)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外筒(1)两端敞口,内筒(2)能够从外筒(1)底部穿过,所述内筒(2)顶部敞口、底部封闭;所述外筒(1)的筒壁设置第一通孔(3),所述内筒(2)的筒壁设置与第一通孔(3)相匹配的第二通孔(4);所述外筒(1)外壁固定套设环形板(5),所述环形板(5)正对所述第一通孔(3),环形板(5)内设置发热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位于外筒(1)内部的内筒(2),所述内筒(2)外壁与外筒(1)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外筒(1)两端敞口,内筒(2)能够从外筒(1)底部穿过,所述内筒(2)顶部敞口、底部封闭;所述外筒(1)的筒壁设置第一通孔(3),所述内筒(2)的筒壁设置与第一通孔(3)相匹配的第二通孔(4);所述外筒(1)外壁固定套设环形板(5),所述环形板(5)正对所述第一通孔(3),环形板(5)内设置发热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内壁设置滑槽(7),所述滑槽(7)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外筒(1)轴线;所述内筒(2)外壁设置与滑槽(7)相匹配的滑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底部固定套设若干环形分布的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上表面垂直于内筒(2)轴线;每块安装板(9)均对应一加固板(10),加固板(10)位于安装板(9)的上方,加固板(10)的长度方向沿内筒(2)径向分布;所述加固板(10)的一端铰接在内筒(2)外壁,加固板(10)底面与安装板(9)顶面之间连接弹性件(11),所述弹性件(11)在自然状态下的顶端,高于加固板(10)与内筒(2)的铰接点;当加固板(10)向下翻转至与对应安装板(9)直接接触时,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底部设置尖锥(12);还包括与外筒(1)顶部相匹配的端盖(13),所述端盖(13)与外筒(1)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建刘萌萌潘心禾王军峰郑晓鸣篮子杰何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