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24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及方法。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固定在支撑杆顶端的诱虫板;其中,诱虫板通过以下步骤制成:将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分别用质量份数为5%‑8%的氟啶虫胺腈溶液浸泡30分钟—45分钟后晾干;将浸泡并晾干后的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诱虫粉;将混合幼虫粉与食用胶混合均匀,固化后经切割得到诱虫板。该装置的有效灭虫成分为氟啶虫胺腈,在能够有效杀灭蚜虫的同时不会对蜜蜂的健康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尤其涉及一种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氟啶虫胺腈能够有效防治棉花盲蝽、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是危害棉花、油菜花等蜜源植物生存的主要害虫,氟啶虫胺腈对于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氟啶虫胺腈对蜜蜂存在一定的毒性,短时间高剂量的接触容易造成蜜蜂急性中毒,长时间低剂量的接触会对蜜蜂的生殖能力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蜜源植物,目前无法使用氟啶虫胺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该装置的有效灭虫成分为氟啶虫胺腈,在能够有效杀灭蚜虫的同时不会对蜜蜂的健康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固定在支撑杆顶端的诱虫板;其中,诱虫板通过以下步骤制成:将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分别用质量份数为5%-8%的氟啶虫胺腈溶液浸泡30分钟—45分钟后晾干;将浸泡并晾干后的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诱虫粉;将混合幼虫粉与食用胶混合均匀,固化后经切割得到诱虫板。进一步的,诱虫板中,混合幼虫粉与食用胶的重量比为5:1—8:1。进一步的,混合诱虫粉中,按重量份数,棉花叶为40-53份,油菜花叶为30-42份,青椒为12-16份,紫苑花瓣为6-10份,紫薇花瓣为7-14份。进一步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还包括定位板,定位板的下侧面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定位板的上侧面开始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容纳凹槽的第一端开口处设置有向第二端延伸的定位凸起;容纳凹槽内还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容纳凹槽内;支撑板与容纳凹槽的底面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预紧弹簧;诱虫板设置在容纳凹槽内,诱虫板的一端在预紧弹簧的作用下被压紧在支撑板与定位凸起之间;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还包括打磨辊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打磨辊连接以驱动打磨辊转动,打磨辊紧贴诱虫板的上表面;打磨辊被构造为在容纳凹槽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往复运动,以对诱虫板的上表面进行打磨。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定位板两侧的滑动轨和丝杠;滑动轨和丝杠平行;驱动装置还包括与滑动轨可滑动配合的滑动块;驱动装置还包括与丝杠配合的丝杠螺母;驱动装置还包括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打磨辊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打磨辊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滑动块可转动的配合;驱动装置还包括丝杠电机,丝杠电机与丝杠连接,用于驱动丝杠转动。进一步的,转动轴上套设有轴承,滑动块上开设有轴承孔,轴承固定设置于轴承孔内。进一步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定位板上的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靠近容纳凹槽的第一端;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还包括与空气压缩机连接的多个吹气管,吹气管固定在定位板的上表面并靠近容纳凹槽的第一端;空气压缩机被构造为通过吹气管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向诱虫板的上表面吹气。进一步的,还包括与驱动装置和空气压缩机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被构造为在控制空气压缩机向诱虫板的上表面吹气后,再控制驱动装置驱动打磨辊打磨诱虫板的上表面。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并位于诱虫板上方的透明防雨罩。蜜源植物害虫防治方法,将上述任意一种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均匀布置在蜜源植物种植园内;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位于蜜源植物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诱虫板包括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均能够有效吸引蚜虫。将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在氟啶虫胺腈溶液中浸泡后,氟啶虫胺腈进入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内部,再通过冷冻干燥,在去除水分的同时使得氟啶虫胺腈留在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内部。另外,通过冷冻干燥,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中吸引蚜虫的物质,由于没有水分稀释,这些吸引蚜虫的物质浓度更高,相比于新鲜的蜜源植物能够更加有效的吸引蚜虫。如此得到的诱虫板,能够有效吸引蚜虫在其上聚集和啃食,使得氟啶虫胺腈进入蚜虫体内,从而杀灭蚜虫。如此在确保蚜虫杀灭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了喷洒氟啶虫胺腈对蜜蜂健康带来的影响,实现了蜜源植物害虫的有效防治。另外,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本身并不会吸引蜜蜂,从而避免了蜜蜂在诱虫板处聚集,确保了蜜蜂的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不应被看作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的C向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中,定位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010-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100-诱虫板;200-定位板;210-容纳凹槽;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13-定位凸起;220-支撑板;230-预紧弹簧;300-打磨辊;310-转动轴;410-滑动轨;420-丝杠;430-滑动块;440-丝杠螺母;450-丝杠电机;460-驱动电机;600-控制装置;700-支撑杆;800-空气压缩机;810-吹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010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010的C向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010中,定位板2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撑杆顶端的诱虫板;/n其中,所述诱虫板通过以下步骤制成:/n将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分别用质量份数为5%-8%的氟啶虫胺腈溶液浸泡30分钟—45分钟后晾干;/n将浸泡并晾干后的所述棉花叶、所述油菜花叶、所述青椒、所述紫苑花瓣和所述紫薇花瓣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n将干燥后的所述棉花叶、所述油菜花叶、所述青椒、所述紫苑花瓣和所述紫薇花瓣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诱虫粉;/n将所述混合幼虫粉与食用胶混合均匀,固化后经切割得到所述诱虫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撑杆顶端的诱虫板;
其中,所述诱虫板通过以下步骤制成:
将棉花叶、油菜花叶、青椒、紫苑花瓣和紫薇花瓣分别用质量份数为5%-8%的氟啶虫胺腈溶液浸泡30分钟—45分钟后晾干;
将浸泡并晾干后的所述棉花叶、所述油菜花叶、所述青椒、所述紫苑花瓣和所述紫薇花瓣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
将干燥后的所述棉花叶、所述油菜花叶、所述青椒、所述紫苑花瓣和所述紫薇花瓣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诱虫粉;
将所述混合幼虫粉与食用胶混合均匀,固化后经切割得到所述诱虫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诱虫板中,所述混合幼虫粉与所述食用胶的重量比为5:1—8: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诱虫粉中,按重量份数,所述棉花叶为40-53份,所述油菜花叶为30-42份,所述青椒为12-16份,所述紫苑花瓣为6-10份,所述紫薇花瓣为7-14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下侧面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上侧面开始有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容纳凹槽的所述第一端开口处设置有向所述第二端延伸的定位凸起;所述容纳凹槽内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容纳凹槽内;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容纳凹槽的底面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预紧弹簧;所述诱虫板设置在所述容纳凹槽内,所述诱虫板的一端在所述预紧弹簧的作用下被压紧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定位凸起之间;
所述蜜源植物害虫防治装置还包括打磨辊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打磨辊连接以驱动所述打磨辊转动,所述打磨辊紧贴所述诱虫板的上表面;所述打磨辊被构造为在所述容纳凹槽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往复运动,以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建刘萌萌王军峰姜兵叶和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