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45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孵化蝶卵步骤、饲养幼虫步骤、保存蝶蛹步骤和成虫饲养步骤。该方法中,通过将蝶卵放置于第一吸水海绵块上,第一吸水海绵块吸水对蝶卵起保湿作用,结合夜晚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蝴蝶卵的手段,能够提高蝶卵的孵化率,减少蝶卵的孵化时间。在幼虫阶段,通过饲养箱内用营养膏饲养和寄主植物上放养交替进行,结合夜晚将幼虫置于全光谱补光灯的照射下的手段,能够提高幼虫存活率,减少从幼虫状态至蝶蛹状态的时间。在蝶蛹阶段,将蝶蛹转移至室内保存,能够提高蝶蛹羽化率。采用营养液喂食蝴蝶成虫,能够提高蝴蝶成虫的存活时间。成虫的存活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色彩种类丰富,翅膀和身体上有各种花斑,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目前,市场上对蝴蝶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但是野生蝴蝶难以捕捉,且无法实现批量化供应。为此,人们尝试对蝴蝶进行人工养殖。
[0003]但是,目前人工养殖蝴蝶存在以下问题:1.蝶卵孵化时间长,孵化率低。
[0004]2.幼虫存活率低,且从幼虫状态至蝶蛹状态的时间长。
[0005]3.蝶蛹难以保存且羽化率不高。
[0006]4.蝴蝶成虫存活时间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孵化蝶卵步骤:获取厚度为5cm-10cm的第一吸水海绵块,将第一吸水海绵块固定在平底容器底部,向平底容器中加入水,使水面达到第一吸水海绵块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将蝴蝶卵置于第一吸水海绵块的上表面,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8℃-32℃,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射蝴蝶卵,夜晚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蝴蝶卵;饲养幼虫步骤:待蝴蝶卵孵化出幼虫后,将幼虫置于饲养箱内用营养膏饲养至满1龄,然后将幼虫置于寄主植物上放养至满1龄,如此交替往复,在满4龄后,将幼虫置于寄主植物上放养直至形成蝶蛹;在本步骤中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5℃-30℃,白天将幼虫置于自然光的照射下,夜晚将幼虫置于全光谱补光灯的照射下;保存蝶蛹步骤:蝶蛹悬挂在寄主植物上,将寄主植物供蝶蛹悬挂的部分剪下,将剪下的寄主植物连同蝶蛹一起移至室内,将剪下的寄主植物固定,使蝶蛹处于悬挂状态,直至蝶蛹羽化,得到成虫;在本步骤中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6℃-28℃;成虫饲养步骤:将成虫置于饲养笼中,并向其喂食营养液。
[0009]进一步的,在孵化蝶卵步骤中,在夜晚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蝴蝶卵时,全光谱补光灯照至蝴蝶卵处的光合作用光子通量密度为90μmol/s/m
²
—120μmol/s/m
²

[0010]进一步的,在饲养幼虫步骤中,在夜晚将幼虫置于全光谱补光灯的照射下时,全光谱补光灯照至幼虫处的光合作用光子通量密度为140μmol/s/m
²
—160μmol/s/m
²

[0011]进一步的,饲养幼虫步骤中,营养膏通过以下方式制成:按重量份数,将50份-55份芒果叶、43份-48份香蕉叶、10份-12份山竹果肉、30份-35份紫荆叶、0.5份-1份马利筋叶、0.5份-1份板蓝叶打碎后混合均匀,得到叶碎混合物;
按重量份数,在叶碎混合物中加入0.01份-0.02份乙醇、6份-8份50%质量浓度的白砂糖溶液、0.1份-0.2份山梨酸钾、5份-10份米粉、5份-10份大豆粉、0.2份-0.25份维生素A1、0.3份-0.4份维生素B3、0.2份-0.3份维生素B5、0.6份-0.8份维生素C、0.2份-0.3份维生素D2、0.3份-0.35份硫磺酸、20份-25份蒸馏水以及10份-15份琼脂;搅拌均匀后得到营养膏。
[0012]进一步的,在保存蝶蛹步骤中,在将剪下的寄主植物固定,使蝶蛹处于悬挂状态后,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蝶蛹,全光谱补光灯照至蝶蛹处的光合作用光子通量密度为40μmol/s/m
²
—55μmol/s/m
²

[0013]进一步的,在保存蝶蛹步骤中,在保存蝶蛹的室内放置厚度为20cm-25cm的第二吸水海绵块,对第二吸水海绵块喷水以将第二吸水海绵块维持在其重量与水的重量比为1:8—1:10 的状态;第二吸水海绵块位于蝶蛹下方110cm-120cm处。
[0014]进一步的,在饲养幼虫步骤中,将幼虫置于寄主植物上放养直至形成蝶蛹,具体包括:将幼虫置于寄主植物上放养至形成前蛹,向前蛹表面喷洒质量浓度为0.01%-0.013%的高锰酸钾溶液,待前蛹蜕皮后得到蝶蛹。
[0015]进一步的,成虫饲养步骤中,营养液通过以下方式制成:按重量份数将3份-5份芒果果肉、2份-3份香蕉果肉、0.5份-0.7份芒果果皮、0.3份-0.6份香蕉果皮、0.1份-0.2份白砂糖、5份-6份水混合均匀并搅拌成泥状,得到营养泥;将营养泥以3cm—5cm的厚度均匀涂布于开口的平底容器底部,在28℃-32℃的环境温度下静置24小时—32小时后,滤出液体,液体即为营养液。
[0016]进一步的,蝴蝶为蓝闪蝶。
[0017]进一步的,寄主植物为豆科植物。
[001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通过将蝶卵放置于第一吸水海绵块上,第一吸水海绵块吸水对蝶卵起保湿作用,结合夜晚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蝴蝶卵的手段,能够提高蝶卵的孵化率,减少蝶卵的孵化时间。在幼虫阶段,通过饲养箱内用营养膏饲养和寄主植物上放养交替进行,结合夜晚将幼虫置于全光谱补光灯的照射下的手段,能够提高幼虫存活率,减少从幼虫状态至蝶蛹状态的时间。在蝶蛹阶段,将蝶蛹转移至室内保存,能够提高蝶蛹羽化率。采用营养液喂食蝴蝶成虫,能够提高蝴蝶成虫的存活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因此,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
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用于饲养蓝闪蝶。本实施例提供的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孵化蝶卵步骤:获取厚度为5cm的第一吸水海绵块,将第一吸水海绵块固定在平底容器底部,向平底容器中加入水,使水面达到第一吸水海绵块厚度的三分之一处;将蝴蝶卵置于第一吸水海绵块的上表面,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8℃,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射蝴蝶卵,夜晚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蝴蝶卵。
[0024]在本步骤中,在夜晚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蝴蝶卵时,全光谱补光灯照至蝴蝶卵处的光合作用光子通量密度为90μmol/s/m
²

[0025]S02.饲养幼虫步骤:待蝴蝶卵孵化出幼虫后,将幼虫置于饲养箱内用营养膏饲养至满1龄,然后将幼虫置于寄主植物上放养至满1龄,如此交替往复,在满4龄后,将幼虫置于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孵化蝶卵步骤:获取厚度为5cm-10cm的第一吸水海绵块,将所述第一吸水海绵块固定在平底容器底部,向所述平底容器中加入水,使水面达到所述第一吸水海绵块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将蝴蝶卵置于所述第一吸水海绵块的上表面,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8℃-32℃,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射所述蝴蝶卵,夜晚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所述蝴蝶卵;饲养幼虫步骤:待所述蝴蝶卵孵化出幼虫后,将所述幼虫置于饲养箱内用营养膏饲养至满1龄,然后将所述幼虫置于寄主植物上放养至满1龄,如此交替往复,在满4龄后,将所述幼虫置于所述寄主植物上放养直至形成蝶蛹;在本步骤中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5℃-30℃,白天将所述幼虫置于自然光的照射下,夜晚将所述幼虫置于所述全光谱补光灯的照射下;保存蝶蛹步骤:所述蝶蛹悬挂在所述寄主植物上,将所述寄主植物供所述蝶蛹悬挂的部分剪下,将剪下的所述寄主植物连同所述蝶蛹一起移至室内,将剪下的所述寄主植物固定,使所述蝶蛹处于悬挂状态,直至所述蝶蛹羽化,得到成虫;在本步骤中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6℃-28℃;成虫饲养步骤:将所述成虫置于饲养笼中,并向其喂食营养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孵化蝶卵步骤中,在夜晚采用所述全光谱补光灯照射所述蝴蝶卵时,所述全光谱补光灯照至所述蝴蝶卵处的光合作用光子通量密度为90μmol/s/m
²
—120μmol/s/m
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饲养幼虫步骤中,在夜晚将所述幼虫置于所述全光谱补光灯的照射下时,所述全光谱补光灯照至所述幼虫处的光合作用光子通量密度为140μmol/s/m
²
—160μmol/s/m
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幼虫步骤中,所述营养膏通过以下方式制成:按重量份数,将50份-55份芒果叶、43份-48份香蕉叶、10份-12份山竹果肉、30份-35份紫荆叶、0.5份-1份马利筋叶、0.5份-1份板蓝叶打碎后混合均匀,得到叶碎混合物;按重量份数,在所述叶碎混合物中加入0.01份-0.02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建刘萌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